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1-11-25陈昌芹张丽娥李锦凤陈柳柳
陈昌芹,张丽娥,李锦凤,陈柳柳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0 引言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造成的刺伤、划伤等意外伤害,如注射输液等针具、各种穿刺针和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引起的皮肤或黏膜损害或皮肤组织等受伤出血[1]。护士一旦发生针刺伤,担心、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将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给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从而失去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且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未能及时发现、处理,还存在感染他人的危险,给社会稳定造成影响[2]。项目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护理质量管理,近年来,项目管理逐渐应用于护理相关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为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应用项目管理,探究护士针刺发生率及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作为项目管理方案实施前阶段,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 年1~12 月作为项目实施阶段,作为干预组。两组护理人员在岗例数均为236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213 例,年龄26~45 岁,平均(35.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取得护士资格证;②均为医院注册在职护士且工作时间满一年。排除标准:①护理实习生、进修护士、休假或轮转护士;②未参与临床工作的管理护士。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案
项目管理实施前阶段,护理人员需遵循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无菌操作要求,护理人员操作规程及准则完成自身护理工作[3]。
1.2.2 干预组方案
施以项目管理方案,具体如下:设立管理小组,培训小组及质量监控小组,据针刺伤发生原因分析,整改管理方案。①针对管理层面。建立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防护管理完善针刺伤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处理流程规范、及鼓励针刺伤上报制度;对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给与心理护理干预、工作疏导;制作符合科室文化的预防针刺伤宣传海报,在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和环境张贴醒目标识;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由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突出、工作时间延长造成护士注意力分散和工作紧迫感,从而引起繁忙中针刺伤的发生。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招聘新护士,科室实行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降低针刺伤发生率;②针对系统层面。a.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治疗操作标准化。建立各项临床切实可行且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将技术操作流程纳入医院技术指南规范中,定期进行考核,将规范流程张贴科室,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流程规范。科室制定奖惩制度,对为按照操作规程处理锐器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并与其奖金挂钩,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b.增加和完善针刺伤职业防护配套施舍。为防止二次处理造成的针刺伤风险,保证每台治疗车、处置盘都标配配置锐器处理器;配置安全型留置针、无针密闭式输液器、安全手套、预充式注射器等安全性高的配套设施,降低安全隐患;③针对个人层面。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防护和技能培训,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和自律性。由临床培训小组分层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培训形式包括新入职护士的职业防护和分科室培训以及按照实际情况开展预防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培训班,并在培训班结束后进行实时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工作业绩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安全型护理用具的正确使用以及涉及锐器的各项护理操作规范等。个人层面技能管理:针对连续多日输液患者,尽可能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以免重复穿刺,增加针刺伤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在拔针后及时分离针头,并将其置于专属锐器用品盒,需强调禁止拔出针头回插输液袋或输液瓶。疫情期间管理:确保发热门诊护士的防护装备等用品齐全,除清洁区从事主班及辅助岗位的护士之外,其余均采用二级防护;采集咽拭子时采用三级防护;需强调多层佩戴手套,以免单层手套破损增加感染风险等,护士均需佩戴双层手套;确保视野相对开阔清晰,以免护目镜起雾影响视野导致针刺伤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针刺伤发生率评价;②两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采用医院自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评价量表评价,量表Cronbach's α 为0.826,其中包含4 个维度(职业与认知、自我概念、关爱与服务、人际与发展),16个条目,评分标准(0~10 分):进步很大(10 分)、进步较大(8 分)、有进步(6 分)、不确定(4 分)、无任何进步(0 分),总分160 分,评分越高护士岗位胜任力进步程度越大;③两组护士满意度评价。自行设计护士满意度问卷,量表Cronbach's α 为0.857,总分100 分,>85 分为满意、71~85 为基本满意、<70 分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或[n(%)]表,行卡方(χ2)检验,均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针刺伤发生率评价
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12.29%显著低于对照组针刺伤发生率3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针刺伤发生率评价(n,%)
2.2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
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146.77±11.71)分高于对照组岗位胜任力总分(125.56±1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
表2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
2.3 两组护士满意度评价
干预组护士满意度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满意度评价[n(%)]
3 讨论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面临最为严重且常见的职业暴露之一,因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且针刺伤可引起20 多种血源性传染疾病,属于职业损害之一[4-5]。有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国家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高达60%,而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由于医院不同,发生率各有差异,但多项研究表明,我国的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0%左右[6]。证实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发性,对护理人员身心的损害性,因此必要的防护管理在医院预防针刺伤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指导设计研究思路,通过对医院针刺伤发生现状和相关因素进行调研,运用质量改进工具辅助设计预防针刺伤项目管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和态度,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和获得感[7]。因此,本研究将项目管理运用到预防针刺伤的临床实际护理问题中来,切实可行的指导预防针刺伤方案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结果显示: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项目管理方案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效果显著,可降低针刺伤发生概率,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原因为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小组,经临床培训小组、质量监控小组,分析实施前针刺伤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后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项目管理方案就管理层面、系统层面、个人层面分别进行改进,加强管理,以此预防针刺伤发生,而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护理人员获得职业安全感及幸福感,从而提升其满意度。
针刺伤不仅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引起卫生人力的流失,影响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而护士属于发生针刺伤最为高危的群体,了解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在护士群体中实施项目管理,通过找出原因并开展一系列管理方案,以期提高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降低由于针刺伤引发的血源性等传播疾病,在保护护士身心安全、降低护士自身与医院经济负担的同时,强化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护士满意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护士群体中实施项目管理,可强化护士的岗位胜任力。项目管理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如管理-系统-个人,针对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管理,提升护士对培训内容的兴趣,增加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知识掌握程度,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护日常输液等工作的效率,促使护理人员能时刻提醒自己,已处于临床工作状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应用项目项目管理方案,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及满意度,改善幸福感、职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