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尔德钢琴练习曲中的改编手法及演奏要领
——以《莉萨》为例

2021-11-26林文婧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练习曲乐段和弦

林文婧

一、怀尔德与《练习曲“莉萨”》的基本概况

厄尔·怀尔德(Earl Wild,1915—2010)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家的最后一位代表”。1942年,与托斯尼尼指挥下的N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经全国广播电台播放后,他也因此被视为格什温作品的解释权威。在演艺生涯的同时,怀尔德也是一位杰出的改编大师。既继承了古典音乐的创作手法,又运用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而根据格什温的七首歌曲改编成的一套钢琴练习曲(《七首超技练习曲》)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其中包括《练习曲“莉萨”》。在创作理念方面,他与格什温都善于把爵士乐创作特点与传统作曲手法相结合,将爵士元素融入到严肃音乐中,从而将爵士音乐带入雅致的殿堂。

《练习曲“莉萨”》,取材于格什温歌剧《Show Girl》里的同名歌曲。怀尔德在改编过程中,通过结构、音响、材料的重组拓展成曲,是一首将爵士音乐元素带入钢琴练习曲体裁中去的艺术作品。从原歌曲的歌词内容来看,表现了一位渴望爱情的先生将自己的心声大胆地表白于对方,例如“莉萨,莉萨,天空都是灰色的,但如果你对我微笑,所有的阴霾便将散开”。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怀尔德抓住原作中歌唱者的心理特征,通过节奏、调性的变化及丰富的钢琴织体,以变奏、重复的写作手法进行改编,不仅继承了原作中百老汇爵士音乐的元素,而且还融合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无限遐想,独创出一种具有即兴性质、富有诗意和更加刺激的钢琴炫技。

二、《练习曲“莉萨”》的改编手法及演绎

(一)结构重组

结构重组,是将音乐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按照新的曲式、新的结构思路另行组织音乐过程。作曲家在改编时,省略了其主歌部分,将副歌唱段拓展成曲。《练习曲“莉萨”》改编自格什温歌剧《Show Girl》中同名歌曲的副歌部分,结合原歌曲与练习曲的曲式结构,格什温的《莉萨》是带重复段B乐段的二段体结构,句式较为规整,每一乐句均由八个小节组成。在A乐段中由两句平行乐句组成,而B乐段的两个乐句则是以对比的形式出现。《练习曲“莉萨”》的曲式来看,是呈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并出现了转调,另外还添加3小节的引子和16小节的尾声。

在练习曲中,三个乐段均呈四句乐段,句子结构并不规整,前面两个乐句形成平行结构,与原作A乐段的结构相似;后面两个乐句则是对比的形式出现,均由8个小节组成,与原作第二乐段的结构相似。进入B乐段,由原来降E大调转为辉煌的A大调。从曲式图的形状来看,第一乐段A乐段与重复再现的A1乐段形成对称的关系。在乐曲的主体部分,以“主题呈示——变奏发展——重复再现”的三段体结构进行拓展,将原歌曲的旋律贯穿于全曲,注意主题旋律在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迫切地表白——坚定兴奋——诗意表白”,在演奏中,其音响效果主要也是以“舒缓流畅——紧张而富有变化——舒缓流畅”来进行。

(二)音响重组

音响重组,是钢琴改编曲中最容易被直观感受的。通过钢琴不同音区的音响特点,运用钢琴作品中的织体写法,从而对原作的音响效果进行重新组织。在这首练习曲中,就是将原歌曲的声乐音响转变为钢琴音响。对比格什温原作中副歌部分的第一乐段,怀尔德在全曲的引子部分便将其主题唱段表现出来。同时,运用半音下行的和弦变换,来达到模进离调的效果,并以九和弦的形式结束,从而在听觉方面就能清晰地感受到爵士乐的音响效果。

《练习曲“莉萨”》中的主体部分是四四拍的节奏,并且以急板的速度进行,较之原作的二二拍节奏及缓和的中速,改编后的音乐显得更加具有律动感,音响效果会更加刺激且富有感召力。进入A乐段的第一乐句,右手上方声部的旋律,运用明亮的触键音色来模仿小号高昂明亮的声音,从而丰富钢琴音响;乐句的后半部分,主题旋律出现在下方声部,而右手快速跑动的六连音,如同爵士乐中萨克斯的和声部分,但不能掩盖左手的旋律进行。

第二乐段,音响效果突然转变为具有辉煌气势的A大调,预示了全曲高潮的出现。在第一乐句中,怀尔德运用二分音符的十度复音程与结构变化的和弦(以七和弦为主),进而通过半音音阶来达到模进离调的效果,其多声部的和声音响与第一乐段跑动的六连音单音音响形成对比。在弹奏这些柱式和弦时,为达到歌颂般的音响效果,应结合手臂的带动与手指的力量,使声音具有穿透力,此外,注意在第一个和弦下键之前先踩下踏板,提前打开制音器,从而在触碰到琴弦时,声音显得更加明亮。进入第二乐句,在第46-48小节的旋律声部从高音部分的下方声部开始,而上方声部则作为伴奏部分以半音模进的形式进行;在第52-53小节,作曲家运用大调音阶(升C弗利几亚音阶、升F伊奥利亚音阶)的快速进行来解决钢琴演奏中不能滑音的局限,弹奏时注意模仿单簧管或萨克斯的音响,来丰富其钢琴音响。为创造不同的音响效果,怀尔德在不改变常用的六连音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双音与单音的交替进行来改变节奏重音,令听觉上产生八六拍的节奏感和具有切分的效果,比如第55小节,使音乐产生不稳定感,表现出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从而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为改变不同的音乐形象,连续跳跃式的弹奏可以减少踏板的使用,与前面大量运用踏板来维持较长气息的旋律形成对比,短促轻巧的音响效果反而能够给听众制造出更加奇妙的惊喜感。

尾声部分第72-74小节中,怀尔德为模仿原作伴奏中的打击乐,运用了快速进行的三连音,通过同音反复及半音模进,来达到音响变化的效果。在演奏中要注意双手的独立性,一方面,右手应把握好快速触键的清晰度,处理好节奏的均衡性与力度的一致性,采用指尖直而浅的触键方式,干净利落地进行;另一方面,左手部分开始由轻快跳跃式的、较浅的触键,转变成需较强音量的、多些指腹的触键,并且结合手臂的带动,从而使后者长时值音符部分(第78-81小节)具有支撑感,如模仿爵士乐队中贝司的音响。作曲家为了充分挖掘钢琴音响的表现力,在第82-87小节,几乎运用到键盘的所有音区,将音乐推至最高点后以极弱的音量结束在复和弦上,在演奏中可以运用指腹贴键的方式双手交替进行,可以想象成萨克斯或单簧管的滑音效果。此外,在第84-85小节可以使用一个踏板将钢琴音量释放出去,而到第86小节最高点的和弦时,使用音后踏板快速地消净前面两小节的泛音,从而突出高位置和弦独立明亮的音响,并在后面的每一个和弦下键时都要换踏板,做出音乐嘎然而止的趋势。怀尔德在添加的尾声部分,利用炫目的钢琴技巧同样能够做出无旋律调性、激烈情绪、如爵士乐队般的音响效果。

(三)材料重组

在改编曲中,作曲家必然会在原作的基础上将其音乐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怀尔德改编的这四首练习曲来看,作曲家抽取了原作中副歌部分的音乐材料,在原作的音乐结构、线条的基础上,通过调性、节奏和织体的变化,发挥了钢琴的宽阔音域。《练习曲“莉萨”》,在引子部分作曲家就将原作中朗朗上口的主题旋律表达出来,首先改变了其节奏的进行,把原来的二二拍改成四八拍,并且将原作旋律音的节奏缩短一倍。其次又运用二分音符的和声部分对四分音符的旋律音,这样的简单且严格的对位方式将音乐推动起来。和声方面则利用半音模进离调的方式,把百老汇漫步型的音乐氛围烘托出来。

进入作品的主体部分,节奏改成四四拍进行,并且在二分音符的旋律音之间,以六连音的比波普音阶进行填充,运用休止符及增宽的和弦与旋律进行对位。此外,在相同的段落中出现了新的旋律材料,第12-15小节的六连音线条带有即兴性质的编写,低音部分的和弦连接却与前面乐句的四个小节一致。在第二乐段中,怀尔德将原调降E大调转变成辉煌的A大调,并且旋律单音变成含有八度的三和弦、七和弦进行。而后又在第63-66小节,将旋律单音变成三度、二度音程交替进行,在中声部增加二度模进的对位线条,低声部则运用增宽的三度音程与旋律同时进行。

在这首练习曲中,还添加了尾声部分的新材料,右手以三连音同音反复加半音模进的形式平均的进行,而左手低音从单音变成增宽的三度音程,最后变成四六和弦不断推动音乐的进展,接着运用三连音下行音阶和十六分音符上行音阶双手交替进行,直至小字三组的F大三和弦上,然后向下平移八度,最后结束在根音降E音上的十三和弦。演奏这些三连音时注意手指轻巧积极的触键,每两组三连音为一圈来转动灵活的手腕和小臂,从而达到爵士乐中诙谐律动的节奏感。

三、《练习曲“莉萨”》中的爵士元素及演绎

《练习曲“莉萨”》取材于格什温爵士风格的歌曲,因此在演绎中必须进一步了解这一风格的音乐,而爵士乐元素主要体现在其和声与复杂的节奏。作曲家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其爵士乐的和声特点,以运用七和弦为主,如作品中第37至40小节的和声基本依次有E属七和弦、升B减七和弦、升F属七和弦、B半减七和弦、升D减七和弦。在演奏中,需注意其谱面上“f”的力度标记,充分发挥柱式七和弦的浑厚音响,来表现热情激动的情绪,同时,顺应和弦最上方的旋律声部的走向,突出旋律音,并以和弦的变化来踩换音后踏板,从而使它们更加连贯地进行,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三连音是爵士乐中常用的节奏型,也是构成“Swing”摇摆节奏的基础。为模仿歌唱中绵长的气息,来达到音乐的流畅性和摇摆感。在《练习曲“莉萨”》大量运用六连音作为主旋律进行的伴奏织体,将旋律音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律动感,演奏中顺应主旋律线条的方向进行变化发展,表现音乐中潇洒、浪漫的气质。

此外,节奏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节拍重音的改变,也即是节拍重音被先现或被延迟了,具有摇摆不定、灵活多变的特征。如作品中的第8至9小节,右手的旋律音出现在六连音的分解和弦上,其中,旋律音降E音被延迟出现在弱拍的弱音位置、C音在强拍的弱音位置、降A音在弱拍的弱音位值,而后一小节的降B音也被延迟出现在弱拍的弱位值音上、G音在强拍的弱音位置。演奏这些延迟在弱音位置的旋律音,依然要突出它们旋律音的层次,以它们为支撑点,注意旋律线条的起伏和音乐的流畅性。■

猜你喜欢

练习曲乐段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浅谈十九世纪小提琴练习曲的发展与分类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