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开展德育工作
2021-11-25朱励君
朱励君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通过渗透德育,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和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德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56
初中时期是道德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关键阶段,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学生的初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德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传播媒介”,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必须正确地认识德育对学生未来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并加以重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做好学生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很多初中德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
1.德育手段陳旧
德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大多数初中学校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德育多有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开展德育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导致的教育效果不佳,很难真正开展德育工作。
2.外部环境问题
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不同,德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而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逐渐普及,在网络环境下,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3.德育过于形式化
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也逐渐开始渗透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德育的认识过于片面,所以在开展德育的时候,大多流于形式和表面,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将德育渗透到初中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以下针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1.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强,同时对于心理教育和德育的需求比较大,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概念、观念、思想逐渐走向全面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接受正确思想的浇灌,但也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例如拜金主义、自负主义等,他们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对学生的德育给予高度重视,德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与今后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所以渗透德育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精神
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不单单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更需要引入优秀精神文化,所以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能够让学生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能够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属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班主任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开展德育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
三、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德育属于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以下针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手段也比较强硬。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在渗透德育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德育的效果也能得到保证。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比较冲动,容易发生矛盾,很多学生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或者大打出手,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需要让两边的同学都先冷静下来,然后主动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再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都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会冷静思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效果也会更好。
2.强化德育意识,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初中班主任将德育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时候,需要注重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将德育有效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让班级更加和谐、美好,并且引入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也能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更好地提升自我。例如,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时候,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一些德育知识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3.制定班规,培养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班规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在渗透德育的时候,还需要将德育融入班规当中,从而科学化、规范化进行班级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融入学生守则的相关内容,制定班规初稿,并且可以在班规中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德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其次需要引导班上的学生参与到班规的讨论当中,通过有效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认同感,在后续班规实施的时候,也能减少学生的排斥感,有利于班规的落实。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还需要结合班级管理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规进行调整和强化,让班规更加符合班级学生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4.将德育延伸至生活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将头脑中的东西用于实际之上,真正地做到将课本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融合。可以通过教导让学生了解到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核心在于什么?奉献的意义是什么?奉献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对一个人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到敬老院、孤儿院去看望那些老人孩子,陪他们说说话,和他们一起进行一些活动,帮助他们做做生活中的琐事,为他们带来欢歌笑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服务社会的力量,在实践中感受到关怀的作用,在实践中认识到人与人情感之间的交流,并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初中班主任还需要更加重视班级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将德育内容引入到班级管理中,通过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德育意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制定班规,培养良好的班风等方式,开展德育,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次平、仲伟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祖国》2019年第8期。
[2] 省香兰《谈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学周刊》2020年第11期。
[3] 张蓉《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