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021-11-26易开发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民工作

易开发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4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尤其是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2]36,也成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3]。那么,如何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自然而然就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深刻认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策略,将对当前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要性

互联网空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安全,关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具体说来,新时代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党的长期执政考验、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都要求党必须牢牢把握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硬起来。

(一)新时代应对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面临着复杂的斗争形势、多样的内外部挑战。就意识形态工作方面来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9,而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在网络空间尤为集中和明显。

一方面,国外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量强大、手段繁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我国也日益成为西方敌对势力高度警惕、着力打压的对象。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选取意识形态领域这个突破口企图发动“颜色革命”,颠覆我国政权。其中,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和进攻表现得尤为突出,譬如通过影视、语言等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价值同化;再如通过互联网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扰乱我国国民思想,造成思维混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2]28-29

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成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另一根源。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持续深化,不可避免地触动了诸多利益既得者的利益蛋糕,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收买或推波助澜,使得国内部分人士在网络空间恶意传播政治谣言、篡改“重塑”党史国史、诋毁污蔑英雄人物、抹黑国家形象、散布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有意煽动群体性事件等。通过这些行为宣泄不满、混淆视听,意图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威胁和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同时,由于这些行为主要依托互联网进行,且借助诸多“吃瓜群众”盲目传播,使得网络中的意识形态渗透及斗争极为隐蔽,这更加增强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

可以说,新的历史阶段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空前激烈,为应对并取得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斗争的最终胜利,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牢牢掌握并持续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选择。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根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舆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政权安全的主要阵地。

“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2]37其现实表现就是当前互联网空间中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西方势力和敌对分子利用互联网优势,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分化、拉拢、洗脑之策,意图扰乱甚至颠覆人民群众的思想,离间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旨在最大限度地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显然,“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29。因此,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而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就必然需要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0-41在新的历史阶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带来持久的精神动力。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它有着强烈的思想引导性和价值导向性,对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社会各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个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作品乃至民众就呈现出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即“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41。在意识形态斗争空前激烈的今天,网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谁能掌握网络、取得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话语权,谁就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优势、深刻影响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道路。因此,为保证我国文化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就需要牢牢把握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优势,阐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四)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民族复兴尚未实现,要完成这一目标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和相当多的挑战。在这个关键的历史阶段,我们更需要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加强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为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不懈奋斗。

互联网作为人们的重要生活空间,早已成为利益表达、舆论斗争、思想争锋、价值博弈的主战场。谁能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思想领域左右人心,进而影响国家政权、党和人民事业。正如习近平所说:“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38因而,要最大限度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出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就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通过网络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宣传党的奋斗目标和最新理论政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逐渐建设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41,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逐渐将思想基础转化为实践效能,使人们具备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素养和现实行动[4]。

二、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绝非是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还必须应对和克服诸多现实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是主体间的话语权之争、网络阵地中的“红灰黑”之战、载体特性引起的思想舆论引导之难、制度缺失引起的失矩失序之困。

(一)主体间的话语权之争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网络空间出现多元主体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分工和社会阶层有了诸多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也走入千家万户,线下公民纷纷成为线上公民。相较以往传统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当前网络空间中主体多元,相互交织,情况复杂。按照国别划分,主要分为国外媒体和国内媒体;按照组织归属划分,主要分为官方媒体和非官方媒体;按照学历结构划分,各学历层级都有,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超过一半;按照职业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学生、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主要是网络大V、网红、作家、音乐人等)、企业或公司的人员、党政机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林牧渔劳动人员、农民工群体和失业无业人员等。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主体主要是官方媒体、国外媒体、“两新”组织媒体和各类网络大V等。

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现实目的,自然也就引起网络空间中话语权的争夺,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官方媒体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官方媒体主要是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而达成思想统一,凝聚民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外媒体(主要指国外敌对势力的媒体)则极力歪曲和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形象,通过网络积极传播西方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理念以及各类不良社会思潮,开展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意图逐步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两新”组织媒体更多的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物质诉求等方面较多。各类网络大V则根据他们所代表的阶层提出不同的诉求和观点,特别是有些网络大V和国外敌对势力或国内别有用心之人串联起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意识的夸大和引导,不时发布不当的言论和观点,引起舆情紧张,思想混乱。总体来说,网络空间主体多元,为实现其各自目的和利益最大化,势必要与官方媒体抢夺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媒体面临多方竞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

(二)网络阵地中的“红灰黑”之战

当今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空间中主体多元,思想多样,有着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根据其内容性质可以划分为红色地带、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三个部分。其中,红色地带主要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彰显党的意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力求加强对民众的社会主义教育,强化民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和接受;黑色地带则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全对立,通常违背现存的法律法规,对党和国家进行恶意诽谤和攻击,针对社会热点和特点事件有预谋的发动网络舆情等,进而扰乱人民思想状况,激化社会矛盾。灰色地带介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往往游走于法律法规的边缘或之外,主要是非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各方多元利益诉求和现实需要,通过网络传播多样亚文化(包括娱乐泛化、低俗色情内容、“污”“丧”文化等)、虚假信息等。尽管这些内容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构成直接威胁,但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的。

这三个地带立场不同、价值相异,有着激烈的网络阵地之争。一方面,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根本对立。黑色地带往往通过捏造事实、发布虚假信息、发动虚假舆情事件等向红色地带进攻,夸大社会矛盾和党在工作中的不足,动摇部分普通网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如果我们不能巩固和扩展红色地带,不能努力将灰色地带转化为红色地带,不能强有力地对黑色地带进行全方位的反击,那么长久下去,红色地带将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红色地带和灰色地带相互冲突。灰色地带总体上是亚健康的,是消极内容聚集地。但其制造传播的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新奇性,比如披着负能量外衣的各种“鸡汤”、博人眼球的“污”文化、看似好笑的各种网络恶搞等,这些常常能吸引大批年轻网民群体的关注和转发,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言行。长此以往,受到诸多灰色内容轮番轰炸的普通网民群体会对相对较为枯燥、刻板的红色内容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进而阻碍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

(三)载体特性引起的思想舆论引导之难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有着强大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每个人都能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发布观点、社交娱乐、学习工作等。同时,互联网这些特性也使其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最大变量”,极大增加了党对思想舆论引导的难度。

具体而言,网络的即时性保证我们能够快速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同时也便利了负面信息、虚假信息、不良思潮等快速传播,容易造成各种突发事件。网络的交互性在加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互动交流,以及互为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社会动员、引导舆论的能力,提升了负面信息传播效率。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人都能成为虚拟网络的个体,能够便利地获取各类信息。同时也使得进入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思想、诉求等方面更加复杂,难以充分把握。网络的虚拟性在保护人民群众隐私的同时,也保护了国内外敌对分子,给予了他们网络犯罪的可乘之机。这些情况使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态空前复杂,往往一个小事件或者小谣言能迅速成为影响全社会的大事件。譬如,秦火火曾制造“郭美美事件”、编造温州动车事故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虚构雷锋生活奢侈细节污蔑道德形象、捏造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2020年疫情期间疫情失控和网传神药等诸多谣言,一度对党和国家形象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网络事件极大地考验着党的舆论监管和舆论引导能力,威胁着党的意识形态安全。

(四)制度缺失引起的失矩失序之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涌现出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就网络领域来说,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健全常常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往往不能及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这期间也就存在着一个网络治理的真空期或虚弱期,随之网络空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领导、监管和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失矩失序现象。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模糊导致网络失矩,边界和底线模糊。当前的相关法律难以对网络空间的一些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有效的追责。譬如,对于网络言论暴力、网络谣言发布、网络诈骗等现象,尽管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可由于这些往往都是群体性行为,加之网络的隐蔽性和法规的模糊性,使得我们常常难以对这些网络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惩戒,也就给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组织领导制度的落实不平衡导致领导力量弱化。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在网络空间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必然需要党组织强化领导,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好各部门力量,贯彻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而当前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一些地方尚未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网络治理机制也尚未建立,这使得网络空间中的官方组织领导力量有所弱化,意识形态工作强度力度有所不足。第三,不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产生一定的监管漏洞。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敌对分子和恶意分子的网络攻击和意识形态斗争手段层出不穷,而舆情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以应对各种变化。譬如,对于网络中的“高级黑”和“低级红”现象,我们如何准确识别、有效监管和及时引导就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第四,不完善的宣传教育制度影响意识形态工作实效。当前网络宣传教育的一个凸出问题就是官方话语和形式主义过于浓厚,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难以有效达成预期宣传和教育的效果。第五,不健全的人才队伍建设及保障制度制约人才队伍变大变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在虚拟世界针对多样的人开展工作,需要大量善于和广大网民打交道、勇于和各种敌对分子或恶意分子做斗争、智于高效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性人才,而如何选拔、培训、激励这些综合性人才的相关制度尚未建立或健全。

三、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策略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只有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主弦律高扬。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坚守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创新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完善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

(一)增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

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5]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加深对网络舆论引导和网民群体身心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增强官方媒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相结合,增强话语力度。在当前这个网络普及、信息爆炸、娱乐泛化的时代,广大网民面临着诸多思想和文化的洗礼,面临着诸多看似“有趣”的诱惑。如果官方仅仅着眼理论阐释,通过抽象、枯燥的说教来教育广大网民,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实认同,显然不太现实。我们必须立足实践理解人,认识到广大网民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个人。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既要直面灰色黑色内容及其发起者,与其正面交锋,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深入浅出的驳斥对方观点,凸显理论上的厚度;同时更要立足实践进行话语阐释,及时回应和关照现实[6],将“大道理”与“小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引导人民群众理性思考,辨别是非。如此,才能增强党的话语力度,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

(2)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相结合,增强话语温度。长期以来,精英群体因其所受教育、社会地位而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普通大众往往处于弱势和“失声”状态。随着网络的发展,广大网民也逐渐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由单纯的“接受者”和“听众”转向“互动者”和“发言人”。因此,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不仅要有精英话语,保持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又要采用一定的大众话语内容和表现形式,让普通网民对党的理论和思想真正“愿意听”“听得懂”“有感受”,同时积极回应普通网民的诉求,与其加强互动,让广大网民充分感受到尊重和信任。

(3)政治话语和时代话语相结合,增强话语粘度。意识形态工作终究是在和现实的人打交道,是在做现实的人的思想工作。自说自话、曲高和寡显然行不通。因而,深刻把握当前网民的身心特点,积极与网民打成一片,与时俱进地将政治话语内容与一定的时代表现形式相结合,充分引起网民兴趣,提升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黏度,强化党和广大网民的联系。

(二)坚守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

现今互联网紧密融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面对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我们应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打造官方、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协同作战、综合发力的阵地群。

(1)整合和强化官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当前,官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基本已经涵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各方面,包含党、政、军、学等各领域,在规模上和数量上可谓表现良好。但是就其内容而言,部分阵地缺乏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和自身特点,仅仅只是简单地做“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阵地的“搬运工”,而不是创造者和发展者。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资源浪费,削弱其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影响其意识形态工作。就其协作而言,这些官方网络阵地有时各说各话,缺乏协作,未能发挥出强大的意识形态建设合力。因此,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我们应该重塑和整合那些“搬运工”网站和媒体,务必要求其因地制宜谋发展,做到言之有物。同时不断加强官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协作意识,使其在面对各种重大事件时能做到行动一致、强大有力。

(2)督促和引导企业或社会团体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我国涌现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公司和社会团体,他们大多都有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网络空间中可谓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要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我们必须督促和引导这些企业和社会团体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自觉建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公司和社会团体,党和政府应加强引导,结合企业和社会团体实际,建设出有质量、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尚未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公司和社会团体,党和政府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必要时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力求不断壮大党的意识形态阵地。

(3)鼓励和支持个人打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当今是无人不网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只要有移动互联网工具,就是一个活动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已经壮大到8.97亿(其中大多数是学生群体)[7],这股力量显然不可小觑。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学生群体、专家学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者利用自媒体大力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添砖加瓦,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三)创新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

习近平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8]那么,为适应网络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工作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

(1)要善于和网民打交道。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民众的意愿和利益的诉求是现代意识形态运行的核心要素”[9]。因而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时,必须充分把握网民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学会和广大网民打交道,力求把广大网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具体而言,一是在策略上把握好网络意见代表人士和普通网民群体,分类施策;二是态度上要真心尊重、充分信任网民,积极回应广大网民诉求;三是行动上坚持从群众中来群众中去,思广大网民之所思,急广大网民之所急。

(2)要善于引导网络舆论。要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要善于化解舆论危机,善于将网络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具体来说,一是要确立先发思维。即在把握网络信息和舆论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能第一时间针对特定话题或者特定事件进行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理。二是树立“大网络”“大媒体”理念。协调运用各个网络媒体力量,并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共同形成宣传合力。三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多面宣传为辅的方法。以多类比、正反事例比较、多形式等方法吸引网民兴趣,引导网民言行。四是发挥网络意见代表人士作用,利用网络意见代表人士的影响力,使其积极帮助党进行舆论引导工作。

(3)要善于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对党而言,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地位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目的。而要在复杂的网络空间做到这点,必须要善于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具体来说,一是要善于在特定时间和事件中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旗帜鲜明地表明党的态度,阐明党的主张或理论;二是要善于整合官方、社会和个人媒体力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三是要善于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有理有据的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强化说服力;四是要善于创新内容和传播形式,增强民众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四)健全和完善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

邓小平曾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0]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1]在网络空间,党要牢牢把握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

(1)落实组织领导制度。党要把握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解决好互联网由谁来管理的问题,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问题。一方面,要落实好党管媒体的原则,即“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这个领导不是‘隔靴搔痒式’领导,方式可以有区别,但不能让党管媒体的原则被架空”[2]42。另一方面,要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也就是“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落实谁主管谁主办和属地管理”[2]54,形成职责明确、有责必担、有错必纠的责任担当氛围。

(2)完善宣传教育制度。面对网络空间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打好主动仗,防患于未然。要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2]36所以,要加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制度,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教育能在时间上主动出击,先声夺人;在空间上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在效度上授业解惑,使其入脑入心入行,赢得认同。

(3)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意图使互联网成为中国的“最大变量”,想让互联网成为攻破我国意识形态防线的突破口。因而,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尤为必要。一是要健全所有具有媒体属性和信息传播功能的网络平台及其相关人员的准入管理制度。全面、细致地评估网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资格,提高准入门槛,并在其运营过程中进行严格管理。二是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严格审查上传和发布的网络信息,从信息源头上保障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三是健全党、政府、社会和网民协同监管制度,形成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四是健全网络监管奖惩制度。对破坏网络生态、恶意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布不实不当信息等诸多不良言行的网络平台及发起人进行一定的惩戒,对于那些举报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用户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4)健全人才队伍培训及保障制度。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而网络空间中各种思想、文化复杂交织,网络空间中的多元主体也想法多样,这就极大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党要想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必然需要一批精理论、通网络、懂网民、会宣传、强教育的专业型复合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健全人才队伍培训及保障制度,为应对各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人才保障。具体来说,一是要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培训制度,使人才培育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保障制度,加大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人才建设、资金保障的投入。

四、结 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渗透进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社交娱乐、工作生活等活动的重要平台,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空间。同时,随着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政治取向、价值判断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为应对和赢得新时代背景下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为持久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但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取得和强化不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就能达成的。我们当前还面临着话语权方面、网络阵地方面、思想舆论引导方面、相关制度方面的挑战。因而,中国共产党需要充分发扬革命精神,针对现实挑战做出相应的部署,即增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坚守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创新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完善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使党在网络空间也切实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人民充分认可的文化权威,牢牢地将广大网民团结在党的周围,打造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民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不工作,爽飞了?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选工作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