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11-26李琦季红周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人文思政精神

李琦 季红 周静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河北 沧州 0610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并强调要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集聚增加,导致我国教育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一大难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汪洋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重大意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诚然,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在当今讲究“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是必然的教育发展趋势,只有从思想上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文素质体系,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才能双管齐下,中国人才能在时代的变迁中守住初心。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及国家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近代对抗列强和军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我国军民顽强抗战,年轻学生发愤图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然坚持学习,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面前自强不息。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才使得中国走出了战火的摧残,彻底摆脱了列强的欺凌,经过几年时间建设了一个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尽管当下的社会环境要比战争时期优越,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是每个有为青年需要具备的,也是在未来个人奋斗和国家建设中重要的精神力量。

(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在我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中演化而来的一种民族精神。清朝末年,我国面对外国列强的欺凌及国内反动政府的镇压,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国革命有了明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科学民主的政治思想,吸引了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最终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这一伟大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一种新的形式体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矢志不渝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在于“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显著的标识之一,我国总书记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人文精神不仅是所有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世界友好关系、社会民生问题也体现出重要价值。所以我们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明更好的融合汇通,更好的提升当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发展人文主义教育。对于个人层面来说,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社会层面来说,人文素质的养成是整个国家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终结果。人文素养追求人生以及社会的和谐境界,推崇人的感性以及理性的内心情感,主张思想自由、天性解放,以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为核心内容,促进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而在社会中广泛传播。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局面,年轻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很大变化。许多青少年群体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盲目追求异国的文化内容,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导致了本国文化的失落。高校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二)有助于生学生的核心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于孕育和教育结构上,而孕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带来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轻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求,同时也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相契合,从而使两者之间起到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将教育主体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实践作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实践有效性的提升。让大学生去传承以及了解有益的文化思想,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去吸引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教育者务必要抓好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只有完全的融合在一起,才会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发生转变。

(三)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有重要的价值。“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号召炎黄子孙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力争上游,积极进取和奋发图强。传统文化还有丰富的诚信理念,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学生不断汲取知识,消除重功轻利的思想,使之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人生的迷茫与困惑。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突破现代教育的瓶颈,进一步塑造当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文精神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的累积甚至不惜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等问题,导致社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打破了社会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引导人们合理开发自然、科学保护自然。另一方面,标举和谐精神有益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养成严于律己、包容差异的人文精神。

(五)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民族精神和品格之外,还有众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所凝结成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提炼,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乐观自信的积极心理,建立成功必备的基础素养。

三、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高校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实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文科类专业教学可以适当引入行业中的古代优秀人物和事例,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工科专业可以适当开展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文化讲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渗入传统文化教学,认真搜集和整理该领域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领悟。

(二)利用思政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高校思政课程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可利用其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政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尤其是我国近代革命历程,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纪录片、影视剧的片段,形象展示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也更有兴趣学习和观看这些内容,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娱乐和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四)丰富教学实践,营造浓厚人文气息

坚持以学生为培养目标的主体,不再是以培养效果为单一考核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教学是一个双向性的过程,在通过课堂讲授、观看讲座、阅读经典等方式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人文知识学习的主体,还应该积极投身于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一系列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使得人文精神真正得以落实以及传承发扬。譬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典名著改编的话剧演出等实践活动,在增加学生能力多样性以及兴趣多元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相关中国传统知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当代大学生还可以采用社会实践调查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宣扬,从而塑造学生自身生命品性,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渗透式进行人文思想的培养,从而健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行。

(五)加强师资建设,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从学校入手,只有占据主要引导和指导位置才会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难题,首先将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兴趣进行提高,然后加强师资方面的建设,定期举行培训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教师在文化领域的漏洞得以补充。然后,评比制定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授课奖励,凭借当月授课情况进行教师评比,由于利用评比的方式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竞争的表现,间接地使教师在竞争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授予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大学生。另外,为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应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由于现如今的大学校园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极少,而且上课的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从而导致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和观念不够深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比较多,作为当下受教育者应全方面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吸收未接触过的知识,才可使自身学习得到提升。因此,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础。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教学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趋势。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必要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牢牢树立起以优秀文化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人文思政精神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