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6姚红艳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素养探究

姚红艳

(浙江省杭州西子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0)

前言: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工作,可以了解现代化的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呈现出主动性差,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课程知识的理解多为简单的分析,没有技术应用的认识。对于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引导自主学习,引领探究性的分析和应用,以此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以过程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通用技术知识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理念

(一)文化知识教学为基础

文化知识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核心素养理念也明确了教材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保障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的自主理解为核心,引导自主性的学习理解,使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能够变成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中将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确保学生的学习理解[1]。在文化知识理念下的教学要分析高中生学习的困境,建立学生喜欢、容易理解的课程内容。方法要激发和引导自主学习理解,方式上做技术与生活的分析,以此使学生深度理解课程知识,能够建立通用技术知识结构。

(二)促进自主发展为方向

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理念的第二个方向,在高中通用技术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化的发展。自主发展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认识去做深度思考,在学习中能够有内化吸收的过程,可以将文化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而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自主发展需要让学生去做独立思考,也要尊重学习理解中的差异,为自主发展营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讨论、实践应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理念的实践教学开展中,需要强调过程的参与和互动交流,并且做好总结,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自主发展,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开展实践活动为方法

社会参与的理念核心是让知识能够在生活实践用得到内化,让课程知识影响学习、生活,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在以往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社会参与部分被忽视,一些教师只是安排课程知识的理解,没有主动地学习和思考[2]。因此,为保障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通用技术有必要做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体会,能够在实践中完善课程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自我反思,有综合素质的成长。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有亲身体会和知识应用,能够在过程中进行创新,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知识教学较为单一

虽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落实了新课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师没有思想转变,重视知识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都是扁平化的教材内容讲解,学生能够有认识和记忆,但是没有深度的思考,通用技术中的设计等知识难以变成自身的能力。同时,单一的知识教学较为乏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很少进行思考和探究,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培养的基础条件[3]。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大于知识的课程,在知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过程分析,探究和思考技术内容,以此使创新能够变成学习过程,推动自主性的学习思考。

(二)教学形式限制较多

在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形式上也存在限制较多的问题,只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没有认知上的延伸、实践应用,思维受到了限制,创新没有实践性的空间,能力也就无法养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方法没有开放性,学习只有理论认识,所以知识学习中也就没有互动,也没有创新思考,课程教学的难度较高。对于此,教师要针对通用技术的课程知识特点来优化教学方法,引领自主学习,使知识认识能够有交互和讨论,促进深度学习,为创新能力的应用提供空间。

(三)忽视学生之间差异

高中生在通用技术学习中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简单的兴趣和认知区别,而是思想认识和生活经历的差异[4]。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种差异,教学就会呈现出硬性灌输的情况,学生无法深度理解,技术知识也没有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会陷入困境。对于此,通用技术教师一定要做教学创新,将生活与教学联系,弥补学生差异,推动创新思考和创新实践,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有社会参与的体会,获得全面发展。

三、高中通用技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要落实素养内容,优化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创新变成学习的过程,以此保障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让学生在通用技术知识学习中有全面发展,养成创新能力。

(一)知识教学创设开放课堂

在通用技术课程文化知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学生的创新思考、创新理解为主[5]。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情况,并组织互动交流,使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理解中有认知和思维的碰撞,能够做创新性的思考与理解。策略上要创设开放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主动的探究理解,有创新性的学习行为。首先,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知识理解的需求;其次,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多元互动探究;最后,需要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创新性地完成知识理解。

比如在《设计的一般原则》这一课,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设计的原稿做展示,具体地体现出设计原则的内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认识课程知识内容。在多媒体展示课程知识的内容选择上要考虑高中生的喜好,保证内容可以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谈理解认识,引导分析设计原稿中的一般原则内容,并开展设计原则关系的辨析,促进自主学习理解。此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上要减少限制,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述一般原则的理解认识,使教学变成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从中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碰撞,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在互动学习之后要进行分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总额及设计的一般原则,使不同的理解和想法能够形成正确的理解,保证创新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引导自主探究

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上,教师要将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建立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想法和认识能够有表达,实践中能够形成创新能力。策略上要将教学过程交给学生,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建设创新学习的环境,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有效培养创新的时间能力。方法上可以采取项目教学,将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为自主项目,引导自主探究,保障自主创新的发展,促进通用技术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比如在《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这一课,教师就将课程中的两个任务结合为一个制作台灯的项目,减少讲解的内容,而是将教学过程交给学生。首先,教师要提出制作台灯的项目,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设计制作过程,准备制作工具和材料,让个人理解能够得到实践应用。其次,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需要建立项目小组,让能力强可以带动能力弱的学生,也让个人认识可以有所表现,在项目小组中完善制作过程,形成创新思考。最后,组织实践制作,各个项目小组制作具备自主特色的台灯,并且开展模型或原型的实物鉴赏,使学生的成果可以得到展示,提升成功感受。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主体,有探究思考和实践的过程,能够将自身的理解和想法表现出来,自主发展有了保障,推动了创新性的学习,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结合生活设计实践活动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注重实践,并且实践是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理念的主要方式[6]。但是,高中生的生活经历少,要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结合生活,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创新性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生活能力,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一种态度。在生活实践活动的设计中,主要以应用通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为主,推动通用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让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成长。

比如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中,教师就结合工业制造行业来设计实践活动,让工业制造业的自动化系统变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做知识应用的创新,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设计问题。教师在其中一定要做引导,不要完全地交由学生。过程中应先提出自动化系统的目标,总结出系统设计需要突破的难点,之后组织学生做课程知识的创新应用设计,将解决难点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当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系统设计,也就掌握了生活技能,建立了知识应用的创新能力,提高了系统设计的知识教学效果。在结合生活的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可行性,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参与活动、完成实践,避免理论内容占比过多,学生没有真实体会的情况。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通用技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创新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强调思维、意识、实践能力的养成条件,在文化知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做出针对性的设计,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让学生有全面发展,有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创新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应用,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要给予肯定,对于创新中的错误知识应用要进行指导,确保课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建立则正确的创新方向。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素养探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