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对“古法造纸”项目的引进与拓展

2021-11-26张瑜雯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徐汇区凌云

张瑜雯

“古法造纸”是一个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遗项目,于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保护单位是贵州省丹寨县。2016年,在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与徐汇区非遗办的共同支持下,凌云街道社区学校从贵州石桥村引进了“古法造纸”这一非遗项目,并对这一项目进行了较好的推广与传承。由此“古法造纸”也成为了上海城市中一个典型的从外地移植而来的非遗项目。

经过4 年的发展,如今该项目已成为凌云街道社区教育和文化建设的一块招牌,凌云街道社区学校也因“古法造纸”项目先后获得2019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19年“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19 年上海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和2019—2021 年度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凌云街道社区学校以“在社区教育中传承创新‘古法造纸’非遗项目”的实验为切入点,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共同进行创意课程开发、教材学案设计编写以及微课拍摄等工作,使该项目的内容日渐丰富,发展日渐成熟。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开发

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将“古法造纸”这一非遗项目从贵州引进后,及时邀请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王兴武到上海传承造纸技艺,并在本校培训项目老师、开设古法造纸课程、组建研发和学习团队。项目老师与传承人一起编写大纲、教材和学案,拍摄系列微课,开发学习材料包等。2019年,社区学校校长刘倩带领的社区学校教师团队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朱宏教授带领的数码设计研究生团队共同完成了古法造纸系列课程的开发设计,编写了教材《古法造纸》以及古法造纸学习手册《纸上文章》。教材分为古法造纸介绍、古法造纸工艺及流程、古法造纸与现代生活、印刷与学员感想等章节,使学员对于古法造纸有基本的了解。古法造纸与现代生活部分的衍生品制作教程,有详细的制作步骤讲解和大量精美照片,印刷精致,内容清晰,一目了然。同时该教材也入选了徐汇区第六辑社区教育系列教材。目前,该社区学校的“古法造纸”每周三下午上课,一学期开设14 节课,每年两学期,每学期学员人数在25 人左右,多为社区居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校及时加强了数字学习资源建设,依托上海老年教育慕课建设平台拍摄制作了10节“古法造纸”系列微课,后被学习强国app 全部录用。

二、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是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在推广传承“古法造纸”项目时的另一个重要做法。结合课程内容,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在校园内辟出200 平方米建造古法造纸学习体验基地,让人们亲手体验原汁原味的古法造纸步骤。

体验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打浆、过滤、按压、晾晒等造纸全过程,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基地曾经接待过社区内外许多学校、政府、企业组织的成员,也接待过由徐汇区侨联主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还曾为社区里的青少年组织过古法造纸体验营等活动。因体验团队较多,时间安排紧凑以及项目资金限制,目前该校的户外造纸体验活动不接待个人。同时学校也面向社区居民推出“艺术家庭日”“社区亲子家庭——静待花开”等体验活动,居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人数一般限制在30 人左右。

此外,该校教师带领学员们走出校园,带着“古法造纸”项目参加了各种其他部门组织的展示和体验活动。2016 年至2020年,该校的古法造纸项目先后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三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东方电视台《中华小传人》节目拍摄、徐汇区文明办举办的“七彩公益修身周·非遗传承公益行”以及徐汇区非遗办举办的“非遗小课堂”等活动,并且连续两年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参加国际手造博览会,2020 年还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三、开发拓展

该校在“古法造纸”非遗项目的推广与传承方面,较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衍生品,让“古法造纸”“活”起来,成为该项目在城市社区中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秘诀。

该社区学校借助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力量,开发拓展了一系列与古法造纸相关的衍生产品及其制作教材。如该社区学校与上大美院团队合作编写的《古法造纸》教案,具体课程包括“花卉拼贴”“书签制作”“三角手提灯笼制作”等。2019年,该社区学校开发了古纸手工灯这一新的品牌样式,成为最受体验者欢迎的手作样式之一,后来古纸手工灯还代表“古法造纸”项目在世博会中进行了展示。凌云街道社区学校还将古法造纸与现代生活融合,创作出书签、本子、扇面、灯笼等许多实用性手作作品,在传承“古法造纸”的同时,也使文化传承的形式更为多样,推广更具广度。这些作品深受社区民众的欢迎,民众参与度很高。至2020年,该校有4900 多名体验者参加了书签制作,15000 多名体验者参加了花草纸制作,2500 多名体验者参加了花卉拼贴制作,680多名体验者参加了古纸手工扇制作,2350 多名体验者参加了手工灯制作,470 多名体验者参加了古法造纸手工本制作……“古法造纸”项目也吸引到了包括市委组织部、上海老干部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等在内的各类单位前来体验。该项目迄今已接待284 批次、20418 人次前来学习和体验,已成为凌云辖区内外各单位、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经典体验项目。

四、教师培育

近年来,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十分重视“古法造纸”项目教师力量的培育,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凌云街道社区学校的古法造纸学习团队由社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凌云街道社区居民、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造纸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组成。他们通过社区学校的“古法造纸”课程,与项目共同成长,是学员的同时,也是项目的志愿者与助教。

学校现在已形成规模在20 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随时可以为项目提供服务。社区学校的门卫师傅周耀裘随队参加了各类学习节、国际手造博览会,参与了学校微课拍摄、《古纸新生》纪录片拍摄等,从一位沉默默无闻的门岗师傅成长为项目老师,2018 年获评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2019 年获评上海市社区教育最美志愿者,2020 年获评上海市“百姓学习之星”。

经过4 年的努力,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古法造纸”项目的推广与传承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先后荣获2019 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上海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2019—2021 年度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点、第四届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二等奖、第五届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三等奖、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创意手工体验基地、上海市新时代老年教育百门精品课程等荣誉。相关活动的视频和报道还多次入选学习强国app,多篇文章发表于《上海成人教育》《上海社区教育》《徐汇社区教育》等期刊。

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古法造纸”项目在运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有限,使得社区学校无法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体验活动。二是学校没有经营权,导致很多体验者想要购买衍生产品却无法实现。制作精美的衍生品只能在小范围传播,即由体验者亲身参与活动制作后带走,却无法通过消费渠道获取。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建议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古法造纸”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向私人企业或团体适当收费,以补充项目资金,也可以让私人团体有机会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其次,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古法造纸”衍生品的开发力度,并通过衍生品的市场化让“古法造纸”走出凌云、走出徐汇、走出上海,获得更高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这门非遗技艺。

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古法造纸”项目现已成为徐汇区乃至整个上海市“非遗在社区”工作实践方面的一个典型,它所取得的经验告诉人们,非遗项目通过一定的导入与移植,也可以在异地得到很好的发展传承,并受到异地民众的欢迎与喜爱。非遗项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但是非遗项目的传播与传承却是可以跨地域的。通过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古法造纸”这一项目在凌云地区的推广传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由异地引入的“植入式”的非遗项目传播模式,在“非遗在社区”的工作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徐汇区凌云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Q萌霸气凌云秀
浅谈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
洱海太湖石
残荷新爱
上海徐汇区公园绿地系统空间演化研究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