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的研究
——以反战思想和社会阶层批判意识为中心
2021-11-26黎柏惠何绮岚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 星 黎柏惠 何绮岚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芥川龙之介被誉为日本大正时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变》《河童》等众多发人深省的短篇小说。1916 年,《鼻子》在《新思潮》上一经发表便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笔者利用知网查阅、梳理了国内有关《鼻子》的研究论著。对于《鼻子》,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人性的自私、利己主义、日本的集团意识及从众心理等角度展开研究。例如,刘静和、阮嘉颖在论文《浅析芥川龙之介的〈鼻子〉》中提道:“这部小说以鼻子变短又变长的过程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自卑的同时又过度在意别人的目光,这恰是人类普遍的缺点,也恰恰是人类摆脱不了的缺陷。芥川正是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王花朵在论文《浅析芥川龙之介的〈鼻子〉——从“和”文化角度考察》中提道:“通过内供鼻子的特殊批判日本过于重视‘和’文化,而使国民形成了盲目的从众心理,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1]魏映双在论文《从集团意识视角解读芥川龙之介〈鼻子〉》中提道:“对集团的过分依赖造成了日本人普遍存在的、强烈的从众心理。他们喜欢随波逐流,因而缺乏独立的自我。这个短篇小说也正是对市民阶层的这种心态进行了讽刺与鞭挞。”[2]
笔者发现,对于《鼻子》中体现出来的芥川龙之介的反战思想及对社会阶层的批判意识鲜少有人研究。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人物形象,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国内复杂的社会阶层关系,以及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的历史背景,挖掘芥川龙之介潜藏在作品中的反战思想和社会阶层批判意识。
一、创作背景
(一)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芥川龙之介可谓大正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侵略战争的胜利,一方面,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迅速抬头,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不断强化,不断进行侵略殖民战争,扩张领土;另一方面,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日本逐渐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工人、农民的生活愈发困苦,社会运动和劳动运动不断兴起,国内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与此同时,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传入日本。
(二)作家个人经历
芥川龙之介虽然生活在养父母的家里,那里却是芥川“安全的城堡”。芥川龙之介对养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3],即使后来养父母插手自己初恋一事,让恋情告吹,芥川也没有反抗养父母。邱丽君在《论原生家庭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影响》中提道:“芥川从小生活的养父芥川家是一个封建士族家庭,世代执掌宫廷茶礼、茶器,每年都会参加宫中的祭祀活动,家里传统文化气氛浓厚。芥川家延续十几代都为士族,而士族子弟的必修课包括文学、演艺、美术等,因此养父母全家对茶道、插花、舞蹈、音乐都颇为精通。养父擅长中国画、俳句,养母又是江户时代著名博学家细木香以的外甥女。”[4]由此可以看出,芥川龙之介在当时的社会阶级地位属于中上等。从芥川龙之介的恋情因为两家并不是门当户对而告吹可以看出,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给芥川龙之介带来了痛苦。在这种社会及家庭的背景下,芥川龙之介创作了《鼻子》这篇佳作。
二、作品分析
《鼻子》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名的僧人内供因鼻子过长遭到别人的嘲笑,觉得有辱自己身份而苦恼的故事。他的鼻子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颌的下面,细细长长,极似一根香肠在脸中央拖着。自尊心强的内供用尽一切奇怪、难堪的办法来改善,如喝老鸹爪子汤,往鼻头上涂老鼠尿,但丝毫不见效。一次,弟子从民间打听了一个偏方,即将长鼻子浸泡在热水中,然后让人使劲地踩踏鼻子。这偏方果然奏效,内供的鼻子缩短了许多。他以为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会嘲笑他了,但没想到众人却笑得越发厉害,这使内供愈加不安,以致日夜苦恼。忽有一夜,内供的鼻子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他的心情爽朗起来,心里想着:“既这样,一定再没人笑了。”
(一)芥川龙之介的反战思想
刘洁在《论芥川龙之介的〈鼻〉——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的考察》一文中提道:“鼻には深層意味が含まれ、つまり男権への欲望というものである。当時の社会では,僧侶は権力の代表者であり、彼らは宗教で人々の心を掴み、軍隊より尊敬されているようである。(鼻子含有深层意义,也就是对男权的欲望。在当时的社会,僧侣是权力的代表,他们在宗教中抓住人们的心,似乎比军人更受尊敬。)”在《鼻子》中,内供的徒弟进京办事,从一个熟稔的医生那里知道了把长鼻子缩短的办法。这个办法极其简单,就是先用热水烫烫鼻子,再让人用脚在鼻子上用力踩。内供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将自己的鼻子缩短。根据刘洁提出的观点,鼻子象征着对男权的欲望,而僧侣是权力的代表者。那么在《鼻子》中,内供这个高僧的形象可以看作隐喻当权者,而他的鼻子则是隐喻当权者对权力的欲望。内供被他的徒弟踩鼻子,大致可以映射为“权力代表者”的“对权力的欲望”被踩在脚下,隐晦地表达了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国民对日本当权者的权利欲望,即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大陆政策的一种批判,也透露出了芥川龙之介的反战、反军国主义思想。
小说中写到,这个“踩鼻子缩鼻法”是内供的徒弟从一位来自震旦(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的医生那里学来的。在踩内供的鼻子的过程中,内供的鼻子冒出形状像小鸟一样的东西。当徒弟用镊子从内供鼻子的毛孔里钳出脂肪时,脂肪的形状也犹如鸟羽的根。据史料记载,1894—1895年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取得胜利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列岛给日本。其中,台湾岛的形状从中国地图上看就犹如一根鸟的羽毛。笔者认为,芥川龙之介通过描写内供的徒弟用从中国学到的“偏方”治疗内供的鼻子,从鼻子中冒出像小鸟一样的东西和像鸟的羽毛一样的脂肪这一细节,隐晦地表达出希望日本将台湾归还给中国,对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这种行为的不赞同,并且表达了对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思想的批判。
1.选用中国故事作为批判思想的载体的原因
笔者认为,芥川龙之介选用中国故事作为批判思想的载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的特殊情结。芥川龙之介从小就读汉典、学汉文、作汉诗,沉浸于中国古典文化中无法自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贯穿了芥川龙之介的整个童年。直到芥川龙之介真正来到中国前,中国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令人向往的一个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军国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流入了巨额赔款,加速了以扩充军备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军国主义势力迅速发展。
2.芥川龙之介反战意识产生的原因
芥川龙之介写“踩鼻子缩鼻法”,拔出似羽毛、小鸟一样的脂肪隐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除芥川龙之介对中国有特殊情怀的原因,还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罪大恶极,芥川龙之介等一众日本文学家受到迫害,如小林多喜二因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迫害而逝世。
1911 年,日本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德富芦花在第一高等学校发表了《谋叛论》的演讲,就“大逆事件”中幸德秋水所遭之事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思想与言论自由。据学者潘贵民的研究,当时就读一高且曾喜欢读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的芥川龙之介应也在场聆听,就算不在场聆听,至少也对该事件及德富芦花的演讲有所耳闻。这一演讲从侧面影响了芥川龙之介对日本天皇及军国主义的态度。
少年时期的芥川龙之介深受久井田的影响,反战思想的幼苗已根植在其心中。这位被芥川龙之介错写成“久井田”的人应该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社会主义活动家久板卯之芥。芥川龙之介在中学时代写作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义仲论》。
综上所述,芥川龙之介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厌恶很早就植根于心,再加上自己对中国的一番独特情谊,中日甲午战争对芥川龙之介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让他的反战思想进一步激化。由此不难想象,芥川龙之介借《鼻子》来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
(二)芥川龙之介对社会阶层森严的批判
内供面对徒弟的偏方假装不同意的原因暗含日本社会地位、阶级的森严。文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内供跟平日一样装出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办法。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未免于心不安。其实,他心里是巴望徒弟劝说他来尝试这一办法的。”用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内供如同地位高人一等的上司,在面对徒弟这样地位低下的下属时,因为要维护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不得不自命清高,假装自己不被这些世俗看不惯的东西束缚。与其说这是内供强烈的自尊心作祟,不如说是因为阶级地位不平等,为了保全自己的高地位形象而衍生出的虚伪和虚荣的丑态。
1.日本传统文化对社会阶层地位的重视
周鸣在《从“菊”与“刀”的表象到本质——日本文化的冲突与统一》里提道:“明治时期,这些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文化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在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化过渡阶段,以各阶级为基础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助长了制度上的特权。这些政治上的特权,派生出由士族和贵族以及政府官僚组成的所谓上层文化,和与此相对的下层文化。……但是,即便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上的社会分层仍然有很深的制度性烙印。”
这种阶级分化影响着日本社会阶层地位。夏目漱石的《哥儿》这部作品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尊卑关系,如同《鼻子》里内供和徒弟的关系,师父、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时时刻刻保持一副尊高的、滴水不漏的形象。然而,师父、老师如果过分地拘泥于这种形象,就会衍生出《哥儿》里的教导主任和《鼻子》里的内供这种故作清高、虚伪的形象。
2.个人因素
芥川龙之介借《鼻子》表达自己对这种社会阶层分化的厌恶。邱丽君的《论原生家庭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影响》中提到:“芥川从小寄宿在舅父家,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因为没有亲生父母的庇护,过早地看到了人间冷暖和人人为己的利己主义的一面。这些生活的体验都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充满了对家族制度的不满。芥川母亲死后,父亲又娶了芥川母亲的妹妹,因此生父新原家和芥川家关系恶化。而吉田弥生和生父母新原家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芥川的养父母对此存有芥蒂,他们认为吉田家与出身于士族名门的芥川家不相配。”综合以上因素,芥川龙之介的人生都是被社会地位和阶层束缚着的,他从小就在这种士族家庭长大,在精神和物质上一直依赖着养父母。在这种历史传统和家庭环境中,芥川龙之介即使感受到了这种束缚的压迫,也不能反抗,他充满矛盾,觉得自己也是个丑陋的人。
结语
林少华老师对芥川龙之介如此评价:“芥川龙之介也充分地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出‘鬼才’,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心境思想,甚至将当代所具有的日本社会现象,通过描写内供与鼻子等之类的人物情节,巧妙地用极具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写作手法,富含深意地表达出来。”由此可知,芥川龙之介善于运用巧妙、隐晦却极其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芥川龙之介处在动荡不安、军国主义思想迅速抬头、人心涣散的时代,他对中国有着独特的情结。受家族环境和个人恋情的影响,芥川龙之介具有敏感的心性。再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芥川龙之介在《鼻子》这部作品中隐晦地表达出自己的反战思想和社会阶层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