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民心村微视角观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1-11-26杨艳平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空心化民心现代化

杨艳平

(中共沅江市委党校,湖南 沅江 413110)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与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德文博士在《基层治理》中写道,乡村治理具有双重性,其一是乡村公共事物的自我管理,其二是国家治理的基础[1]。因此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国家治理大局全局出发,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民心村为视角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有近60 多万个行政村以及6 亿农村人口。虽然农村地区差异巨大,但其经济社会变化有共性。民心村普通而鲜活,是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北部治理较好的农业型村庄,也是2020 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示范村镇,其半数人社会特征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农民分化差异化扩大

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提出关于治理研究的唯一前提及出发点,就是现代社会愈来愈复杂、愈来愈分裂[2]。比如民心村产业发展好,但人均收入不及同期湖南省城市居民的一半。而乡村内部分化体现为经营规模和劳动者素质。比如民心村有大户13 户,经营规模占全村耕地的76.81%,为了高产,或规避风险,大户们会主动钻研技术和经营。而散户认为地少,再怎么提高生产效率也不明显,买几袋肥料够用就行。

辩证地看,分化的背后是农村全面向好、长期向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上升,民心村有3 家经营不错的合作社。但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消除相对贫困正在考验乡村治理能力,比如民心村大户和散户的收入差距很大。

天下农民是一家,有分化不固化,农村社会仍然稳定而有弹性。但如果阶层固化,散户会加快离开农村,从而加剧空心化。

(二)农村空心化影响治理效能

民心村户籍人口3346 人,其中1360 人长期不在村。空心化首先是削弱发展活力。其次是弱化治理秩序。当村民的利益和交际圈子不需要在村里实现,自然对本村的人和事不上心,公共舆论约束力下降,于是治理秩序更多需要外界尤其是政府维持。再者家庭关系脆化,留守家庭以及离婚再婚家庭明显增多。

农村空心化有其必然。农民自由流动是社会进步和权利回归。50 至90 年代将近半个世纪,我国出于复杂的形势考虑,长期限制农村人口自由流动。而农民大量进城并成为全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城市相比农村是组织效率更高的模式。

辩证地看,空心化对治理影响还体现排外性减弱、有利于外来人口进入和农村多元化。

(三)多元化治理利益诉求复杂

一般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如民心村,住在村的可能不是农民、经营农业的未必是本村农民。村庄整体呈现大型分散的农村社区特征,很多农村居民活跃其中。乡村主体多元化,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却也对应着更复杂治理利益诉求。

为了适应多元主体治理需求,现在村干部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积分制、网格化和政务APP 相关知识,以求治理工作精细标准。传统乡村熟人社会习惯论关系调解内部解纷。以前村干部在村民家一起喝酒吃饭论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熟人社会解体后的多元化农村,传统治理方式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弊端更加突出。

总而言之乡村治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一方面治理要尊重基层实际变化,传统的单一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农村社会的复杂。另一方面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并深度影响宏观国家治理。

二、乡村治理随国家治理现代化演进的历史过程

得农村者得天下,是美国政治家亨廷顿的观点,也是我国现代化探索的成功经验。70 多年以来乡村治理经历着人民公社、乡镇村治以及三治融合的变化,真正意义上完成现代化国家建构,并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贡献巨大。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阶段

习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国是农民大国,1949 年农民超过总人口的80%,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也会有接近4 亿农村人口。因此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争取农民的支持。尤其在建立国家政权阶段,农民坚定地支持政权,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他们的支持就是政权的合法性和力量源泉。

延续到1953 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三亿农民无地、少地的困境,也进一步深度影响农村社会变化,彻底打破了传统乡村治理“皇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的游离格局,把乡村真正意义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了全国一盘棋。

(二)完善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

我国是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这个阶段,国家治理需要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以解决资本极度短缺困境。因此我国从1958 年实行了政治经济高度一体的人民公社制度,孔祥智教授估算了,70 年来,在农村利用价格差、劳动力、土地资源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至少高达17.3 万亿元[3]。

通过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我国仅用了20 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立国转为工业立国。而完备系统的工业体系的形成是1949 年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独立,并厚积薄发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但是这个阶段国家为了工业化对农村汲取过多,管理僵硬,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干群关系紧张。当后来政策放开允许农民进城时,空心化又成为农村衰落的根源,也导致一些治理问题同步空间位移到城市。

(三)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阶段

当现代国民经济体系建立改变了以往国家与乡村的汲取关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是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都是在精准定位新阶段的城乡关系,把乡土中国的此消彼长转变为城乡中国的融合发展,并强调大量资源要下沉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多主体、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特征越发明显,主要表现为3 点。

表现1.高度肯定农村改革探索。小岗村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西南寨村首创得村民自治探索、浙江桐乡的三治融合探索都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

表现2.高度关注三农优先发展。自2004 年起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聚焦三农发展,2006 年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加上每年上万亿的涉农资金补贴项目下沉到农民,标志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来临。像民心村近年修建农村四好公路就是典型的国家给资源,农民自己建。

表现3.直接介入规范乡村治理。以2006 年为界,我国乡村的政务和村务就由汲取资源变成服务村民公共事物和公共事业。而且伴随着国家资源下乡,相应的农村机构和制度改革越发科学规范并继续深化,我国在2019 年出台专门的乡村治理指导文件。

总而言之70 多年乡村治理一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内,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势进行适应性调整。乡村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像局部和全局,局部服从全局和全局照顾局部,本质上都是在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

三、激活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善治有效

(一)党建引领,建设乡村共治共同体

党建引领是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也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前提。我国农村需要长期面对三宗即宗族、宗派、宗教复杂影响。党建真抓实干,农民利益、农村正气、农业朝气就能落在实处。治理不同于管理,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大家一起参与。201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就强调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构成现代乡村社会管理体制,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其中党委政府是领导核心,农民是重要主体。不过,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参与治理的意愿偏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农村社会空心化和老龄化突出,比如民心村户籍人口3346 人,但实际常住人口有1985 人,50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农民的集体意识弱化,与集体的利益关联淡化,认为自扫门前雪已经很不错,并不关心集体公共事物。还有一些村里人认为党管一切意味着包办一切。

对此,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治理需要加强基层党建,把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有效回应广大农民正当诉求的能力。

(二)三治融合,刚柔并济提升安全感

农村空心化和多元化特征迫切需要提升乡村治理的公共安全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因为一旦乡村社会没有安全感,农民就不得不“逃离乡村”,至于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就更无可能。鉴于农村问题复杂,三治融合需要分级分类。

1.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

对百姓敢怒不敢言的农村黑恶势力,乡村治理要重拳出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12337 举报电话长期有效。而且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村霸、涉黑涉恶、邪教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4],以净化基层社会生态。

2.培育清新文明乡风民情

针对群众想做又抹不开面子的事情,则要德润民心。民心村的村规民旗帜鲜明地倡导新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以前村里人在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上支出超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现在村民普遍接受红白理事会的建议新事新办,人情压力明显小了很多。

3.法理情理融合化解基层纠纷

民心村化解群众矛盾的方法是把双方聚一块,让辅警、村干部和村里德高望重的党员或老人一起参与调解。综合运用法治规范、村规民约、人情面子、舆论约束等多种方法,及时有效化解村民内部矛盾。

鉴于农村矛盾当前以经济纠纷为主,民心村紧跟国家政策实行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逐渐引导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三治融合不仅让农民更快捷、更稳妥解决问题,也明显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意识、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这就是农民的现代化。

(三)城乡融合,激活力建设美丽乡村

首先是要素下乡,即资本、科技、人才下沉补全农村发展要素,国家资源下乡侧重公共事物发展,两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其次三生合一,即实现农村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协调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不在乡村大拆大建,引导村容村貌,因为三生合一的乡村是更美好的农村。

2020 年民心村顺利通过湖南省美丽乡村验收,风景美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也更便利了。村里产业好、风景好、风气好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比如今年村里400 亩桃花盛开,汉服秀、旗袍秀、微型马拉松等活动就经常在村里开展。而且风景好还成了号召力,回乡发展鲜花鲜果的产业的村民变多,村民就近打工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家乡越来越好,许多村民返乡发展,很多留守家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高质量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5]。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和条件。民心村的第一幅村民墙画就是鲤鱼跃龙门,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小学,这些都强烈表达了村民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期盼,尤其期盼孩子们要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未来的重点是提升扩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让城乡要素流动更顺畅,让农村公共服务提质提优,让城市进得去,农村回的来,让更多的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城乡融合,也是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空心化民心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党心民心
代表连民心 绘出新画卷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迈腾DSG伤透民心——一汽-大众迈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