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山论”的唯物辩证思维

2021-11-25宋俊峰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银山自然界金山

宋俊峰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31600)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治理好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文明的决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69这一精辟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指导原则,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涵,是真正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物质性是世界的统一性之所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客观对象。脱离自然界而生存、发展的人类社会就如同天方夜谭。“人类历史从自然基础开始起笔”[2]。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便已经存在,它按自身的规律发展了几十亿年,期间出现了各种生物,有的在历史长河中消亡,有的则进化而存活下来,但是已经不再是原初的物种。人类的历史尽管已经有了百万年的跨度,但和整个自然界相比也只是白驹过隙。生产力的不足使得原始人类被自然所束缚,任其支配,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原始人类尚未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活动并非被意识到的活动,只是本能的活动。直到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对外界及对自身的意识,人的活动才成为有意识的活动,人才真正成为有独立意识的人,被动的活动也就成了被意识到的主动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受自然界的制约,这种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少,人从受自然支配到支配自然,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对自然的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自然界能否承受住这种发展的压力,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提出,我们的发展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核心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3],说明我们的发展从来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是追求生态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敬畏,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人类社会发展若要长远,必须先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变化到无法适应人类生存的地步,那一切所谓的发展都将无法实现。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每一次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也意味着胜利之后的报复。”[4]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并不会像人的活动一样考虑到对象的情况,它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着,自然本身没有意志。人类在自然变化程中感受到的“恩惠、伤害”,完全是人的主观感受而非自然活动的目的。因此,人类只是自然界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过客,像曾经的恐龙或更早期的生物那样。但是相较于人之外的其他物种,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而并非本能的。面临着生存危机,恐龙只会逃跑,而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己的处境,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立统一思维下的“两山论”

物质生活是人生存、活动的先决条件与基础。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创造出物质产品,必须向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索取必要的物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运行所需要的物质越来越多,对自然的贪欲也越来越大,对自然界的索取也愈发没有节制,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便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如何应对、协调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

长久以来,人们在追求“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毫无节制地对“绿水青山”索取,使双方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发展经济、无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了环境便只能牺牲经济发展,仿佛二者无法和谐共存,追求一方则只能牺牲另一方。而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除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脑海中的发展与环境零和博弈关系的思想禁锢,转换发展思路,生态环境一样可以转换为“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5]。将生态环境转换为生产力,解决了因为保护环境而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的难题。

事物是发展变化而非僵化固定的,要想保证和谐的局面,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在事物发展中,矛盾起着决定性作用,矛盾的双方也如此,其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是矛盾的本质决定的,必须时刻把握对立双方的运动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对立的特点时刻警示我们,稍有不慎便会使这种对立无法收拾,最终同归于尽,或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若是如此,人类社会就走到了终点,自然界却会在人类灭绝之后继续存在着。为了避免这一结果,就要时刻关注着矛盾双方的变化,特别是矛盾双方的地位的变化。在一定时期,我们只关注“金山银山”,将其放在了主要的方面,从而忽略了“绿水青山”,现在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但绝不能只看“绿水青山”忽视“金山银山”。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没有发展的生态保护无异于缘木求鱼。矛盾的主次方面总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我们既要注重主要方面,也不能忽略次要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否则便会激化矛盾的斗争性,从而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

只有用对立统一思维,才能真正科学地认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一对变化着的矛盾双方,才能克服形而上学式看待问题的眼光,只有以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才能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人类生存发展只有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寻求“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一对立统一关系为前提,才有可能。也就是,“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70。

三、坚持“两山论”现实指向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就必须打破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零和博弈的思维,化被动治理污染为主动保护。如何使社会和个人自觉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长久地加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奋斗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有制是我国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优越性。”[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私有制支配下,重视资本的作用,可是资本的逻辑是为了增值,而非服务社会;它的活动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非多数人的利益。在资本支配的社会里,不仅劳动异化,而且自然也是异化,自然界已经沦为供应人类发展、享受的物资基地,人们在资本逻辑控制下不会真心实意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切为了环境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追求“金山银山”。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有计划、有规律的生产和分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发展本身并非目的;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问题上,我们的社会制度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绿水青山”保护问题上也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任何企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将受到整个社会的抵制。当生产资料不为私人占有时,剥削、压迫也会随之消失,经济的发展将不会再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每个人也将平等而自由地生活,并且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以生态为基础的全体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2.坚持群众路线

人不仅是整个环境中的一员,也是所有社会行为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行为活动都带着人的主体意志,人自身也是社会行为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要想解决“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就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规章制度和领导督促、自上而下的努力;应自下而上、充分调动每一个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群众路线,让广大人民理解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意义,这不仅是理论要求的应然,更是我们在革命、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实践的当下,传承、发扬党的组织传统和政府的公共传统的实然。[7]团结人民的力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不仅是现实的实然,更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然。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整个社会长远的利益,这绝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简约放权难以公共自治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能比拟的。[8]党政科层制作为我国当代治理体系的核心结构,在教育、组织人民群众上,具有其他体系不可比拟的优势。[9]人民群众或许一时无法理解这一事业的伟大意义,那就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地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从不知到知道,从不理解到理解,再从理解到参与,以此来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这一伟大事业。

四、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用辩证思维来系统分析各个方面的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武装自己,决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这场战役绝不是一两个人或个别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银山自然界金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