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2021-11-26刘畅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改革大学生学生

刘畅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一、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承载历史使命的青年才俊。你们要勇敢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力拼搏三十年,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需要青年学子们既珍惜当前安全的和平环境、充足的物质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的主要时期,同时也要将新时代发展作为完善自我、储备知识、增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改革创新的认识实践能力。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首先来自对改革形势的正确判断。当前,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史上最为宝贵、最为关键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的改革发展依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需要创新的思路和自觉,更需要新生力量的不断续航。所以,当前的中国发展需要大学生主体的青春能量,大学生也必须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有所作为,这就需要青年学子们从自身实际出发,首先,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正值创新创造的人生时期,正逢创新创业的黄金盛世,理当培养起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改革创新的使命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2021年5 月28 日,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科研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无论身处怎样的人生维度,都应始终坚持创新的精神,强化创新的意识,敢于琢磨,善于思考,千万不要有“照搬照抄,拿来主义”的想法,这是不负责任、推脱逃避的表现。同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始终坚定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信念,永远不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做引领者、原创者、主导者,要把核心创新创造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当代青年学子应彰显的青春本色,要将创新创造这份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责任感贯穿于当前的学习和日后的人生当中,无论任何时刻都要立足本职岗位之中极力拼搏,要敢为人先,用更加广阔的视野站上人生更高的舞台,为了国家和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全力奔跑!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改革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玄谈,而是必须付诸实际的实践实干,既需要激起思想意识层面灵魂深处的革命,也需要培养和增强将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本领。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90 后00 后们的责任担当,他们已不再是稚嫩的少年,他们有力量有理想更有信念,他们理解了虽然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大家是共同的,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生命的过程是千篇一律还是丰富多彩?生命的意义是过好小日子还是追求大价值?对于年轻人来说,正是走上坡路,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段,应积极勇敢地面对竞争,要具备核心自我优势,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在提升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层面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创新基础

推行任何一项改革,做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积累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盲目追求改革创新,往往容易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是“无知者无畏”的蛮干。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本职工作,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基础筑牢才能应对今后不断更新的学术体系。同时,要树立广学的学习意识,不仅要全面把握教材和老师讲授的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将专业知识同当前的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关注时代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建构和丰富。最后,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不能单纯地将学习作为某个时期的某个阶段的任务,而是要有一生求学的意识,既要把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践技能,才能将自我打造成经得起社会国家和民族考验的栋梁之材。

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强调求异、批判而不甘落入窠臼和俗套,善于发现问题,灵活而开放,发散而多维,有时会因“异想天开”而受到怀疑甚至嘲讽。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应自觉培养创新型思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对于三观正处于重要确立期的大学时期而言,大学生们有着对于当前生活和未知世界诸多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在这个阶段,应积极构建自我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思维,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于自我认知的能动性。大学生活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有将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和当前的学习生活进行双向连接,敢于走出舒适圈,迈出成长之路上的第一步,才能在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上真正获得成熟和成功。大学生积极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仅是对于当前大学生活的一次挑战,更是对于自我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一次突破。在此过程中青年学子们要遵循着严谨严格,求实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立足当前学生的本职身份,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成绩和成果,奉献青春,不负韶华。

3.投身创新实践

实践出真知,时间长才干。改革创新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当代大学生既处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机遇期,又置身于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更应当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军,对于创业创新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既要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学习真学问,又要通过积极的实践获得真本领。在创新创业的征途中以坚实的积淀,专业的娴熟和不断地自我摸索,善于把握好学校赋予的平台和机遇,寻求志同道合的同学,乐于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有真正将这些步骤夯实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知行合一的时代青年,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青春力量。

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创业创新良好环境,需要依赖多方资源,为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增加学生创业创新的可能性,借助多方力量逐渐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这就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目标建设,真正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青年学子积极自觉地加入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之中。

(一)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开设创新创业专业社团,由具备相关经验的相关专业课教师为指导教师,定期邀请校内校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教学。打造“营造学术氛围,鼓励科技创造,培养创新意识,投身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创业,服务创业团队”的社团理念,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的科技平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真正从“认识-体验-实践”三个环节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

(二)推进以赛促学,构建创新人才团队

当前创业创新类比赛数量逐年增长,参加学生人数也呈现高增趋势。所以,为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校应通过举办动员会、参赛培训会、专家辅导会等形式广泛动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力求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同时,学校应不断优化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不断发掘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为今后的创业实践教学提升榜样示范作用。

(三)深入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新模式

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以学科专业新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指导,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途径,构建模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套餐”与“点餐”相结合、学科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拓展校内外、国内外教育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综合育人平台”;组建涵盖交叉学科知识和校企导师的教学团队,创新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实施“成才教育工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培养,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对于高校而言,要在未来的学校建设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建构,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彰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同时,应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竞赛、实训实践与课程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生,要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勇做创新创造者,敢做创业开拓者,争做创优先进者,敢为人先,创无止境。要在竞赛、创业、求学、服务社会的每一章都用青春写下属于自我的答卷。永怀感恩之心,潜心学术深造,增强双创视野,投身强国伟业之中。

总结:

创新创业领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学生也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重视学生实际需求,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层面不断加深思考,丰富实践路径,为学生今后的成才之路保驾护航。同时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了解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真正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猜你喜欢

改革大学生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改革之路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改革备忘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