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鹭》课堂教学反思

2021-11-26雷海容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白鹭课文语文

雷海容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小学,湖北 天门 431700)

《白鹭》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单元教学任务一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二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根据部编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特点,我把握住《白鹭》文质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分层次地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写,读写结合。初读中体会写作手法,感悟白鹭之美;再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深读中指导写法,即学即用,或仿写精彩句式,或学习写作方法,学会把握事物特征进行赞美。教学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了课文层次和内容,通过朗读和仿写结合初识白鹭的外形之美,运用画面概括法再识白鹭,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进行感悟,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精妙的手法,体会白鹭姿态之美,内涵之美,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纵观我的课堂设计,循规蹈矩,没什么出奇的。教学目的基本达成,难点有所突破。在这里,让我回味的不是教学设计,而是教学实施的美妙感受,真乃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备课时,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一开始就接触这样的文字,有点太难了。另外,对于本课我也是第一次深读,必须在备课中下足功夫。我查阅了资料,这是郭沫若先生于1942年10 月写的一篇文章,当时正值抗战第二阶段,郭沫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地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白鹭》一文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借白鹭的独特之美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要不要在导入环节跟学生讲讲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平凡、高洁、朴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呢?还是只需要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了解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于白鹭之爱和赞美之情呢?取舍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前者。我认为学生除了要了解作者笔下的白鹭,学习作者高超的写法,更应该走进作者的世界,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难度,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实践证明,效果是不错的。在解读文本中,除了文字之美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还有一份对作者高洁追求的仰慕之情,如清泉般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和文本之间多了一份共通的情感,学起来味道自然不一样。所以我想说的是:对于有时代感有故事的文章,老师适当的背景导入,这样能降低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难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也就事半功倍。

达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每次课堂教学必须考量的。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8 个生字,会写11 个字,积累18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之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运用对比手法和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体会“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之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文学性这么强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地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提高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力求轻松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借助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正将文学性和语文性完美结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在第一课时课堂教学中,主要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拟出文章的层次;读好课文,初识白鹭之美。说明一下,生字生词的教学我通常都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哪里出现哪里讲。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字词储备和理解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运用。在把握课文层次和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朗读一遍,然后浏览读,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看清楚课文结构,课文层次也就一目了然了;再引导学生认识白鹭的外形之美,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环节;最后用标题归纳法,初识白鹭姿态之美,体会作者情感,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这一课时课堂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体会白鹭的外形之美,体会对比手法的妙处,排比句的韵味。在学习对比手法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相似又不同的几种动物,如“猫、狗、猪”,“鸡、鸭、鹅”等等,采用同样的方法赞美其中某一种动物。这一个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既掌握对比的写法技巧,又能从这个体验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顺利达成了学习目标。第5 自然段文字,是作者直接描绘白鹤外形之美的精彩段落,文字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还运用了很有韵味文言句式,让学生感觉新鲜,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在教学中先是充分地朗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男女生接龙读,两两分组读等等,先从韵律上让学生感受到美,感知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之后我也设计了仿写环节,写完后全班分享,出现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一个男生写的狗:“那一身洁白的毛,那圆滚滚的球形身材,那亮圆圆的眼睛,那红而扁平的鼻子,增之一分则嫌胖,减之一分则嫌瘦,亮之一忽则嫌白,暗之一忽则嫌呆。”后来在单元作文《我的心爱之物》的训练中,也多有这样精彩的句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精彩点,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读写结合,既能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写作水平也会随着课堂教学逐渐提升,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这样的课堂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是有收获见成长的课堂。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借助教学媒体重点对白鹤的三幅画面(清田独钓图、清晨放哨图、黄昏低飞图)进行了教学。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画,将白鹭的姿态之美(静态美和动态美)描绘得惟妙惟肖。我让学生朗读,想象,画画。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课堂,除了读、写,还可以画、演,调动多个感官,适时适机采用多种途径去获得体验和知识。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白鹭,它们或孤独神秘,或宁静悠然,或潇洒俊逸,作品形神兼备,将白鹭之静之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时候利用媒体,将他们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配乐,让画作者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段落,读完后解说一下自己所画的这只白鹤。此时学生们的视野打开了,每个人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郭沫若先生的文字中和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自由遨游,此时的课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思维撞击着思维,灵魂浸润着灵魂。听、说、读、画,美丽的音乐,美好的文字,浪漫的想象,入情地朗读,入境地解说,课堂弥漫着自主、开放、快乐、充实的空气。作者的追求化作了我们的追求,作者的向往化作了我们的向往,作者的赞美自然是学生心中想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感受自然而发,油然而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还有何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想的浪潮在心中涌动。此时,稍加拓展,课堂又变得深沉博大起来。我们拓展到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平凡的事物其实和白鹭一样也是十分可爱的?同学们议论纷纷,在他们的眼里,小花小草也非等闲,小鱼小虾也有了风骨,闲云野鹤也有了追求。自然的,良好的语感,欣赏的水平,情感的体验,思想的修养都提升了,写作体会也丰富了。

教育部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是我在课堂教学里去追求和努力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肩上的使命。

除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的引导也是我每课结束后必做的事情。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拓展阅读,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此课的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读郭沫若先生的诗歌《天上的街市》,进一步学习郭沫若先生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了郭老先生的文学作品集。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轻,时间多,记忆力好,是阅读的最佳时期。周国平先生说:“青春期的阅读,非常像谈恋爱,单纯且刺激。单纯,就是喜欢就去读。用恋爱的心情去看一切,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整个人生谈恋爱。”让学生恋上阅读,以饱读来迎接大语文时代的来临不正是应天顺人吗?

反思我的《白鹭》课堂教学,我努力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利用教学媒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中设计了多种读书的方式,以读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韵味无穷的白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或仿写或作画,引导学生遐想,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总之,把握住每一课自身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白鹭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背课文的小偷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简笔画白鹭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