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阅读,?体验快乐语文

2021-11-25杨秀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秀芝

摘 要: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科目不可或缺的素养,对小学生产生重要作用。如何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兴趣是引导自主阅读行为的内在动力,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失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针对如何构建趣味阅读课堂展开探讨,以提升阅读吸引力,让学生乐享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05

在素质教育时代,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科目,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小学是语文教学体系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是不能忽视的。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科目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但是,教育新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仍有许多碰撞与融合,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由旧到新的过度、如何让学生乐读、享读、会读,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教育教学问题。

一、小学语文趣味阅读的意义

立足学生兴趣,开展多元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激发学生阅读自觉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能够拓展阅读教学的维度

阅读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文本为基础,不断延伸知识范围,诸如语音、汉字、语法及写作等模块,构建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面对如此重量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回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以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阅读课堂吸引力,让更多学生享受阅读乐趣。这有助于扩大阅读教学的维度,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助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2.激发学生阅读自觉性

阅读作为一项依赖于主体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认知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小学生思想认知层面较为浅显,自我约束力薄弱,兴趣成为影响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教师以尊重学生成长特性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落脚点,调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唤醒学生阅读自觉性,促使学生形成乐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起到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主動性不足

目前,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课堂氛围呈现“热闹非凡”与“死气沉沉”两个极端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高。当阅读材料富有吸引力或教学形式较为新颖时,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较为高涨,相反,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则难以潜心阅读,甚至出现思绪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回应不及时或是采取消极怠慢的态度。第二,小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薄弱。小学生通常以旁观者的心态对待语文阅读教学,过于依赖于教师的约束与指导,对于教师明确提出的阅读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而欠缺阅读自主性。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止步于课堂,课外的拓展与延伸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广度与深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阅读教学欠缺感染力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与课堂组织构建形式存在直接的联系。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阅读教学欠缺感染力,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程序化。目前教师通常采用生僻字词认知、文章阅读、内容解析的教学流程,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得阅读课堂缺乏新鲜感,本应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沦为“千人一面”,师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循环中渐显疲态,沉闷的阅读课堂成为常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消磨教师的教学激情。

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化。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教师尝试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较深,使得教学创新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此外,教师过于重视课前的教案设计,并按部就班地执行,限制了课堂师生思维碰撞所产生的诸多可能性,导致阅读教学感染力不足,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匮乏。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活用课堂导入,调动阅读兴趣

所谓“好的开始即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环节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具备活泼好动的天性,自控能力较为薄弱,如何将学生思绪从愉悦的课外活动拉回课堂,是保持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采取灵活有趣的阅读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实现课间与课堂的顺利过渡与有效衔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以《司马光》阅读教学为例,文言文作为小学生初次接触的文章体裁,学生势必会展现出陌生与新奇的态度。此时,教师注重读前导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首先,教师让学生用自己话讲述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以故事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时,教师提出“如果将这个故事以古文形式呈现将会是怎样的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出阅读主题。其次,教师节选学生较为熟悉的、与文言文有关的影视作品,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促使学生形成对于文言文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进行文言文系统讲解,将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至语文知识层面。

2.构建阅读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认同感。生动的阅读形式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阅读效果。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阅读教学为例,此篇文章具备意境美,教师借助阅读情境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示文章特色。首先,教师让学生围绕文章题目展开联想,对“金色巴掌”是什么以及文章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展开大胆预测,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章初读,引发自我认知与阅读内容的冲突,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文章中描述的画面,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刺激学生的情感认知,引发学生的共情。在浓厚的情境氛围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将内心情感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展现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以默读形式品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实现阅读情感体验的升华。

3.坚持以问促思,增强教学互动

提问是促进思考的媒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问不再是教师的专属,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深化思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例如,在《爬天都峰》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共性疑惑是教学的重难点,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引。但是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具有局限性,难以将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加上学生害怕因问题简单而被嘲笑的心理,小学生缺乏勇于提出质疑、表达看法的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表明态度,如表示自己喜欢勇敢的、有质疑精神的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当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并进一步追问,让学生茅塞顿开,提升成就感。通过“以问促思”构建启发式阅读课堂,增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元化阅读活动,增添课堂活力

教师打破单一的宣讲式阅读教学方式,组织多元化的阅读趣味活动,让原本死气沉沉的阅读课堂重换生机。

以《飞向蓝天的恐龙》阅读教学为例。首先,生僻字词可谓是阅读的绊脚石。同时,字词的学习较为枯燥,小学生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字词认读模块,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竞赛性游戏,如字词接龙、你划我猜等。借助学生的好胜心,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扫除字词障碍。其次,在阅读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从读音是否准确、朗读是否流畅且富有感情等角度,让学生相互评价,选拔出朗读领头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后,在完成阅读解析之后,教师设置阅读故事演绎活动。让学生将恐龙的演化过程以故事形式表现出来,梳理阅读主线,归纳阅读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吸收。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传统的以知识为主导的小學语文教学模式弊端逐渐凸显,学生阅读兴趣不足成为较为棘手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快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让阅读教学回归教育本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进而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并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2] 李丽《趣味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汉字文化》2019年第24期。

[3] 陈晓娟《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