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探索与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1-11-26付习朝李红梅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喇叭广播应急

付习朝 李红梅

(贵州省六盘水六枝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贵州 六盘水 553400)

今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和工作,在积极部署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在我国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发展需求更加突出。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障和满足应急广播体系发展“最后一公里”,应充分重视,从基层做起,切实完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结合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传统观念下的“大喇叭”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新时代背景下和当地实际情况下仍能体现出亲和力强、效率高、沟通范围广的特点。要从基层实际出发,充分重视“大喇叭”在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应用,积极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应急广播体系,更好地贯彻应急报道规范化发展的要求,确保应急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逐步完善,更好地促进我国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应急广播发挥应急传播作用的意义

2008年的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不仅检验了国家公共应急安全体系和政府的应变能力,也检验了应急沟通能力和各级媒体的沟通能力。当灾难突然发生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各级广播电台调整了原有的节目安排,形式多样地开展了救灾报道活动,不仅起到了即时发布新闻媒体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和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更是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指挥中心。在这两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被许多人视为边缘化的广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播不仅在防灾救灾、抗灾救灾、组织社会互助等方面起到减灾、沟通的作用,还起到社会救助、生活互助的作用。

二、大喇叭在基层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实际效用

(一)从传播语言入手,实现精准发声

在分析交际语言的过程中,大部分“村言村语”都是通过段子和方言巧妙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充分反映强烈的民俗和乡愁,特别是当地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这将使交流语言很容易被公众接受。同时,不同方言也能更好地满足各地疫情防控的需求,体现出应急广播的作用,表现出更好的个性化、多样化、精准化语言需求,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反复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群众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满足各级各部门准确发声的要求。

(二)传播方式创新发展,实现媒介融合

结合扩音器的传播范围,呈现出范围逐步扩大的态势,利用广播更好地推动特定范围内的社区、少数民族和民族特色广泛传播,更加有效促进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在疫情防控中的运用。正是通过新时期媒体的快速发展,地区的小号形式也在互联网上引领了一定的潮流。一方面,随着大喇叭在短视频等新兴媒体上的播出,通过短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传播,通过大喇叭的背景音乐和相应的特色乡村场景图片,可以在互联网上不同的短视频平台上播放,这可以看作是新时代网络流行的形式,帮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大角;另一方面,通过大喇叭传播进行的二次创作内容可以与人们实际生活相结合,加上适当字幕,进一步突破方言广播的“部落”限制,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帮助其他群体更好地了解农村大喇叭的魅力,并在互联网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广大群众的深刻记忆。

(三)借助科学技术,扩大传播范围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人们的语言方式和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外,科技水平也有助于疫情防控。一方面,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开展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各种宣传,有效实现预期的宣传引导目标,借助扩音器、无人机和微信等媒介,有效构建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实现防疫防控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科技能力可以进一步确保疫情广播内容的广泛化和丰富化。随着大喇叭的发展,出现了u 盘播放、平台播放和人工喊话。通过构建播控平台,可以使大喇叭在基层广播全覆盖成为可能。借助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语音和音频信息的多通道自动传输,方便快捷地完成应急广播的要求。从实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良好的防疫防控要求。

三、新时代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重新认识大喇叭在应急广播体系中的作用

可以看出,大喇叭的方式能够体现出效果强、广播范围广、成本低的特点。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基础,而且更适合用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将大喇叭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扶贫等重大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大喇叭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各方面的应用内容。

第一,结合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发展,将大喇叭作为应急联动主体的有效方式,进一步融入应急广播体系。结合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特点,分解成了四级联动模式,主要包括中央广播电台、省级和市级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曾尝试将大喇叭融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联动能力弱、各方协调衔接差、整合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以大喇叭为主要载体的村级广播“村声”作用,将其有效扩展为五级应急联动主体,确保整个应急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满足国家应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满足国家各项应急防控工作的需要,切实全面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第二,从国家政策法规的角度,确保大喇叭在应急广播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法律地位,从多方面有效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应急联动中的有效传播作用。目前,许多地区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规范、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情况,缺乏必要的法规政策指导。

(二)树立应急报道常态化观念

一是,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当前已经从“非常态”逐步转变为“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要求大喇叭能有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坚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二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创新高,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上迅速蔓延。稍不注意,会经常发酵和恶化,导致社会恐慌的问题很难控制,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此背景下,广播从业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全面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准备工作。

(三)完善应急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

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阐明突发事件等级评估与管理。结合实际敏感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潜在危害,有效地提出科学研究和判断,结合新手段、新技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评估,明确涉及的应急级别,多方位提升广播扬声器的权威性和精准性,实现农村有线广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则应从实际出发来保障应急广播的预警机制落到实处,以保障区域中联动性得到有效加强,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区域中范围信息资源共享,能从实际出发来实现全时段、全方位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从而保障政府应急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效分享社会公共资源,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好得到保障。

四、广播发挥应急传播的制约因素

尽管广播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与国外广播媒体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传播效率相比,我们发现,当前广播媒体在报道灾害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基层广播建设发展滞后,影响应急信息接收。近年来,市级、周边县市媒体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乡镇广播事业发展不快,活力不足。甚至部分边远地区网络信号没有做到全覆盖,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收音机也逐渐被淘汰,致使广播传输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仍然无法获得有效的外部信息。

(二)广播频率的不均匀限制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广播系统存在历史问题--我国广播电台一直采用分散化频率的发展趋势,使得每个电台的覆盖和节目覆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都受到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无线电台之间的区域间合作只能是暂时的业务合作,缺乏统一协调的制度保障。

(三)信息滞后。在紧急情况下,由于上述原因,部分频率信息滞后,群众无法获得即时信息。即使在紧急情况的广播中,也存在不符合时宜的内容和广告信息。

五、媒体的应急体系建立策略

(一)拟定相对应的管理条例,给予应急广播体系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指导。为了使广播发挥其应急通信功能,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约束和引导。广播媒体应急管理制度的引入,不仅可以控制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信息传播的秩序和有效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和应急制度的实施合法性。此外,还明确了信息收集的范围、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建立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应急系统报告机制的监督和约束。

(二)完善的应急预案。广播媒体应形成链接通畅、沟通零距离的应急广播生产流水线,可以随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进行有效推进,并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方向随时调整播出内容。

(三)建立健全融媒体播控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编辑、记者除了在指定频率发布消息外,还要快速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群信息等直播APP 发布消息,并通过应急广播播控平台,及时有效开展正面宣传,正确引导好社会公众,达到安抚人民群众的目的。通过广播广泛传播,能使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各项应急救援,从而让广播在参与处置各种应急事件中效果最大化。

(四)构建群众和政府间的沟通体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广播不仅扮演着传播信息的角色,还承担着调节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的一些积极做法、快速反应和积极救助信息将通过可信的广播频率传播,并在互联网上同步播出,这将迅速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确保各项救助工作顺利开展,舆论相对稳定是沟通权向引导权转化的重要表现。

(五)多维度的新闻报道能力。广播在危机中的特殊作用是澄清广大群众对事件的态度,将舆论引导与客观报道相结合,快速梳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全面展示新闻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时,新闻信息广播应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可以开通相应的热线和专栏,宣传救助常识,尊重死者,鼓励生者,共同面对突发事件,共渡难关,传播正能量信息,克服困难。

综上所述,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广播大喇叭在基层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实际作用,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发挥广播喇叭作用,全面建设有效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

猜你喜欢

喇叭广播应急
喇叭盗窃案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喇叭盗窃案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