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2021-11-25刘丽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

刘丽红

摘 要:阅读方法应量体裁衣、讲求实效。阅读过程应加强朗读、注重体验、重视练笔。阅读评价应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关键词:阅读方法 阅读过程 阅读评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11

俄国作家鲁巴金认为“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去阅读,如何和文中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对话,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则是语文教师的任务。时代在召唤,阅读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身处其中,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把好舵、稳住船,热闹之中更需要理智的思索。

一、阅读方法应量体裁衣、讲求实效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他们多种阅读方法,使之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尝试:如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三步阅读法,有面、有点、有深度,对于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推广时有些教师又犯了赶时髦的毛病,不管课文怎样、课型如何,每一节课都是这三斧。因此,我在思考,是不是新的方法就一定好,旧的方法就一定要放弃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势在必行,新的东西流行起来自然有它的好处,但绝不是百利而无一弊,同样,旧的东西也绝不是百弊而无一利。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就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了。

如传统教学中的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些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思路、把握全文,效果实实在在,那么我们就不要因为它是过去的方法就弃之不用。我认为在语文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可像鲁迅先生那样放开眼光,有选择地拿来。凡对于学生有益的,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兴趣的,能给他们打下扎实语文功底的,无论新旧,我们都把它搬到课堂上来。反之,不符合实际的教法就可以放弃。面对内容丰富的新教材,面对活泼的学生,作为指导教师,我们更应该根据体裁、内容等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发展就是硬道理”,这句话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同样有指导作用。

二、阅读过程应加强朗读、注重体验、重视练笔

1.阅读教学与朗读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做了有益的尝试: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讲故事、背古诗,之后便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或速读课文,他们偏偏忘了课文本身。

我们所教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或内容生动、引人入胜,或语言精美、耐人寻味,它们本身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学生,大声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配乐读,我们的课堂太缺乏朗朗读书声了,当你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一番之后,你会觉得热血沸腾,你会感悟,你会深思。教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是多么富有幻想、富有热情呀!

还记得程翔教师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很下功夫。当讲到描述松骨峰战斗结束后烈士们的遗体一段时,他让学生反复体会应该怎样读。有学生说应该咬牙切齿地读,程教师就说:“那请你读读看。”当这个学生从齿缝间挤出“烧死”两个字时,同学们立刻明白了我们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也感受到了战士们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相信多年后学生对这篇文章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这一句。

还记得我的高中教师在讲《荷花淀》时,强调“女人”所说的那句“怎么了,你?”让我们反复读,揣摩语气,体会女人的心理。这句话我一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朗读的魅力就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悟到文章的真谛。可是,现在很多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许多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来寻找答案。在做阅读练习时,更成了“哑巴”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现在语文教学在内容与语法的研究上比以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颂的功夫太少”。要知道学生来学校是读书的,而不是来听书的。让学生自己多读读课文,并积极思考,教师再适当点拨,效果岂不更好?

2.阅读教学与个性体验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读书悟情、读书明理,读了一篇文章就会产生自己的体会,自己的切身经验中如能和文中的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就会产生共鸣,有了说的欲望,写的冲动,这时教师不可专断地把自己的观点、认识灌输给学生,而应重视熏染、反思,帮助学生在现实中做出有价值的选择,理解自我,超越自我。

一位年轻教师在讲《背影》一课时,引导学生深深感悟文中父亲的伟大之处,并适时提出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他做的哪一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和教师、同学讲一下吗?学生在此氛围中非常活跃。有讲父亲在自己生病时日夜呵护的;有讲过去对父亲不理解,如今悟到父爱伟大的。许多同学眼含泪花,甚至哽咽到讲不下去。最后,教师也讲了自己的父亲,师生共同体验,真挚感人,寻找的过程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认识水平都不相同,对文章的认识就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允许这种差异存在。只要学生有创造的火花,哪怕只有一瞬间,都要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经常性的成功感,就会使学生跃跃欲试。于是就会在《斑羚飞渡》中提出猎人太残忍的认识;《陈涉世家》也会提出天不下雨,道路畅通,起义也会发生的观点……鼓励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辩论能力,更让他们对語文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另一方面也不能消极处理、一味迁就。

3.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教师往往重视对问题的探究和方法的总结,而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会用这种方法。学以致用,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还是举《背影》的例子,感动是的确有的,可感动之后却没有让学生学习文中抓住父亲的一个特征表现父爱的写法,练习写诸如妈妈的手、父亲的白发,等等。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细致描写。

其实,课本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多动脑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能力慢慢提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前的几幅摄影作品,谈谈体会,再运用所学的欣赏园林的方法描绘,感受不同,体验成功。

有的学生这样写:“墙壁上砌着镂空的钟鼎图案,蕴含着神秘的色彩。透过其间,形态各异的植物一片碧绿,粼粼清波,声声鸟鸣,谱写着自然之趣。”写得多好!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中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明明是要赞美阿长,表达思念之情,可偏偏在文章前半部分大量描绘阿长是如何讨人厌的,这种写法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模仿兴趣很高,有的学生还在后面的作文中自然地运用了这一写法。其实,书后的写作练习设计得很好,教学中不能视而不见,应抓住突出的地方进行写作练习,字数不用太多,贵在坚持。这样,学生在读后练写,在写中读文,在成功的迁移中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平面而立体,由单纯而丰厚,由客观到主观,最终达成目标。

三、阅读评价应百花齐放、形式多样

阅读评价不应只是一张卷子,一个分数,而应是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它应去发现,去鼓励我们的学生,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信心。如开展朗读比赛,读一读我们所学的课文,看看谁的感情最充沛,理解最深刻。比赛的方法可以是个别读,几个同学配合读,小组和小组之间比赛着读;还可以开展“我手写我心”的小作文评选,优胜者的作文或登载于学校的文学杂志,或在大橱窗中进行展览;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甚至可以让学生们当一回演员,演一回戏。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世界更应如此。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还原生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孩子们像一条条小鱼在语文这个浩瀚无垠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阅读是什么?

敏感、纤细、委婉 ,像一片片彩蝶款款绕飞于红花绿叶之间。

激情、奔放、热烈,像一川江流滔滔浸没过生命的荒原。

像闪电划开思想的雾阵,像春鸟扣动黎明的缱绻。

梦幻开始轻扬……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
让阅读由量变走向质变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传授途径探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