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续唱响“崇明山歌”
——写在崇明山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际

2021-11-26姜中其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崇明陈家山歌

姜中其

2020 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我国在党中央一系列正确举措下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相比西方国家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这边风景独好”的局面。崇明非遗的保护工作也根据国家和市、区政府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改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顺利完成了全年的保护工作。2020 年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后,“崇明山歌”“国家级非遗”成为热议话题,喜悦的情绪在人群中传播开来,消息很快传遍了崇明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

“崇明山歌”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并不代表“船到码头车到站,有过热度就算”,而是来到新的起点,迈向新的传承保护征程。如何保持热度也就是如何做好该项目的传承保护的问题,本文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加大财政投入,没有相当的财政资金做保障,一切传承保护工作都是乏力的;加强守正创新工作;培养一批热爱崇明山歌的人才;加强宣传工作,由点到面传播崇明山歌。

一、崇明山歌简介

崇明山歌是崇明方言地区民歌和民谣的总称。崇明山歌历史悠久、内容广泛、情感朴实、曲调优美,在长期的发展中承载着历史、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垦拓文化和人文艺术的体现。

崇明山歌流传于崇明方言地区,讲崇明方言的人口约400万,方言区地域面积约4500 平方千米,分布在上海市崇明区、南汇区、奉贤区,江苏省南通市、张家港市、大丰市、靖江市等13 个区市。

崇明山歌在这些地区流传,是因为在清末民初时,大批崇明人出岛赴长江边、海边开垦滩涂地并定居,是他们带去了崇明山歌。目前这些地区的崇明山歌已分别列入当地的各级非遗名录。

崇明山歌的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在上海市崇明区和江苏省启东市(原属崇明,于1928 年另设启东县)、海门市(大部分地区原属崇明,于清代后叶划归海门县)、南通市崇川区(南部地区原属崇明,于清代后叶划归当时的通州)。上述地区的居民原来都是讲崇明方言的崇明人,民风习俗相同,所以海门山歌和启东山歌都源于崇明山歌。

崇明山歌有3000 多首,有即兴山歌和叙事山歌两类,前者随口编成,歌词四至八句不等;后者内容精致,歌词几十句至几百句不等,以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哭丧歌的数量为多。

崇明山歌曲调有60 多种,具有宋、元、明时期的古音调特征,分为“上沙山歌”和“下沙山歌”两类,前者音调缠绵、一字多腔,有“开、合、接、拍”的变化;后者曲调多样,变化自由。

由崇明山歌发展而来的还有“崇明山歌剧”“山歌叙唱”“山歌表演唱”“山歌说唱”“山歌独唱”“摇滚山歌”等,堪称“崇明山歌艺术系列”。

上海山歌剧(崇明山歌剧)于2019 年被文化部艺术司列项编入《全国戏曲剧种全集》。

1.崇明山歌历史渊源

崇明有1400 年历史,现在的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的大部分,当年都属于崇明的沙岛,清末民初才形成现在的格局。岛上的居民主要来自江南吴语地区,也有为避战乱来岛定居的北方移民,带来了南腔北调的各种歌谣。千百年来,来自各地的移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又不断地口头创编新歌谣,通过崇明民众的融合、完善、传唱,形成了具有新地域特色的崇明山歌。

崇明山歌最早可见于文天祥的诗集《指南录》。当年,文天祥摆脱元兵扣押后南下途经长江口苏洲洋时写下的诗句“初谓悠扬真贼舰,后闻欸乃是渔船”,其中“悠扬”和“欸乃”指的就是崇明岛人在捕鱼时唱的号子和棹歌。

明万历《崇明县志》“风俗类”中也有记载:“有采茶歌、黄山号子、山歌之类,皆兵农歌之,以鼓力者。”

崇明山歌的传承以社会传承为主,也有不少家族代代相传。历代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有:张龙苟(1886—1952年,陈家镇人)、施鹤苟(1911—1994年,庙镇人)、范伯良(1922—2018年,新河镇人)、朱藕仙(1925—2006年,裕安镇人)、丁理珊(1937—2015年,新河镇人)、王霖(1943—2017年,城桥镇人)。

2.崇明山歌的主要特征

语言特征:崇明方言较好地保留了古汉语读音,用崇明方言演唱的崇明山歌,具有唐宋时期的中古音声调特征。

音乐特征:崇明山歌属五声音阶,部分曲调加“清角”“变徵”“变宫”音,旋法特点除级进外,还有四度、五度、小六度、小七度的跳进,“羽”音在调式中十分突出,具有古音调特征。

结构特征:崇明山歌以《四句头山歌》《对花调》等为基本调,以商、徵、羽三种声腔形成对比,由板腔、小调两种结构组成。板腔类有散板、慢板、中板、清板、流水板、紧板、赋子板、快拉慢唱等,小调类有《俏尼僧调》《牌名调》等十多种。

内容特征:崇明山歌有即兴山歌和叙事山歌两类,有“上沙山歌”和“下沙山歌”之分,以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哭丧歌为多,其中哭丧歌是一种随丧葬仪式进行的哭唱歌谣,有从停尸、守灵到落葬的一整套唱词,是保存较为完整、内容较为丰富的古老哭歌,是中国妇女文学的精品。

3.崇明山歌的价值

崇明山歌是地方文化的积淀,是构成地方人文环境的重要因素,反映着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具有传承利用的重要价值。

语言研究价值:崇明是我国第三大岛,长期与外界交通不便,这使得崇明山歌的发音保留了唐宋时期的中古音声调,有较多的古浊塞擦音和大量的入声字,具有极高的方言研究价值。

艺术欣赏价值:崇明山歌有3000 多首,词句朴实精美,尤其是长篇叙事山歌《红娘子》《张二娘》《摇船郎》等;崇明山歌曲调有《四句头山歌》《对花调》《香袋调》《喊牛调》《巧尼僧调》《牌名调》等60 多首,具有唐宋时期的古音调特征,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崇明山歌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在长期的流传创编中记载了岛上民众垦拓、劳作、生活的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民俗考察价值:崇明山歌包含着地方风情、人文情感、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民俗考察价值。

二、崇明山歌传承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1.崇明山歌保护与传承发展取得的成绩

(1)认真做好普查建档工作

组织力量下田野收集各种山歌唱腔、歌词,整理普及读本。2013 年1 月出版的《中国崇明山歌集》,编入崇明山歌600 多首和曲调60 多种。1962 年编印的《崇明山歌曲调》,收入原生态崇明山歌曲调60 多种。1987 年完成的《乡镇歌谣集成》包含全县各乡镇收集的原始资料28册,存有1956 年至1987 年的崇明山歌剧、崇明山歌表演唱等词曲的手稿和油印合订本,收入作品200 多部。2012 年建立项目专题数据库,存有各个时期的崇明山歌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资料。上海山歌剧(崇明山歌剧)于2019年被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列项编入《全国戏曲剧种全集》。

(2)组建传承保护基地

2009 年建立了崇明山歌传承保护基地,组建了陈家镇文广站崇明山歌传承演出队、上海申瀛文化发展服务中心崇明山歌传承演出队、上海昌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崇明山歌传承演出队三支崇明山歌传承队伍,共有80 多名传承人和文艺骨干参与崇明山歌的演出和传播,每年在全区举办崇明山歌演出、讲座、传授约200多场次,受众达20 多万人次。

(3)举办山歌词曲创作培训班、山歌演唱比赛

在每年举行的文化资源配送下基层巡演中,确保崇明山歌类节目的时长不少于20 分钟,使崇明山歌得到有效的传承传播。

(4)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

崇明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每月都下到各社区开展崇明山歌的展示活动,同时在陈家镇裕安小学大力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使一批小学生受到良好的山歌熏陶,甚至可以上台表演山歌。

(5)加强交流

每年与启东、海门、青浦、浦东、嵊泗等地共同举办山歌展演,加强山歌文化的交流,扩大影响。如2020 年5 月24日,浦东新区山歌传承人奚保国一行5 人来到陈家镇交流山歌技法演唱,研讨山歌的传承发展,崇明山歌市级传承人黄晓、区级传承人张顺法一起随同参与交流学习。双方就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沟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认真研究浦东、崇明两地山歌文化传承发展的不同道路,并现场观看了裕安小学学生演唱的崇明山歌《山歌好唱口难开》《哈么花开白如雪》。陈家镇文广站叶汉昌带领大家观看了陈家镇第一届至第四届山歌节的照片影像,将陈家镇“提供优秀平台、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山歌艺术、提高山歌传唱”的山歌节理念与大家进行交流。

2020 年10 月20日,第五届陈家镇山歌节暨崇明、浦东两地山歌交流会在陈家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崇明山歌《秀姑卖布》11 月20 日在江苏昆山大剧院献演“2020 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1 月21 日下午在周庄古镇古戏台参加“五省区折子戏周庄专场(江苏、上海、辽宁、新疆、贵州)”演出,多次向广大观众展示了崇明山歌的魅力。

2.崇明山歌保护与传承发展的不足

(1)崇明山歌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长期以来主要反映农耕文化的山歌,已经完全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农田劳作,山歌不再原汁原味,没有了那种音调缠绵、幽默含蓄、如歌如泣倾诉的味道,也就失去了一部分魅力和吸引力。其次,崇明南北大桥的开通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对崇明本地方言及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相当多的崇明方言词汇在逐步消亡,只能在词典里查到,中小学生平时也大多用普通话交流,这些都对以崇明方言唱出的崇明山歌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会说自然也就唱不出来。

(2)传承存在危机

主要表现在崇明山歌的后继乏人。目前少有年轻人唱山歌,上台表演的都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平时唱的也还是这些人。

(3)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有人将崇明山歌《捉蛸蜞歌》改名为《酿酒歌》,并且用江北小调《杨柳青调》演唱;将叙述历史故事的《十张台子》改名为《一封家书》,用江苏民歌《春调》演唱,而且都标上“崇明山歌”,有些还在电视台播放过,一度引发崇明非遗界反对。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宣传力度不够,普及不够,人们还不很了解崇明山歌,不了解崇明山歌的特色。

三、做好崇明山歌传承发展的策略

崇明山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已列入崇明区政府社会发展和国际级生态岛建设规划,成为崇明区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在2020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后,我们认为要做好崇明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持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2019 年7月,演唱《忐忑》的歌手龚琳娜迷上了崇明山歌,“恨不得马上去学习”的微博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充分体现了崇明山歌的魅力和推广的效果。这件事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传统文化有独特的魅力;第二,做好了宣传推广,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不怕后继无人;第三,不会出现改头换面的事情。持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可以以崇明山歌的传承基地崇明区文化馆、陈家镇文化活动中心等为据点,挖掘潜在的传承人,给予传承人及各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激发他们大力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并利用“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循序渐进全面展开推广展示活动。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就无从谈起。政府部门要做好预算,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崇明有相当多的企业家也非常热衷于本土文化,非常愿意投资非遗产业,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引领工作。

三是加大崇明山歌专家和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通过组织开展崇明山歌研讨会、崇明山歌比赛等,组建一批崇明山歌专家人才队伍。其次,要重点加强年轻传承人和传承人群的培养,可以设定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组织传承人和老一辈会唱山歌的人去发现并培养一批年轻的人才,表现优秀的可以推荐为代表性传承人。

四是做好守正出新的工作。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有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才会有较真的态度。这就是守正。优秀传统文化要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更好的传承,还必须创新,在守正的同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与崇明山歌一脉相承的海门山歌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其传承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海门大力培养一批年轻的山歌演唱人才队伍,在实际表演中,以合唱或是歌剧的方式呈现,并配以京剧等传统戏剧的动作,使表演更具表现力,展演的形式十分多样,除了舞台表演外,还创作出电视剧等形式,比如创作了四集电视连续剧《她从乡下来》,获得很大成功,反响热烈,增强了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是逐步形成以陈家镇为中心的崇明山歌文化生态保护区。崇明区陈家镇作为崇明山歌的传承基地,通过多年的传承活动,已经初步形成山歌生态区。应当以2019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崇明山歌区域性整体保护,形成区级乃至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特色,通过建立崇明山歌文化生态保护区,增强山歌传承发展活力,这对发展“文化+旅游”,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特别需要组织一次崇明山歌普查活动,在各乡镇普查出一批会唱崇明山歌的传承人群,并在各乡镇文化中心和区文化馆,全面铺开崇明山歌传承活动,逐步以陈家镇为中心形成崇明山歌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崇明山歌项目只要把握时代命脉,久久为功,不断探索、创新、借鉴,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崇明陈家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我喜欢的季节2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My diet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