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单发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26许悦贤赵怀明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0期
关键词:腰腹绞痛冲击波

许悦贤,赵怀明(通讯作者)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2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肾结石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域、饮食习惯、家庭史、其他原发疾病等,对于肾结石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为主,但是由于肾结石的位置等原因影响,肾结石的碎石效果远不如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效果[1]。因此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仍需用药物辅助治疗以便加速碎石排出体外。本次研究将500 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单发肾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坦索罗辛对该术后促排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单发肾结石患者5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0 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2 ~67 岁,平均年龄(41.64±9.43)岁,其中男性169 例,女性81 例,平均结石直径(9.52±1.42)mm;试验组患者年龄32 ~68 岁,平均年龄(42.09±8.52)岁,其中男性158 例,女性92 例,平均结石直径(9.58±1.56)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单发肾结石;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期进行过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复发性结石患者;③血肌酐超过1.5 mL/dL 的患者以及低血压者、肥胖者、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对患者进行X 线或是B 超检查,确定其结石的位置,然后利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碎石,参数设定如下:电压12 kV,冲击次数2 300 次左右,全程经X 线跟踪,术后30 min 所有患者均经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成者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80375,规格:20 mg),注射剂量为10 mg,与25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注射,1 次/d,连续用药7 d[2]。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坦索罗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0392,规格:0.2 mg/s),用法用量为:0.2 mg/次,1 次/d,连续服用7 d,饭后服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显效,患者腰腹绞痛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经B 以及X 线复查可见结石全部排空[3]。有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经B 超以及X 线复查可见仅有少量结石且正在下移。无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并无改善或是加重,经B 超和X 线复查结石排出较少。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尽时间、腰腹绞痛消失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 评分量表将疼痛分为0 ~10 分,得分越高时代表疼痛越重。(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后均抽取晨间静脉血,各抽取5 mL,经离心处理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0%显著高于常规组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结石排尽时间、腰腹绞痛消失时间以及V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结石排尽时间(8.07±1.54)h,腰腹绞痛消失时间(7.01±1.12)d, VAS 评分(2.42±0.55)分,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石排尽时间、腰腹绞痛消失时间以及VAS评分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结石排尽时间、腰腹绞痛消失时间以及VAS评分比较( ± s)

分组 例数 结石排尽时间/h 腰腹绞痛消失时间/d VAS/分试验组 250 8.07±1.54 7.01±1.12 2.42±0.55常规组 250 14.33±.16 10.25±1.49 3.89±0.73 t 37.311 27.483 25.429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

PCT/(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50 35.21±3.45 24.08±2.56 1.85±0.63 0.67±0.12常规组 250 35.13±3.86 28.29±3.17 1.84±0.66 0.98±0.19 t 0.244 16.336 0.173 21.811 P 0.807 0.000 0.862 0.000分组 例数IL-6/(ng•L-1)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50 59.58±6.81 44.03±3.85 55.93±6.23 40.33±3.27常规组 250 59.35±6.74 53.46±5.47 55.89±6.12 47.41±4.18 t 0.379 22.290 0.072 21.093 P 0.704 0.000 0.942 0.000分组 例数TNF-α/(ng•L-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手术主要有经皮肾镜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 种,由于经皮肾镜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而且相对费用也更高一些,因此患者选择后者治疗的更多一些[4]。但是该治疗方案只是单纯的将肾内结石击碎,并不能起到促进碎石排出的作用。因此在行此方案治疗后都会采取一些药物辅助碎石排出,以期尽快减轻患者临床腹部绞痛等不适症状并降低患者术后排石过程中造成的尿路感染等症。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即为丁溴东莨菪碱,该药是M 胆碱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的缓解平滑肌痉挛,因此可以减轻患者排石阶段的头疼恶心等症状[5]。而坦索罗辛则是一种α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物,它不仅能够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上,对起蠕动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还可以改善结石上下方的压力,促使结石排出速度加快[6]。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结石排尽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而由于结石造成的腰腹部剧烈疼痛的缓解时间也显著短于常规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更是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在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在常规的用药方案上增加使用坦索罗辛能够缩短其治疗周期[7]。这一研究结果与刘美宝等[8]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丁溴东莨菪碱及坦索罗辛在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他们在研究中对392 例患者进行了分组比对研究,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的196 例观察组患者中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94%,其结石排空时间亦明显短于未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的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该药对促进碎石术后结石排出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单发肾结石患者在术后使用坦索罗辛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排出体外的速度,缩短临床不适症状缓解的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临床上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腰腹绞痛冲击波
基于进阶式练习的小学生腰腹力量提升策略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武汉冲击波
绞痛
医生集团冲击波
试谈短跑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
给早衰腰腹减龄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性感轻露
氯诺昔康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