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书书法的特点、历史与发展

2021-11-26胡小炜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文化馆

艺术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章草狂草章法

□胡小炜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文化馆

草书艺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的哲学与美学精神,同时能够很好地展现中国的书法艺术。草书是最具抽象艺术特质的书体,也是最具感性和主观意志的书法。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草书意境之美体现在精神、审美、文体和对欣赏者的吸引力方面。

绘画是以描绘具体物象为表现手段的,书法则不一样,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不是像西画那样以色彩为主)的,其匪夷所思的、变化丰富的线条,不描绘任何物象,却又高于所有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有难以表述的一种思维、一种意境、一种美感。艺术源于生活,书法与人们的生活不可分割,且高于生活,所以书法具有抽象的特点。

草书于汉代出现并逐步发展,起初是为了简化书写,由隶书演化而来。草书包括篆草、隶草、狂草等。作为最具抽象艺术特质的书体,草书有“书已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之妙。

一、草书的特点

草书的特点是:龙蛇交错,流淌的手臂中心是挥动的墨汁;流动的九霄是牵引的动力;精神是无拘无束的;流动是自由的;墨汁如同水流悬在岩石上,释放海洋,流动可以成就天赋;气畅,笔力相连转化。世人所理解的优秀书法,往往是“一气呵成”的。一气呵成不是指书写者在创作时用一口气完成,而指的是书法从头到尾气脉相连,不可断连。

刘熙载在《书概》中谈论章法说道:“章法要变而贯。”变,就是要改变笔画和文字的状况;贯则是在改变后,要保证畅通。草书中笔触线条的变化多端,体现出一个草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线条的力感。书法的笔线应像“钟表中的发条”,而不可能成为“汤锅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象征着“力的艺术”,警示我们书法中要注重线条的力感。

一部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家专注与情感的表现。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说过:“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样字才会有生命,有力量。

二、草书的历史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画皆有章法可依,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的《初月》《得示》等帖,这些帖具有笔意连贯的特点。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颠”张旭、“醉素”怀素两位草书大家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变成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方式,从此草书就成为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三、草书的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其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书和现代草书三个阶段。早期草书与隶书并列,一般称为隶书。实际上,它包含了一些篆书的形式。优秀草书的艺术结构平衡对称,各部分发挥对比和借鉴作用;有长、大、宽、密、直等各种创新变化,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早期的草书,打破了隶书的严格规定,作为草书的一种,它叫作章草。章草是一种雅致的草书文体,早期局限于草书和汉书。它有明显的波拾取,笔画以“波”形连接。汉字是独立的,形状遍布正方形,笔画是水平的。章草在汉魏时期最为盛行,到元代复兴,直至明朝。

汉末,章草发展为“草书”,没有隶书的线条,上下两个字的笔画相互衔接,边部首简化,互相借鉴。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自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到了唐代,今草更是放纵,笔触连绵,形形色色,它被称为“狂草”,又称大草。

如今,草书的审美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价值。草书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字的点连起来,结构简单,借书造假,但这不是武断的写作。草书符号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笔画之间勾连。

草书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欣赏和感受。从远处,你可以看到巨大的气势和整体布局的震撼和感染力,以及笔墨和节奏的变化,也可以仔细观察毛笔和线条的质感,以及书法、草书、墨迹、构图、速度变化、人物关系、线条关系等。草书主要以笔墨表现其美。一件作品是否有韵味,取决于笔墨运动是否有灵活性,也就是说,整行和整篇文章的厚度、重量、干度、明度和浑浊度都不应相同。草书的意境美是指作者的精神境界、审美境界、文体境界及对欣赏者的吸引力。

中国书法,从古代以实用书写为主发展到当今纯艺术性的表达,是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你还停留在实用性书写的思维方式中无法与时俱进,那必然“无法进入书法艺术之门槛”。草书将中国书法的写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线条还是形状,都是所有书体中最为大气奔放的,也最能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和书艺精神。

猜你喜欢

章草狂草章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发幽造秘”
质地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章草对联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多一分不平凡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