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26

医药前沿 2021年30期
关键词:身痛腰椎间盘例数

李 平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专科 贵州 铜仁 554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居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指腰椎间盘因各种因素导致其变形,使髓核膨出,从而压迫脊神经造成腰疼[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反复发作,而长期应用西药治疗则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降低临床治疗有效性,且西药治疗往往仅治标[2]。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易遗留后遗症[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不断增多,发现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确切,如针灸、推拿以及中药等。因此,我院对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4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4-5];②年龄>20 ~<65 岁;③无沟通障碍,神智清醒;④临床治疗完整;⑤存在较好的自主活动能力;⑥经沟通后知晓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关节病;②合并心脑肾等急危重症;③妊娠期或脯乳期;④伴有腰部肿瘤疾病或腰椎管狭窄;⑤近期服用过非甾体药物;⑥中途退出或死亡。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针刺治疗:取患者背卧位,使背部充分暴露,取腰夹脊穴、腰阳关、委中、环跳、足三里、昆仑、阿是穴等,采用指切法、平补平泻法、泻针法对所取穴道进行针刺,1 次/d,30 min/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身痛逐瘀汤,配方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秦艽15 g、独活15 g、当归12 g、川芎15 g、香附15 g、地龙20 g、川牛膝15 g、制没药15 g、威灵仙30 g、续断15 g。将所有药材药包置于自动煎药机内,熬药约50 min左右,取制备好的中药液约300 mL,分为两袋。1 袋/次,2 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6]、疗效及复发例数。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疗效显著+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疼痛、下肢麻木、活动障碍以及肌力下降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 s,分)

下肢麻木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试验组 20 4.25±1.03 1.23±0.58 4.01±1.36 1.13±1.07参照组 20 4.19±1.02 2.93±0.98 3.95±1.14 2.14±1.09 t 0.264 4.214 0.326 4.329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疼痛

表1(续)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2 周后,试验组患者治愈率60.0%高于参照组的25.0%,且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参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均经过2 年随访,试验组患者在6 个月、1 年中并无复发,1 年后发生1 例复发,参照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均有复发,试验组患者复发例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例)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发生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损伤、遗传因素以及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等有关,同时长期的腰姿不正、长期劳累、久坐以及妊娠等也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腰痛或伴有臀痛、下肢放射痛、少部分人会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如对大小便造成影响、会阴或肛周感觉异常等,病情严重者也表现为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疼痛、下肢麻木、活动障碍及肌力下降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试验组患者治愈率60.0%高于参照组的25.0%,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参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过2 年随访,试验组患者在6 个月、1 年中并无复发,1 年后发生1 例复发,复发率为5.0%,参照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均有复发,复发率35.0%,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复发率更低。在我国传统医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等范畴[7]。认为此病是由于风邪入侵,容于经络,使经气受阻,而气凝则血瘀,不通则痛,且若迁延日久,会导致病势缠绵难愈。在《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胜则行痹、寒胜则痛痹、湿胜则着痹”等[8]。行痹主要是指疼痛呈游走性,不受上下左右肢体关节所限制;痛痹则疼痛仅限一处,且遇寒疼痛加剧,遇热则减轻。着痹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肿胀,甚至四肢活动受限。因此中医治疗以宣痹通络、温经散寒为主。而针刺通过刺激神经干、神经末梢等感受器,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同时针刺可激发机体经络之气,调节体内环境,且也能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分泌,加强镇痛效果。虽然针刺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但单一的针刺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而身痛逐瘀汤中桃仁能破血行瘀,红花能活血通经,当归能活血止痛,川芎能活血化瘀,再配合秦艽的祛风清热、止痛,独活的调和经络、通行气血等药材功效,达到通痹止痛、祛风清热、活血通经等功效。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能更进一步的改善改善症状,同时也预防了后期复发,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因本次例数偏少,还需今后加大样本量继续观察证实。

猜你喜欢

身痛腰椎间盘例数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更正
风湿关节痛使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