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歌唱呼吸的训练与应用

2021-11-26戈海涛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腹肌歌者声带

戈海涛

呼吸在歌唱艺术与歌唱训练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的声乐家们都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歌唱呼吸是一种带有目的性与技巧性的呼吸,具有更强的变化性。练习歌唱呼吸是一个吸气与呼气整体协作的过程,对歌唱的呼与吸进行综合训练十分必要,符合歌唱需要的气息技巧只有通过刻苦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一、呼吸在歌唱中的应用

歌唱的动力系统呼吸器官受神经系统的支配,由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及呼吸相关的肌肉(膈肌、肋间肌、腹肌等)组成。

目前,有些歌者和声乐教师只侧重歌曲演唱,不够重视呼吸训练和发声练习。上完一堂声乐课,有的学生嗓子变得嘶哑,有的学生嗓子一直“吊”着,即便面对面说话也无法降低音量。这些都是因为忽视正确呼吸和发声训练造成的。唱歌时呼吸不正确,气息就容易上浮,则无法有效地控制声带,使得声音是窄的、扁的、挤卡的、发虚的。长此以往,声带可能出现病症,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如果教师在课上只要求学生不停地唱歌,而不组织呼吸训练,那么学生就得不到科学规范的学习。因此,声乐教学应该从呼吸教学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要让歌者身体放松,让肌肉有序地工作。只有科学地控制呼吸肌群,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歌唱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歌唱不仅是脑力活动,也是体力活动,需要具备强大的肺活量以保证呼吸机能和歌唱机能的有效运行。如果歌者没有足够的肺活量,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有目的性的加以训练,可以多做跑步、游泳等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歌者已有了强大的肺活量,也不能说明就一定能唱好,仅能说明身体里已储备了一定的能量,要想将这些能量转化成歌唱的动力支持,就要借助相应的技巧。歌者具备了一定的歌唱技能后,就可以将呼吸肌肉动力与发声肌肉动力协调地“搭建”起来。呼吸肌肉的运用与发声肌肉的运用如同搭积木一样,如果协调不好各个呼吸和发声的肌肉,将会导致喉部、咽部、下颌、横膈膜等肌肉协调紊乱、紧张,无法正确发声,从而影响歌唱。

对于歌者来说,接受正确的呼吸训练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学习,使歌者形成良好的呼吸肌肉的使用习惯后,就可以进入发声与呼吸肌肉之间协调的训练,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低、中、高音。这里介绍几种有效的呼吸方法。首先,我们应对歌唱呼吸的机能进行分析。歌唱呼吸在吸气时会有吸气肌的参与,不但膈肌收缩隔下降大腹突出,而且胸廓的上、中、下肋会有明显扩张。歌者在呼吸时吸气肌群不可放松,要继续保持胸廓扩张的状态(即吸气状态),然后呼吸肌群有控制地收缩,形成对抗,下腹部逐渐内敛,最后胸廓才逐渐收敛。

二、吸气训练

(一)吸气训练要求

吸气训练要求吸气时不宜过满,做到部位深,气量大,以保持歌唱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吸气训练时,双肩自然放松,从容地扩展两肋,使横膈膜下沉以增大胸腔空间与储气容量。但胸部不宜大起伏,避免动作过大而影响均匀的吸气。还要注意应运用口、鼻同时吸气,吸气要深,要有吸向肺底部的感觉,此时横膈膜下降,储存气息的胸腔容量相应扩大。再者,吸气时要自然、平稳、轻巧、柔和,没有气息声,不要有强制吸气的感觉。最后,在吸气时,腹部肌肉应向小腹的中心位置收拢。

(二)吸气训练的方法

在歌唱进行时,要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不同姿势下的演唱。一般有站式、坐式、卧式这三种姿势。

站式吸气练习:全身放松,做深呼吸。按照“1、2”吸气“3、4”呼气,“5、6”吸气“7、8”呼气的循环反复,感觉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的特点,做到节律自然,其吸气时的变化要注意平稳,长短、快慢、松紧、上提、下松自然适度。

坐式吸气练习:端正坐在椅子前部,上胸稍前倾,小腹微做收缩,按站式吸人气息,同样以吸气“1、2”“3、4”呼气,“5、6”吸气“7、8”呼气的循环反复,并体验和感觉坐式吸气的特点。

卧式吸气练习:身体平卧,放松,双手轻放腹部,用口、鼻按拍节吸气,要感觉腹部有明显的气沉“丹田”的集中感。由于平卧不易抬肩,因而对初学胸腹式联合呼吸的人来说更容易体会吸气的贯穿作用。练习时,身体平卧,放松,双手轻放腹部,用口、鼻按拍节吸气,要感觉腹部有明显的气沉“丹田”的集中感。由于平卧不易抬肩,因而对初学胸腹式联合呼吸者,更容易体会吸气的贯穿作用。

三、呼气训练

在呼气的过程中,声带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在歌唱过程中,吸入的气要在一瞬间控制起来,然后立即转化成呼气状态(准备发声的气息状态)。歌唱呼吸训练要求有节律有控制、平稳均匀自如地呼气。

(一)呼气训练的要求

气息的呼出训练方法:先按照正确歌唱姿势站好,用小腹腹肌急促收缩的办法呼气,用唇音发“pu”音或用齿音发“si”音,体会启动呼气时的感觉,锻炼呼气肌肉一一腹肌的收缩能力。练习时,换气不需思考,腹部收缩后,靠其本能的条件反射,腹部自然放松恢复原状即可。在呼气时,气息要吸得深还要用得巧,要充分保证气息的发声作用。一般初学者往往缺乏呼气或用气意识。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呼出时的节律,要知道吸气肌肉群的力量小于呼气的肌肉群的力量,且必须在吸气后控制住气流呼出的状态,既平稳自如,又徐缓持久。

呼气时能否保持胸廓及腰周的扩张状态是气息控制的关键。这是因为肺部蓄气的排出是由膈肌下沉,气息向下推移并获得气流向上的反冲力量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要有意识地控制膈肌下沉和胸廓与腰周的扩张状态,保持呼气运动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呼气。需注意,在呼气时力度要适中,不要将气息使劲压住,才能控制气息的流出感,反之会造成气息僵硬。

(二)呼气训练的方法

歌唱发声的多样性源于呼气方式的多样性,灵活多变的呼气方式使歌唱发声富于变化和对比。

1、柔气式呼气。柔气是一种柔和、平稳的呼气方式。练习时,应注意呼出的气息要平和、柔动,才能形成优美的音乐线条,使歌声柔美而动听。

2、推气式呼气。推气式是一种推动、传送的呼气方式。练习时,注意呼出的气息要有动感,有传送力,歌声自然富有活力,充满情趣。

3、连气式呼气。连气式是一种连贯、流动的呼气方式。练习时,注意气息的连动性。有了连贯流畅的气息,才会产生连绵不断的优美歌声。

4、叹气式呼气。叹气式是一种向下叹息的呼气方式。练习时,注意向下、放松的动作,保持伤感、低落的情绪。

5、顿气式呼气。顿气式是一种停顿、断开的呼气方法。练习时,注意气息的断开与停顿,要使声音短而有力,并且富有重音感。

6、弹气式呼气。弹气式是一种弹性、跳跃的呼气方式。练习的关键是气息断开,技术要点是短促、轻巧、有弹性。

7、吹纸片和吹蜡烛的做法。可将一小张薄纸片置于墙上或垂直平放在手掌上。深吸一口气,对准纸片轻柔送气,用气抵住纸片不落下,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可深吸一口气,控制住,对准蜡烛火苗轻柔地吹,将火苗吹倒,但不吹灭,气息集中,力度速度均匀,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四、呼吸结合训练

(一)缓吸缓呼

1、缓吸缓呼训练的要求

缓吸缓呼就是在吸气时胸部自然挺起,两肋肌肉向外扩张,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如同闻花香时的感觉一样。在缓吸缓呼时,要注意吸气要深,但不宜过满,无需太用力,只要胸廓和上腹部能自然挺住,达到舒服的饱和状态即可。这里的上腹部自然挺住,是指对气息控制的开始,从中可体会到吸气肌肉群的控制作用。然后,接下来的呼气要保持吸气状态,胸不可塌陷,尽量控制住气息,保持住气息的足够压力,再平稳、均匀、徐徐地、连续不断地将气息呼出,在此过程中不可使气息很快泄掉,同时保持胸腔和横膈膜的扩张状态。

2、缓吸缓呼训练的方法

吸气时,气吸到八分满时即可;保持短暂瞬间,用同样节奏缓缓呼出。呼出时可用前面所述呼气的训练方法,即用唇音发“pu”音或用齿音发“si”音,体会启动呼气时腹部收缩的感觉。锻炼腹肌与呼气肌肉的收缩能力,要求强弱力度相同,然后反复训练。

(二)急吸缓呼

1、急吸缓呼训练的要求

急吸缓呼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深深吸到胸腔和腹腔内,同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根据歌唱的需要按照缓呼的要求和要领徐徐地呼出气息。要注意的是在急吸缓呼训练中,吸进的气息要适当、适度。换气时,不可使两肋完全松懈,应当在唱完一句时,仍留有少量气息,当两肋未完全收缩时,马上进行下一次吸气,这样就能流畅的运用气息来进行歌唱。

2、急吸缓呼训练的方法

急吸缓呼可以想象在受到惊吓地倒吸一口气的状态,然后经过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的力量的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的感觉。然而在受到惊吓时的这种快吸慢呼,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三)急吸急呼

1、急吸急呼训练的要求

急吸急呼是指快速的呼气、吸气。急吸急呼训练时,要求短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急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使呼吸器官快速扩张,随后借助横膈膜和腹肌的力量迅速收缩,有弹性地控制气息,使每一次呼气都很准确,时值强弱恰到好处。

2、急吸急呼训练的方法

吸气时由于速度加快,一般不易将气吸深。要逐渐增强急吸急呼时两组吸与呼的肌肉群的灵活性,逐渐适应腹肌、膈肌在快速运动节奏中的灵巧效果。一般要在前两个训练后有较好效果时,才适宜进行这种训练。这种快速、敏捷地深吸气,要注意气息保持适度,瞬间控制之后,即快速送气,气息呼出时用唇音发“pu”音或用齿音发“si”音,体会启动呼气时腹部收缩的感觉,锻炼腹肌与呼气肌肉的收缩能力,然后反复循环的节奏。

五、练声中的呼吸训练

练声中的呼吸和歌唱中的呼吸都是有声呼吸,是在声带闭合振动发声的状态下进行的呼吸练习。主要训练在发声活动中呼吸机能的合理运用,以增强呼吸控制能力,锻炼气与声结合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运动的平衡感。

(一)哼鸣练习

所谓哼鸣,就是以轻微并富有支持点的深呼吸,去获得纤细而结实的鸣响。在训练中,初学者经常从哼鸣练习开始,这样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的效果,一般用“m”来进行练习。

练“m”时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上下唇要自然地闭合,使发出的音保持相对的高位置,但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其次,嘴唇仍要闭拢,打开下颌骨、提起软口盖、放下下软颌。这样可以感到声流的振荡。最后,稍微张开嘴唇,引导声流不从鼻腔而从口腔出去,但要注意母音不可发生变化。在双唇细缝之间,如能发出笛膜那样清脆的声音,就证明各部分肌肉没有不适当的紧张。注意在进行这三个步骤时不能中断发声。

其训练要求与方法如下:

1、做轻微深吸气后,膈肌稍微用力,推动气息向上流动,瞬息停顿后将声音缓缓从鼻腔送出。这时感到面部双眉之间有微弱振动感,气息有向上推动感。同时,做到体态放松自如。

2、发好“m”音的关键要注意起音位置高,像是发自鼻腔后部,还要注意送气的均匀,不要急促和过度用力,声音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要做到声音既集中,圆润,又富有弹性。

3、哼鸣练习适合在中声区开始练习,不要太响,多练轻声,使声流轻松地在共鸣腔里振荡。高声区的哼鸣往往造成喉头上提,声音憋紧。在没有获得中声区练习的正确感受时,一般不宜进行高声区的哼鸣练习。

(二)顿音练习

顿音又称断音,是常用的声乐表现技巧之一。练习顿音可使喉器的各种肌肉养成迅速而短促的运动能力,从而使声带的闭合灵敏而富有弹性。练习要求与方法如下:

1、顿音的唱法,要利用腹肌的运动才能完成。指要靠腹肌连续地、有弹性地收缩,即连续地使吸气肌和呼气肌产生突发的对抗,使一股一股有力的气流冲击声带,把发出的声音直送头腔共鸣区,发出一个个珠落玉盘的顿音效果。

2、在这个过程中,腹肌必须是弹性的,腹肌僵硬着就失去它连续突击的功能,同时必须避免仅用咽喉肌发出的“哈哈哈”空虚的所谓顿音。

3、腹肌力度的大小,取决于歌曲内容表现的需要。练习时要注意下颌切勿僵紧,舌根不要使劲儿,这样才能配合腹肌的动作,唱出轻巧、圆润而又丰满的顿音来。

结 语

总之,歌唱的呼吸方法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歌唱时非自然状态下的呼吸也会逐渐变得很自然。■

猜你喜欢

腹肌歌者声带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歌者
笑话
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
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