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

2021-11-26郅雪轲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声部小节旋律

郅雪轲

一、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琴音乐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tch Prokofiev)是20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与指挥家,他于1891年出生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松卓夫卡村,那是一个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的大村庄。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强的音乐天赋,他的创作体裁十分广泛,有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曲、歌剧、声乐作品等,其中钢琴音乐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内容。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主要有:协奏曲五首、钢琴奏鸣曲九首、小奏鸣曲三首、钢琴乐曲六十九首等等。他生活的年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当时,硝烟四起,社会极度不安定,一声声炮响叫醒了沉睡在浪漫主义幻想中的人们,但他的创作思想却更加趋于理智与冷静,现实的动乱使他的作品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风格。

二、《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本体谱例分析

(一)曲式结构

这部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其中前一个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整体节奏为四四拍子,虽然结构是标准的古典主义风格,但音乐语言以及和声风格与组合方式是独特的普氏风格,这一风格也被后人称为“新瓶装旧酒”。

第一乐章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中结构大多为方整规则,展开部使用了呈示部中的材料进行了改写与补充,其中,主部内容和副部内容的调性对比与再现部时的附和呼应突出体现了传统奏鸣曲中常用的关系大小调的写法,这更突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继承先辈精华,发扬古典音乐的写作风格。

呈示部(1—62小节)可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四个模块部分。主部是1—16小节,它是一个方块型结构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调式为C大调,其中前八个小节为A部分,后八个小节在A部分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并进行模仿,记为A1。主部动机为四音环绕型,并与3 4 6度音程相结合而成,A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为规整的4+4结构,主要调性为C大调,在主部主题中又融入了F大调并与主调式C大调形成了主属的关系。

连接部的材料较为短小,它作为一个中间过渡的部分,逐渐引出后面的三连音节奏音型,并自然过渡到五连音音型模块部分,它还作为一个中间的桥梁将主部旋律与副部旋律部分作了一个完美的衔接,并为副部旋律的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

副部旋律与主部旋律最大的不同是节奏型上的差异,该部分更多的选用了五连音与切分音型。副部旋律看起来虽然比较简洁,但简洁而不简单,它更多的采用了半音阶的织体形态,并在其中暗含着主要的旋律线条,从谱面上来看,副部旋律的部分看起来或许比较单薄,但这正是代表了作曲家平淡起伏不大的心情。

结束部共为16个小节分别以每五小节为一个乐句,倒数后五个小节逐渐将旋律推向一个高潮部分。

展开部有四个材料部分,其中第63小节到69小节之间,是引子部分,相对于右手的紧凑型节奏来说,左手的节奏型较为简洁,为主要的声部,两个声部的配合体现出主调加复调结合的一种形式,从第69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作为引子部分导入,运用了呈示部中的主部旋律的内容,并加以变形。

从91小节最后的一拍开始,到113小节,大都采用了三连音的织体手法,其中91小节到96小节是采用的一种连接的形式,它具有承上启下的效果,而96小节到113小节引用了呈示部中副部的材料内容。这个部分的右手虽然以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为主要素材,但是在左手的织体上还是与呈示部中的副部材料中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呈示部中的副部部分的左手采用的是五连音的织体形式,而展开部中的第92小节到113小节,用的是三连音式的伴奏织体。

展开部的准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14小节到第126小节,第二个部分为127小节至141小节,第二个部分为假再现,为什么说是假再现呢,因为它的旋律和呈示部几乎完全一样,但是该部分的调性与呈示部的不同决定了这一部分为假再现。既然有假再现的出现,那么紧接着一定会出现真正的再现部分。

141小节到191小节之间是真正的再现部,再现部分的旋律及节奏与呈示部中的内容相比较,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它属于带变化的再现部分,作为真正的再现部分,它最主要的标志是调式最终会回归到C大调,也就是所谓的回归原始调式。

在191小节到202小节中采用了呈示部中的主部材料作为结尾,并呼应该乐曲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

(二)主题分析

呈示部的主题部分为1—4小节,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弱起,并充当引子部分,引入主题,第一句的后一拍作为第二句的引子部分,四个十六音符在第一句的弱起小节作下行五度模进进行处理。第八小节的后一拍在第一句主题引子部分的基础上作高八度进行,而后半句则采用了四度下行模进的旋律走向,呈现出与第五小节到第八小节反向并下行进行的旋律线条。

展开部的主题由两个部分组成,第63小节到第65小节这一段为第一主题部分,它采用了呈示部部分中主部的内容,其中第63小节的四个四分音符是该曲子开头部分中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扩张变形,这四个音符将原有的材料节奏拉宽,并将时值扩大化,另外,这四个音符是原有材料的下行三度进行,从64小节开始,借用原材料中的骨干音进行节奏型变奏写作,既保留了原有材料的精华又能给人带来新的体验。第66小节左右手的部分为反向进行,并运用了倒影写作手法,67小节右手的上层主旋律作前一小节主旋律的下行五度模进进行,这一部分的情绪相比较于第一部分较为强烈,与第一部分产生对比,这时的情绪明显变得激动起来;第二个主题部分是从96小节开始,到99小节,100小节到第102小节以及110小节到第112小节,此内容是从呈示部中的副部中提取来的,同样都是带有休止符的节奏组合,与呈示部中副部材料部分不同的是在呈示部中左手的伴奏为五连音音块组合,而展开部该部分左手的伴奏织体为三连音,三连音的使用使得音符更加密集,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情绪的发展,此时激动的情绪在经过酝酿后爆发出来。

100小节到102小节之间的部分是由呈示部中副部材料部分的第二乐句发展而来,相同的是,两个部分都是呈下行趋势进行,由于第100小节到102小节的左手低音部分为紧凑的三连音形式,所以使该段旋律更加紧凑以烘托出情绪紧张的音乐气氛,与上一段落部分相似,第二次的表现是第一次的再次强调,连续出现更加突出了音乐的紧张感。

110小节到第112小节之间采用的是副部主题中的B部分,两个部分相比之下,该部分情绪更加高涨,将音乐气氛推至高潮部分,如果说前面几个部分是在制造烘托紧张气氛的话,那这一部分是情绪的炸裂环节,是大汗淋漓,是刀与剑的碰撞,是电与光的冲击。

三、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一)触键方法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触键风格也被称为“敲击风格”,他是最先把钢琴当作一个打击乐器来对待的,演奏他的作品时,钢琴家需要强有力的体能,以及钢铁一般的手指,从而表现出强力度的打击乐的效果,这种风格令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在当时,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布索尼为“敲击风格”的四大钢琴家。

该作品第一乐章的部分情绪波澜较小,整个音乐线条起伏不大,表达了作曲家内心的安宁与冷静,所以演奏者在弹奏该乐曲时,要注重手指的触键方法,以表现出柔和优美的声音线条。虽然第五钢琴奏鸣曲是20世纪的音乐作品,但在他的作品中,并未把旋律完全摒弃掉。俄罗斯钢琴家基列尔斯曾这样认为:“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最值得珍视的一点就是他的抒情性,可他往往隐藏在他那些作品的隐秘深处。我以为把它比作山花是最合适的,一旦我们发现了它,一定会为他的芳香与绚丽而感到惊叹不已。”

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第1小节到第16小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歌唱性,此部分有四个声部,分别是:旋律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和低声部,在演奏时我们应以突出旋律声部的线条为主,以低音旋律为根基,中声部以及次中声部为声部填充色彩。展现出旋律声部的歌唱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演奏者弹奏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手指有足够的灵活度,还需要大臂到小臂之间的通透感,以及放松的身心,松弛张扬有力的演奏更能直击听众的内心世界。

敲击风格不能仅仅的理解为文字本身的意思,这一风格的体现要求演奏者的每个手指笔直地站立好,同时运用手腕的框架支撑,加上小臂与大臂均衡协调,最后垂直下落触键,下键时要注意果断性,且行动要迅速,发力要集中短促,还要巧妙地运用大臂与小臂的力量。

(二)情感的处理

该作品的多个主题部分曾多次出现,并穿插在作品当中,但每一次出现都与原始主题不太一样,比如力度的处理,旋律音高的变化以及速度等方面。比如从第1小节开始,到第15小节,共有四个乐句,但标记以及演奏处理方式大不相同,再比如第一乐句的力度为p,第三乐句出现时力度为f,而第四句出现时力度从p开始到mf再到渐弱的速度标记。其中第一句是本曲的开头部分,也是贯穿整个乐章的核心主题部分,第一次开始出现时它便要营造出一种幽静、典雅、温柔的氛围,便于演奏者及听众更好的融入这份情感当中去,第二句更像是对第一句的呼应问答,此时,手腕的带动以及大臂的幅度更加应该保持柔美的感觉。第三句力度记号由弱变为强,此时音乐情绪变得激动起来,随着高八度的主题出现,明显的改变了弹奏的音区和演奏的方法,在音色方面要与之前的旋律产生差异,要有一个新的面貌出现,高音区的旋律应显得更加晶莹透亮。第四句力度转为p在乐句的中间出现一次短暂的高点,随即又开始弱下来。由此可见,该部分的情感变化十分频繁,需要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多多注重力度记号的标记。

在作品的第106小节到113小节之间出现了一次直线上升的高潮部分,该力度从之前的一个f直到最后高潮部分的两个f,此时,该部分的左手伴奏音型为三连音节奏,三连音的特点是密集紧凑,进一步的推动着乐曲的情绪发展,营造出更加紧张的氛围,该部分的音乐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所以要求演奏者具有充分的激情,以及手部框架的稳固支撑,以及铿锵有力的手指达到坚定的站立,当然也不可出现机械性的敲打,以避免音符过于生硬,造成相反的音响效果。

结 语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及钢琴家,因从小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致使他的作品始终基于古典音乐风格之中,在此基础上,他敢于寻求突破努力创新,发展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普氏演奏技法”。

从他的创作背景来说,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战乱纷飞,硝烟弥漫,出现各种思潮,文学艺术上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但普罗科菲耶夫并没有随波逐流,他自己开辟出来了一条别具风格的创作之路,可以说他的作品是自成一派的。从曲式结构来看他仍然以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为框架,并填充以新鲜的血液,这是他的特别,也是创新。在内容方面,始终紧扣主题动机,并多次进行变化出现,从而进一步的强化了主题,突出了《第五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的核心思想,使框架变得更加清晰。再加上丰富多变的节奏,多调性的来回切换,独特的个人写作风格等,共同造就了他的音乐特色。

通过演奏技法的分析来看,无论是触键方法,还是细微情感的处理,在演奏时,我们只有充分去了解,去分析这部作品,才能够更好的去阐述它。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贯穿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一生,他的许多作品成为经典之作,在演奏他的作品时,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技巧提升方面得到积极的帮助。■

猜你喜欢

声部小节旋律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把我哥带走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给你的信
7月,盛夏的旋律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