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育部队伍辅导员

胡 旸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325)

辅导员是站在教育第一线、面对学生的直接力量,是负责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成长进步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在建设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和影响力。

一、与高校辅导员相关的制度发展

相关的制度可以保障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明确的文件精神可以指引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梳理辅导员相关的一系列文件规定,通过分析时代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可以总结出队伍建设发展的经验。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探索形成阶段

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提出: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1952年10月,《关于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由教育部发布。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批准试行。1965年,国家出台《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

这一阶段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探索时期,高校开始设立辅导员岗位、重视政治工作。

(二)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和加强阶段

1978年后,国家重新恢复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发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1980年4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981年7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1984年11月,教育部联合宣传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198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和《选拔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通知》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1987年5月,《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发布。1993年8月,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教育部印发。

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队伍建设都有了明确的标准和制度,辅导员成为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担任了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任。

(三)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后的科学发展阶段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出台,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出台。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7年9月,教育部对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2020年4月,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能力培养、工作改进任务紧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使辅导员队伍走上了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快速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结合我国当前的时代发展特征,通过梳理相关的文件规定发现,高校辅导员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已经走上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专业能力、文化水平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面对新发展、新要求,辅导员队伍的进一步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需要思考和完善。

(一)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

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定义为“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为辅导员在高校工作的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辅导员首先是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次是管理者——学生管理。如何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历、学识、理论储备是基础,持续地研究学习是保障。要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不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挑战和考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可以看出,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规定侧重于发展教书育人能力,而不是行政管理能力。

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辅导员的职业方向决定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方向,如何引导辅导员规划正确的职业道路至关重要。

要积极鼓励高校辅导员像专业技术教师一样,多学科、多角度地开展研究,做科研、申报项目课题、从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提炼观点、发表成果;要激励高校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升专业研究水平,从知识储备上逐级提高职业能力;要支持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时刻保持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边工作实践边提高理论水平;要转变认识,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应该是对学生、学生事务的管理,不是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要打破固有思维,在辅导员队伍中“去行政化”,弱化行政职务,区别辅导员与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方向;通过职称评聘、职级晋升,提高辅导员的待遇,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改革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体制

辅导员队伍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求其积极参加职称评聘,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制,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认可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体现在管理职务职级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

1.职务的晋升主要体现在领导职务上

辅导员为了实现职务晋升,大多数时候从事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各种琐事和会议占据了太多时间,很少再有精力去充分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因此,“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质量难以保证。而为了进一步晋升职务,在高校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部分辅导员选择脱离辅导员队伍转入管理队伍,造成优秀辅导员的流失,又对管理队伍形成了冲击。

2.职级的晋升主要体现在职员制度上

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职员制,但是这一制度本身还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通用模式。目前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高校职员制,均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互相借鉴模仿产生的。高校在制订职员制度时,遵从相关文件精神,给予辅导员队伍有别于管理队伍的量化条件,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的编制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高校教职工的事业编制受到很大关注。目前,高校人员聘用方式有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制和劳务派遣制等,其中人事代理制虽然在很多高校与事业编制同工同酬,但依然属于编外人员。

2020年4月,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文件规定:“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江苏省教育厅也于2020年4月发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清单任务里的第三条提出:2022年之前要保证辅导员100%进入事业编制。相关文件的出台,是对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有利促进,但是更加凸显了问题和矛盾:

第一,新进校的应届毕业生成为高校辅导员即是事业编制,而已经在职多年的辅导员,虽具有同样的素质条件仍是人事代理制,他们如何采用合适的方式转事业编制,是全部一次性转入,还是采用考试淘汰方式转入,或者是学历资历职务划定条件转入成为难题。而不论哪种方式,都对已在职的辅导员产生冲击。第二,辅导员队伍即将全部成为事业编制,而管理队伍具有与辅导员一样的素质条件,仅仅因为所在岗位不同,就是人事代理制,且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他们转编通道;目前很多高校都规定,青年教师进校后需要评定副高职称才能申请转事业编制。岗位之间存在政策差别,造成了几类人员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不平衡感,势必会影响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组织发展。第三,目前,很多高校内部的辅导员队伍和管理队伍互相流通,经常会因为工作需要等原因进行人员调配。但是根据文件精神,已经转岗到管理队伍的辅导员似乎吃亏了,已经转岗到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人员似乎占了便宜,甚至有人员要求转岗回到辅导员队伍。第四,虽然很多高校都实行人事代理制与事业编制人员“同工同酬”,但其实不然,在政策上、从长远看,还是存在编制区别。因此,落实辅导员进入事业编才会更加凸显出编制的重要性。第五,转编工作逐步完成以后,辅导员队伍如何进一步建设发展,管理队伍如何进一步稳定发展,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由此可见,辅导员编制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解决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高校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问题。

(四)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归纳起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

1.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引路人、指明灯,要求辅导学生深入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集体生活、自主学习、职业规划、交友恋爱等各方面的具体思想问题。

2.做好班级管理建设的指导者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学生的党团、班级、学风建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激励学生成为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与学生建立共同体

建设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体,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成长。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辅导员不仅仅是喊口号“为学生服务”,还要努力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遇到困难主动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疏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三、结语

作为一支有别于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对象是高校学生,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研究对象还是高校学生。辅导员要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应该更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侧重行政管理工作。只有打破既有认知,成为学生和教师、学校之间的桥梁,成为学生真正信赖、依靠、学习的榜样,才能推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教育部队伍辅导员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原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合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