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立德•创新•融合”的党建育人模式研究

2021-11-26谢璐璐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视域

谢璐璐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2018年9 月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党的引领下开展,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育人融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形成育人整体合力,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前提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开展,高校党建育人是做好“三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前提。一方面,通过党课、讲座等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理论教育,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先进精神教育,可以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坚定正确信念。

(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是文化育人的根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文化建设的要求。高校党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高校党建育人在高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中起着引领作用,“大思政”视域下,必须发挥高校党建育人的引领作用,引领校园主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是加强团建工作的保障

党的工作方向就是高校的前进方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也是党建带团建的主阵地,因此,“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是加强团建工作的保障,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只有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的引导下,共青团的工作才能够有章可循,薪火相传。

(四)“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是完善党建工作形式的体现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本身就有育人的职责,高校党支部承担着党员发展、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可以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去引领、影响、凝聚、服务广大学生,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在各项育人活动中不断创新方式,完善了高校党建工作形式,使高校党建工作更加丰富化、多样化。

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但是“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范围具有局限性

高校党建育人往往是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因此重视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对于普通党员,党建育人的功能体现得不明显,只是简单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以至于很多普通同学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方面与党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方式单一

高校党建育人方式存在单一化、形式化、程序化等问题,大范围的开展党建育人一般采取讲座、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但是,这种填鸭式的党建教育往往使学生产生反感与厌倦心理,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小范围的党建育人往往以主题党日、参观活动为主,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后续的总结与反思,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就失去了党建育人的意义。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与思政融合不够

高校党建工作很多时候独立于思政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缺少与党建育人的深层次融合,内容上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与思政融合不够,“第二课堂”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

党建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前提、是加强团建工作的保障,但是目前党建育人的引领作用发挥得不突出。一方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理论学习不扎实,参与活动不积极主动,没有做好榜样示范;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缺乏完善的体系,在高校党团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工作中沟通交流不够,未能形成党建引领团建的良好氛围。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立德•创新•融合”的党建育人模式构建

(一)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1.找准切入点,促进深度融合

高校要认真分析,找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的契合点,将传授党建知识、党建理论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体系完善、相互提高的育人格局,真正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

2.既掌舵定向,又狠抓落实

发挥党建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带队伍、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同时狠抓育人工作的落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方方面面、体现在育人各个环节,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3.把握关键因素,提高育人效果

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掌握工作技巧,把握好党建育人的态度、温度、维度、精度。摆正态度,将党建育人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拥有温度,多利用一些面对面、深入沟通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党建育人的温暖;把握维度,要注意党建育人的范围,不仅仅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包括所有普通学生;注意精度,对于不同的学生,教育的重点内容,教育采取的方式要体现差异化、针对性。

(二)坚持多维创新,激发党建育人活力

1.构建“党建进寝室、育人入寝室”育人新模式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的,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寝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寝室”这个重要阵地,构建“党建进寝室、育人入寝室”的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寝室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以学院为单位在寝室建立“党建育人工作室”,同时根据学生年级、专业等划分党员责任区,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监督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寝室存在的卫生问题、室友矛盾等影响寝室和谐的各项问题,促进寝室文化建设,达到党建育人目的。

2.多媒体融合、多平台协作,创新党建育人载体

利用“易班”平台,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将党建育人内容有机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让理论学习常态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党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达到思政与党建协同育人的目的;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党员带头学,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跟着学,营造党建育人的氛围,达到党建育人的目的。

3.丰富活动形式,打造实践育人模式

结合实际情况实际,丰富活动形式,创新党建育人方式,打造实践育人模式,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会议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大家亲身感受现场氛围,进行现场体验,把思想和学习工作摆进去,激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践中达到党建育人的效果。

(三)坚持党建思政融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1.辅导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育人有机融合

辅导员在党建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直接接触多,对学生的各项情况比较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因此要发挥好辅导员党建育人的作用。辅导员要在党的中心工作的引领下,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找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创新性的开展育人工作,达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育人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党建育人的有力武器,在“大思政”视域下要推动高校党建育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二者协同发展、同向同行,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育人合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守好责任田,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严肃性,利用党史、党情、党建理论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党务工作者结对子,促进业务工作与思想工作有机融合,更好的推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育人同向同行。

3.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党建带团建模式的融入,引导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对于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树立榜样,树立典型,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引导团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团委与组织部要建立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创新性开展一些党团共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多角度、多方面创新,促进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达到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