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筝派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探究
2021-11-26王硕
王 硕
一、山东筝派历史成因
(一)地域文化对山东筝派形成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造就了南北方不尽相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地域化的决定性因素,它们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乐种。例如:山东琴书、河北梆子、苏州弹词等等。筝乐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其起源与发展同样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山东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陕西筝等不同古筝流派,可见地域文化对传统音乐的影响之大。
山东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临近黄河入海口,自古以来水源充足、适于建造聚居地。优越的地理环境特征造就了山东人质朴率真、团结互助的性格特征。并且,山东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公元前11世纪,著名的诸侯国齐国和鲁国盘踞了山东半岛的土地。齐国与鲁国对山东影响深远而持久,直至今日人们把山东称为“齐鲁大地”。在这片智慧的土地上,诞生诸多先贤哲人,如孔子、孟子等等。作为孔孟之乡,山东自古以来是儒学的发源地,深受孔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的影响,成为了民风淳朴、仁者爱人的礼仪之邦。因为山东人民深受儒学熏陶,祭孔音乐出现频繁,丰富了山东筝乐的内容。《战国策.齐策》中曾记载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击筑,弹筝”一句话,由此可见古筝在山东民间流传的历史性及广泛性。
自古以来山东热爱筝艺的民间艺人尝试根据当地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与古筝相结合,随着历史的演变相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传统乐曲与和有特色的演奏形式,山东筝派也在这种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山东筝在演奏风格上也极具了鲜明的有地域风格特色的,它以刚劲明亮的音乐旋律,浓厚的音乐风格吸引着大众。
(二)山东民间音乐对山东筝的影响
孔子曾经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可见古人早已意识到民俗与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筝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潜移默化地受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影响。在山东的民间活动中,古筝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它的辅助,会使民间活动的氛围大打折扣。
在古代,每年在山东举办的集会中,都会举行书会活动。数十余种的曲艺形式会在书会上表演,如毛竹板书、山东琴书、渤海大鼓等。山东琴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其主要旋律来源于山东民间小调、牌子曲,山东琴书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二胡、三弦、古筝等。筝乐艺人在长期为琴书伴奏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琴书曲牌的旋律特点与唱腔的语言风格,提取曲牌中的旋律进行独立演奏,产生了诸多创编筝曲。他们运用筝的弹奏技巧模仿琴书中特有的音调和韵味,构成了富于地方特色的小板筝曲,这些具有地方有特色的筝曲更加完善了山东筝的曲目,强化了山东筝乐的地方特色。
山东琴书等民间曲艺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发扬光大,为山东古筝艺术发展夯实了基础。民间音乐活动的频繁带动了山东筝曲的发展,使山东当地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山东筝乐的风格形成。
二、山东筝派演奏技巧分析
(一)右手的运用——大指、摇指、花指
在山东筝曲中,右手的大指使用频繁,相对而言,中指和食指则使用较少,弹奏时中指和食指一般与大指作为配合,形成大勾搭、小勾搭、勾托、抹拖等技巧。这些演奏指法是山东筝曲里比较常见的,正是这些技法的运用,形成了山东筝乐刚健有力的风格特点。例如《清风翠竹》中体现了大指的这一运用特点。
摇指是筝乐常用的演奏技法,其主要靠摇动手腕发力带动大指义甲,进行快速托劈而成。其演奏形式变幻多样,各有千秋。根据用指的不同,分为大指摇和食指摇;根据弹弦数量的不同,分为多弦摇和单弦摇;根据用指的数量的不同,分为一指摇、二指摇等。山东筝中的摇指以大指摇和单弦摇见长,节奏型多为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的连续托劈,发出的声音颗粒清晰、清脆均匀、节奏平稳,这一技法十分能够表现活泼自由、热情欢快的情绪。例如琴曲《山鸣谷应》中以大指摇为乐曲的主要方式。
山东筝派的摇指技巧有时也会使用“密摇”的演奏方法,这跟其他筝派的摇指技法都有着不同之处。当节奏型为前十六后八及两个八分音符出现时,演奏者常用以拇指第一关节为支点,内外双向连续托劈同一根弦的方式演奏,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花指是山东筝派特有的演奏技法,其主要大指快速连“托”数弦构成颗粒性的连音。在山东筝曲中花指往往占有一定的时值,与其他的乐句构成旋律,弹奏时速度也会跟着旋律速度或快或慢。花指演奏的音色多为清脆干净、带有颗粒感,韵味独特,是山东筝派的主要技巧之一。
(二)左手的运用——揉按音、颤音、滑音及按变
山东筝派弹奏时特别注重左手的弹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揉按音、颤音、滑音等都是较为常用且具有特色的弹奏技巧。
揉按音要靠手腕的力量颤动筝码左侧的琴弦,根据音乐表现形式变化需要调整揉按弦的频率。山东筝曲的表现风格给人以粗犷、活泼的特色,音乐效果起伏大,所以按弦力度幅度要以“快、深”见长,营造一种气氛热烈、欢快的效果。正是这类特有的揉弦方式,构成了山东筝特有的音乐韵味。
颤音演奏方式主要靠左手手腕的力量上下快速的颤动,弹奏时手腕要放松,演奏出来的音色效果能够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古筝颤音的一般演奏法则是先弹后颤,但山东筝曲的演奏,要求右手弹和左手颤同时进行,使得音乐效果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音乐效果坚定有力。
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是指右手弹完之后,左手按至五声音阶中的上方音高。下滑音是指左手先按至需要的音高,右手弹出之后再滑回原有音高,演奏出来的音色非常有韵味。弹奏按变这一技巧的过程稍快,按到Fa、Si 后快速下滑,有重颤的特点,左手靠手腕颤动的幅度较大,频率也较快,弹奏后的余音时值较短,且风格非常的明快、热情。例如《风摆翠竹》这首乐曲在山东传统筝曲中滑音的技法使用的较多,上滑音的次数会多于下滑音,这种山东筝技法的独特性与乐曲中大部份为欢乐爽快的音乐风格有关。
(三)双手配合的运用
五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山东筝的代表人物赵玉斋老师,开创性地把“左右手同时弹奏”的演奏模式开创出来,借鉴了钢琴的和音、和弦技法,充分发挥了古筝的表现力。新编筝曲《四段锦》的出现,使山东筝曲的演奏方法趋于多样化。左手的弹奏方式从早期的“以韵补声”模式发展为独立的伴奏声部,到之后的发展为演奏相对独立的副旋律声部,不仅使右手的旋律材料得到很大的延展与修饰,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筝曲的表现内容。赵玉斋先生对山东民间音乐有着深厚了解,并且具有着不断创新精神的改革精神,《庆丰年》一曲中他在传统左手“按、滑、点、揉”的技法基础上首创了对锣鼓声的模拟,开创了右手弹弦左手点柱的手法。音乐中还汲取了传统筝曲《夜静銮铃》的连续按颤、“勾搭”和花指等山东筝派传统风格性技法,别有一番韵味,极有特点。
二十世纪70 年代始,山东筝派中出现了诸多新一代作曲家。李祖基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创编的《丰收锣鼓》,是以山东柳琴调为素材创作的筝曲。该乐曲以右手的“勾托”指法为主弹奏旋律,左手以“吟、点、滑、按”等技巧运用和在不同音区的按音进行润色,使音乐表现出流畅自如的特点。在这首音乐旋律的中间,作者还运用音调扩充手法,演奏出了一段极具创新性的旋律。
山东筝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题材趋于多样化。慢板筝曲注重左手的技法,具有素净淡雅、干净古朴的特点;快板筝曲注重右手的技巧,具有热烈奔放、活泼好爽的音乐风格。
三、山东筝派音乐风格特点
(一)调式特点
调式是构成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传统音乐调式主要以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为主。在古筝上的运用,南方筝派音阶多为五声音阶调式,因而曲风委婉秀丽、轻柔甜美;北方筝派音阶多为七声音阶调式,因而曲风豪迈奔放、欢快热烈。山东筝派作为北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遵循了“北七南五”的调式规律。
在山东筝曲中,常见的调式特点为五声音阶或者七声音阶中加入了变宫(si)、变徵(升fa)、清角(fa)、闰(降si)这四个偏音。以降si 和升fa 这两种音阶排列的形式最为典型。带降si 的七声调式音阶排列为“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其中以清角为四级音,闰为七级音排列构成,这种音阶被称为燕乐音阶;带有升fa 七声调式音阶排列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以变徵作为四级音,变宫作为七级音排列构成,后来学者称为雅乐音阶。七声音阶相比五声音阶结构更为复杂,偏音在乐曲里的表现也更为突出,因此山东筝派的调式特点与其表现的音乐特征是相辅相成的。
(二)旋律、节奏的风格特点
山东筝旋律具有着刚健有力、古朴华丽的风格,这与它从琴书音乐发展而来密切相关,在长期汲取了山东方言中宛转悠扬的语言风格与山东琴书活泼欢快的旋律特点后,大部分山东筝曲的旋律节奏具有格优美、朴实的特点,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叙事性。相对独立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韵味,在旋律节奏上,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
1、旋律的风格特点
山东筝曲大都以某一种固定旋律主题、节奏型贯穿全曲(通常为两小节),从乐段初始开始显现,这造成了每段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较为单一,段落中的每一句都对段落首句音乐素材进行发展,使每一段音乐形象鲜明,不同的段落形成对比,塑造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
山东筝曲中,旋律中出现的大跳较多,特别是上、下四度的大跳交替使用,反复出现,营造了活泼欢快的音乐氛围,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性,在活泼的快板筝曲中更为明显。如《鸿雁捎书》中的旋律。
山东筝派传统筝曲绝大多数使用宫调式,乐曲的初始部分多从角音开始,乐曲最后以宫音结束。宫角交替的使用方法突出了三度音进行的特点,使乐曲演奏时快板旋律活泼欢快,慢板旋律悠长平缓,使山东筝曲音乐旋律具有豪放、质朴的特点。例如《鸿雁捎书》。
2、节奏的风格特点
山东筝曲在节奏上的清晰稳定,重音的出现非常具有规律,主要由于山东筝曲的旋律、结构特色来源于山东琴书音乐,山东琴书音乐演奏时常会加入打击乐器,这使得山东筝曲的节奏、节拍较为稳定。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附点的节奏型常用在山东传统筝曲之中。这两种节奏型的交替使用突出了山东筝乐的欢快风格,模仿了山东方言的快节奏说辞,具有地方特色。
四、山东筝派的创新和发展
山东筝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意义深远,别有韵味的传统筝曲在高校古筝专业教学中屡见不鲜,风格独特的合奏形式活跃在各大音乐会的舞台上,推陈出新的新创山东筝乐,深受广大弹筝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国家对传统音乐文化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行,促使了山东筝乐的普及与发展。21 世纪初,萧兴华老师对各个流派传统筝曲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包含了山东筝派,在整理的过程中对传统音乐资料将筝谱、论文、音频等内容进行了完善,使古老的筝曲更好地展现在大众的面前。
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山东筝乐艺术的传播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古筝网是全国最大的古筝艺术交流网站,其中专门设有“传统筝曲”专栏,系统归纳了山东筝乐的典型曲目与演奏方式,具有上千点击量,为山东筝乐在全国的普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全国各地的观众都可以领略山东筝乐的魅力。山东筝派历史悠久,传统曲目丰富,体裁广泛,虽然山东筝派只是古筝流派中一个小的分支,但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艺术内涵不断丰富,对当代传统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在无数山东音乐家与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现代的山东筝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声部织体与创新性的音色,技巧也脱离了传统筝乐中单一使用拇指进行摇指等等形式,趋于多样化。山东筝派优秀演奏家更是生生不息,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音乐功底,更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善于吸收其它筝派的长处和民间音乐营养。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音乐类专业技能课程、公共理论课程中都对山东筝乐的传统曲目如《四段锦》、《汉宫秋月》等筝曲进行了赏析和教学,更有多所高校的民乐团对《碰八板》进行了合奏演出,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更有筝友自发地组成乐队,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分享自己的山东筝技艺,在展示自己的表演同时对古筝艺术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筝友在直播时会随性的加上一些创新性的元素,结合了不同乐器的伴奏和声部配置的安排为山东筝乐创新发展与全国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些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演奏中体现了山东筝乐的继承和发展,为筝演奏技巧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出山东筝乐更为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古筝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筝界较多年轻的艺术家们不仅借鉴了流行音乐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而且吸收了传统筝曲的深刻内涵,古为今用、兼收并蓄发扬光大了我国的传统古筝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使了传统筝乐推出国门、走向国际化。2017 年中央音乐学院与美国巴德学院的签约,第一次成立了海外设立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的专业学位,被纳入了西方教育系统。对古筝这项古老的民族器乐来说,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它带来了全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