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完善传承人制度
——写于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1-11-26陈华文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代表性遗传团体

陈华文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人民创造了非遗,理应享受非遗。非遗传承人在创造非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民享受非遗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 年开始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开传承人认定的先河,非遗传承人最初称为“代表作传承人”,随后定名为“代表性传承人”,并一直沿用至今。2007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这一制度源于日韩,却又与日韩有着明显的差异。四级名录、四级保护单位与四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国非遗保护持续进行并走向深入。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考核、评估、退出、取消及一系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大家都知道,对非遗传承来说,代表性传承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和荣誉都不为过。代表性传承人是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非遗最重要的承载者、传承者和传播者,是非遗活态存续的必要条件。但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在重视代表性传承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同样重视与代表性传承人同等重要的传承群体和团体,同样重视非遗项目的间接参与者或认同者、非遗制成品或非遗项目呈现方式的认同者或受众的作用。换句话说,传承人、传承群体或团体以及认同者或受众,同样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非遗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民。非遗与特定群体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直接相关,它是社区的、地方的、群体的或民族的生活呈现,传达着他们的生活需要、道德伦理、审美爱好或价值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迁、工具技术创新和文化互动等的影响,非遗项目必然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甚至退出人们的生活。因此,非遗的活态性,是非遗传承发展的直接原因,而传承发展主要是基于传承人的更替以及不同传承人接受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差异,也基于群体或团体,更主要的是非遗受众的需求、审美、价值观的改变。传承人或传承团体、群体用活态的传承适应认同者或受众的改变。目前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重视个体传承人的作用,却忽视了诸如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类项目的团体传承的特点,以及民间文学、民俗类项目中群体传承的作用。没有多角色的配合就没有表演类项目的传承,没有群体的参与就没有民俗、民间文学的传承,进一步说,这些多角色配合的表演项目如果没有受众,自然就失去了传承的基础,失去了生命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必须完善以个体为基础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从个体出发,不断拓展到团体和群体,以团体或群体为主进行传承,回归传承本源,让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实至名归,完整、全面地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代表性遗传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致敬经典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