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师缘 桃李芬芳
——记张芳教授

2021-11-26文/

钢琴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老师

文/ 张 放

张芳老师对于我而言,除了20世纪90年代初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与她学习的五年时光外,二十年来我们的相处一直如同“家人”一般。张老师是一位课上严格教学、课外给予你关爱的前辈;是在你人生中最需要鼓励、指正、帮助之时总是及时出现的那个人;是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怕”和最敬爱的人。如今我每次回沈阳演出也要先弹给她听,虽然不像中学时那么紧张了,但张芳老师在教学上的敏锐指点和犀利评判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张芳老师是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前钢琴系主任、雅马哈艺术家,同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在多年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其多名学生在国内外的几十个钢琴大赛中斩获殊荣。

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张芳教授作为钢琴系主任曾主持沈音钢琴系工作十余年,她一直努力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优质平台,并创建诸多舞台实践机会,完善钢琴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她注重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基础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也不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完善。在她的主持下,沈阳音乐学院连续举办了九届“‘沈音杯’钢琴比赛”,为沈音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沈音钢琴系在国际交流、赛事获奖、课程优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沈音的优秀学子。在国内外钢琴教育界,张芳教授屡次受邀担任国内外重大钢琴赛事的评委工作,多次应邀赴美国、欧洲、亚洲、澳洲多所高校讲学和演出,同时在北京、香港、上海、哈尔滨、长春、大连、佳木斯、贵阳、扬州、郑州、厦门、广东、四川、南昌和内蒙古等百余个国内省市开展大师班课、学术讲座、音乐会等活动。

此次专访的最后一周,张芳教授正在西安担任中国“金钟奖”全国选拔赛的评委工作,繁忙的评选工作之余向我讲述了她的经历。下面是我整理的专访内容,从学习经历、教学感悟和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谈起,现分享给大家。

琴缘师缘

对于张芳来说,学习音乐似乎应该是早已被安排好的。她出生在沈阳辽宁歌剧院大院儿,父亲是一位资深的钢琴技师,在父亲做学徒的时候,经常有一个日本人每天会到乐器店里来练几个小时的钢琴,父亲回忆当时就觉得这个乐器非常好听,因此开始主攻学习钢琴调修方面的技术,并在这个领域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以在张芳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安排要与钢琴结缘。时至今日,张芳非常感谢父母为她选择了一个正确并且非常适合她的专业,同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审慎地为她选择了适合的老师,这也为她之后的成长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张芳的启蒙老师是沈阳音乐学院的许路加老师,现已移民加拿大。当时许老师下放到沈阳周边,每周可以回沈阳一次。张老师还记得当时因为晕车,父亲带着她要骑自行车,走八九公里的路程去上课,第一次骑车到了音乐学院,她下车后因为坐得太久两条腿都麻的不会走路了。回课情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父亲对待她的态度,现在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提起当时的情景还会老泪纵横,不过如果没有父亲严厉的管教,想必也不会有今天。

1977年初,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管弦系的辽宁文艺训练班(1978年附中恢复后,根据年龄重新分班),那个时候小小的她常被歌剧院里的叔叔阿姨们戏称为“大学生”,即使当时她根本也不明白“大学生”的意义。进入音乐学院之后她跟随俞家英老师学习,俞老师是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张芳曾在11岁的时候跟随俞老师学习了两年,在这两年中俞老师为她打下了非常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功。当时学校里的钢琴学生很少,除了每周的两次专业课外,平时只要是在琴房的楼道里见到俞老师,老师都会问一句:“你怎么不练琴啊?”每次她迈出琴房门时总会先探出头看看是否有俞老师的身影,可总是没走出几步,俞老师就会神奇地出现在她面前。还记得俞老师教她弹肖邦的圆舞曲时,说为了能让她感受到华尔兹的节奏韵律,在有限的琴房空间里给她跳了一段华尔兹舞。张芳从小就喜欢舞蹈,经常被父亲从歌剧院的舞蹈排练室拽回家去练琴,看到俞老师的舞姿顿时开悟,现在她还清楚地记得俞老师那轻盈飘逸的舞步。

20世纪70年代末俞老师移居香港,许路加老师恢复工作回到学校后,张芳便继续跟随许老师学习。许老师是一个性格直率而且很风趣的人,对当时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上起课来许老师会非常激动,手舞足蹈地来启发她的表现力。有一次下课出来隔壁同学诧异地问:“你在琴房里干吗呢?”她说:“上课啊!”同学说:“哦,上课这么热闹啊!”15岁时,张芳开了第一场独奏音乐会,曲目包括舒曼《童年情景》和海顿《D大调协奏曲》,其他曲目她已经记不清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首海顿协奏曲的乐谱是许老师为她一笔一笔手抄的,由此可见许老师在学习方面对她的关爱和用心。

在高一、高二期间,张芳又跟随学校邀请的美籍俄罗斯专家阿巴扎教授学习了两年。阿巴扎于50年代的时候曾到过沈音,当时许路加老师就是他的学生,可以算是三代师生关系了。张芳说:“当时我的英文很差,许老师又不能每次都跟着我上课翻译,有一次阿巴扎教授给我上课时说弹琴要有content,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手里又没有带字典,他就给我写了一个像中文字的符号,可我也还是不认识,下课回去翻了字典才明白其意思。”这段时期的学习也为她的英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也意识到英文学习的必要性。

1983年张芳升入沈音本科,同年许老师调去中国音乐学院工作,她转到了韩曼云老师班上学习。韩老师的性格与许老师反差很大,上课时韩老师细声细语,即使是回课情况不佳也从不发脾气。上大学没过多久,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张芳被选中跟随吴乐懿先生学习。张芳说,吴先生从理解纯音乐的角度来引导她如何真诚地、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内容,这段经历也让她受益匪浅。张芳从上海回沈音后,韩老师调去了星海音乐学院工作,她又转到了朱雅芬老师班上学习直到研究生毕业。对于她而言,朱老师的教学非常理性,她从中学会了对音乐的理性思维方式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在毕业留校工作之后朱老师也去了北京定居。张芳回忆说:“回想我学习成长之年代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求知欲望空前的高涨,国家的建设和国门的打开为我们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们同学聚会时也总会感叹我们这一代是时代的幸运儿。”

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芳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件责任很重的工作,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老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张芳说自己很幸运,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沈音附中做主课教学工作,她也非常感谢当时的附中校长关文举老师的认可,让她面对12至18岁的孩子们,从基础的教学开始起步,同时也包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处理。尽管在她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业余教一些儿童弹琴,但这些教学工作的责任明显没有在附中教学的责任重大。

她记得刚到附中上班的第一个期中考试,学生们弹练习曲,期中观摩并没有曲目单,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弹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等相应水平的练习曲,这个程度的曲目对她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当时每上来一个学生演奏她就问她的同学张莉莉(她比张芳早两年工作)“这是什么曲子?”张莉莉的对答如流让她肃然起敬。

张芳说,不到一年自己的曲目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不过那时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个人的学习经验来指导学生,那个阶段教的学生应该说是属于教学“试验品”,其中也包括笔者在内,好在从结果来看还算是成功的。另外,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也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他们还是延续了老一辈人对孩子教育的方式和态度。90年代开始,沈音的教学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与国内外的专家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为国外请来的专家教授做翻译的同时,也对张芳的教学思维和方式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提高,使得她在附中工作的十一年中积累了充足的教学经验。曾经有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学生,机能非常好,家长管教也很严格,但就是无论怎么启发、引导,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和感受力就像隔着一层玻璃,永远做不到位。张芳请教当时学校请来的伊斯曼音乐学院的舒马赫(Thomas Schumcher)教授如何应对这样的学生,舒马赫说:“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能有多少丰富的情感呢?等到他大一些了自然会好。”结果还真是让他说对了,后来这个学生相继在“星海杯”“鼓浪屿第二届青少年比赛”和“伊斯曼国际青少年艺术家比赛”上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前两个月张芳还听了这位学生在博士音乐会上演奏的全套《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她说让自己感动的是演奏者赋予了这套练习曲对音符之美的诠释。

在附中工作十一年后,2000年9月开学第一天,张芳被通知到沈音钢琴系报到上班,开始接手的基本上是附中升上来的学生,也包括她自己的学生,教学还算得心应手。后来由于国家的扩招政策,渐渐招进来的生源开始出现问题,基础不牢固、没有经过正确和严格的训练,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对张芳而言是新的挑战。一般附中毕业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音乐演奏技能和手法,钢琴演奏技能需要孩子较好的肌肉弹性和协调性,在十五六岁前通过长期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而这种要求对于起步较晚或者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的确很痛苦。张芳提到曾经教过一个15岁才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最初是要报考音教专业的,可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后学生提出想要考钢琴系,虽然接受能力还不错,节奏韵律感和手指机能也还可以,但张芳还是一口回绝了他。最终,这孩子意志坚定,表示就算是复读一年也要考钢琴专业,经过努力也实现了愿望。但是他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屡次灰心丧气。张芳说,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从成年人的角度来引导他专注于作品的音乐性,同时从音乐表现力方面来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并督促他加强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对于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有一定的体验。而今,这位学生已经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并回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大学教师工作。

无论对于什么基础的学生,张芳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一定是因人施教,关心学生的成长。钢琴演奏教学是一种传承,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承,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管理者

在笔者问及东北地区近年来的钢琴事业发展整体情况,如学校管理工作、社会热点、国际钢琴艺术交流等内容时,张芳老师对答如流,沈阳音乐学院应该是引领辽宁,辐射东北三省的一所音乐教学单位。沈音的毕业生遍及东北三省的各种音乐院校和私立艺术培训中心,近些年也有较多去了南方城市,这使得本院钢琴演奏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理念,必会对整个东北地区的钢琴艺术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

2002年开始,张芳担任钢琴系的常务副系主任,对于一个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任何主管工作而又不善言谈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她甚至做好了任职两三年就有可能被撤下来的准备。现在回想起来,张芳非常感谢时任院领导的信任,挖掘了她作为一名管理者的潜力。同时她也真诚感谢系里老师们的信任与配合,在任职的十四年中没有一个老师因为工作方面的问题提出过什么特殊要求,在做每一项决策之前她也会与相关老师们积极沟通,并采纳老师们的建议,做好部门的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方法和一个具有智慧的团队。

接手钢琴系的工作后,根据钢琴系在职教师和计划引进人才的师资情况下,她开始逐渐思考设置一些有益于地方院校的课程内容,在钢琴演奏课之外,增加了在实际应用方面更有益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例如钢琴文献、复调(以巴赫平均律为主)、伴奏及钢琴基本结构与调律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本科学习阶段尽可能了解到更广泛的、涉及钢琴演奏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多开启一扇窗。

当谈到如何为钢琴系学生搭建表演平台时,张芳表示钢琴表演是一门需要不断在舞台上实践的表演艺术,如大卫·杜巴尔所言“即使当一个胸怀大志的钢琴家登上了音乐会舞台,他会发现从琴房到音乐厅,期间的距离等于从地球到天上的星星”。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钢琴演奏者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舞台真实感受,所以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在实践教学方案的改革中,除了每学期两次考试和一次艺术实践外,钢琴系又增加了一项“半月音乐会”,每人每学期必须参加一次,系里为减轻教师们的工作压力,采取了由学生会组织、教师轮流值班监督的方式,每半个月举办一场系内音乐会,曲目不限。钢琴系还与当时沈音国际教育中心(韦丹文老师负责)和附中键盘学科(李晓军老师负责)合作连续主办了九届“‘沈音杯’钢琴比赛”,独奏与协奏曲这两种比赛形式是分别隔年举办一次,初期由韦老师个人出资作为奖金奖励给获奖学生们,后来系里引入了“雅马哈亚洲音乐奖学金”,韦老师的资助则负责聘用管弦乐队为获奖选手协奏,在颁奖音乐会上分别为三个组别(大学、高中、初中)的第一名协奏演出完整的协奏曲。这种多样化的舞台实践确实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练机会,也为他们走出校门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负责钢琴系工作的十四年中,沈阳音乐学院的国内外教学交流活动逐年增多,学院的外联政策也对钢琴系的交流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专家每学期少则两三人次,多则十几人次的音乐会、学术讲座、大师班为全院的钢琴专业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同时媒体信息的传递也大大方便了周边省份城市的钢琴教师来学院学习,这些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基础教学。沈音在国际交流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早在钢琴系建系初期就开始多次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教授来学院讲学,从20世纪50年代波兰的霍尔诺夫斯卡教授到90年代初期开始举办的连续四届“李斯特音乐节”等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钢琴界专家教授来观摩,应该说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张芳老师还谈到现今中国的钢琴音乐事业蓬勃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在国家美育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基层钢琴教育也是遍地开花,其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不规范的教学现象,为争得一些荣誉或比赛奖项,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和老师,为了某一目的而学琴或教琴。钢琴演奏是一门能够让演奏者和听众从中感受到情感释放的艺术,同时它也需要大量实践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结合,只有对音乐真正感受到喜爱时才能付出辛苦去钻研。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简单的快乐学习,只有你对它热爱并且有一个“踮起脚”就能实现的小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去“踮脚”而得到满足时,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张芳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从前辈老师们那里不仅学会了钢琴演奏的技艺,他们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她的职业生涯,在工作中逐渐明白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拥有学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热爱教学、有热情去帮助学生,才能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学生。

通过此次访谈,让笔者对张芳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1989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她已经从事钢琴教育三十余年,在全世界到处都有她学生的身影。与笔者一样,有众多学弟学妹毕业后仍与张老师保持着多年的师生感情,对于沈音的深厚情感也最离不开这位言传身教的恩师。张芳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明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治学理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教学生涯和演奏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张芳老师始终保持着年轻热忱的心态,善于不断汲取新的理念,无论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还是青年一代的钢琴骄子,张芳老师都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新的知识和动态。期待她在今后几十年的工作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将更多的教学成果转化成美的音符回馈于社会。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老师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纸钢琴
钢琴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