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融入奋斗幸福观教育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1-11-25陈刚
陈 刚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体育部,江苏 扬州 225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重要论述,形成了将“奋斗与幸福”融为一体、独具中国特色的“奋斗幸福观”。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奋斗幸福观”教育,不仅为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载体与有力抓手,更对培育“传承中华民族奋斗基因、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一代新人具有唤醒、引领与激励的重要价值。
1 奋斗幸福观的深刻内涵
《大辞海》对“奋斗”的解释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对“幸福观”的解释为:“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字面上,可以将奋斗幸福观解读为:“‘为了达到获得幸福的目的而努力干’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是对中华传统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和超越,其深刻内涵包括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主体的奋斗途径、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的奋斗动力以及创新实干的奋斗新理念。其中,幸福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过程和结果、眼前与长远等幸福的统一,体现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美好状态;幸福的结果源自劳动和创造,奋斗是积极的实践活动,奋斗的过程就是积极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幸福的完整性。
2 高校体育融入奋斗幸福观教育的科学内涵
奋斗与幸福,是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双核。基于体育与“奋斗”和“幸福”之间存在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需要对体育与奋斗、体育与幸福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解读。
2.1 体育与奋斗
首先,体育精神高度契合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号召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格言与口号,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面对强手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面对自我永不满足,超越自己,刷新目标;面对自然敢于征服,克服限制,争取自由。中华体育精神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因此,无论是奥林匹克格言,还是中华体育精神,都以拼搏奋斗为实质内核,与奋斗精神高度契合,同时也是奋斗精神的一种独特展示与完美表现。
其次,体育先进鲜明树立奋斗榜样。古往今来,无数体育先进人物、经典事迹为社会提供了强大正能量,诠释奋斗的精神,展现榜样的力量。从1932年孤身参赛的“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奥运首金”许海峰、“冬奥首金”杨扬,到“东方神鹿”王军霞、“亚洲飞人”刘翔、“移动长城”姚明等,再到几十年间不断诠释和刷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展现中华风采、提高国人自信的中国女排,一代代中国体育人用劳动托举梦想,用奋斗书写华章,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为国人树立奋斗榜样。同时,无论是“熟知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的科比,还是历经多次受伤退赛又重返赛场的网坛“斗牛士”纳达尔,抑或说出“我的祖国把我从7 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的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艾哈瓦里,虽然运动员有国籍,但体育无国界,体育精神无国界。他们的奋斗精神、爱国情怀,同样立起榜样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最后,体育参与提供深刻奋斗体验。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久悬未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过多地作为一种知识教育进行离身的知识灌输,导致了“悬空”“虚化”“孤岛”“说教”,甚至“作秀”的现象。作为劳动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形式,体育运动表现出极强的实践性、具身性等特点,能够为参与者提供鲜活而深刻的实践体验与活动感悟,成为“奋斗”教育的落脚点与着力点。体育参与中,无论是在体能、技能精进的过程中取得的时间、空间、高度的突破超越,还是遇及生理困难(如极点现象、肌肉酸痛)、心理困境(如害怕失败、畏惧对手)、环境困难(如风霜雨雪、寒冬酷暑)时的种种征服,在体育参与的奋斗实践中“以体育人”的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体魄得到了野蛮,精神也得到了文明。
2.2 体育与幸福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源动力。“幸福”本身是个“千面君”,其内涵开放多元,是一个“每个人知道其含义,却无人能够精确其定义”的词。体育自身蕴含能让人幸福的元素,与幸福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从宏观上评价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微观个体层面,体育与参与者的“幸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首先,体育运动能够诱发的脑神经递质和生化物质改变,涉及内啡肽、皮质醇、内源性大麻素、多巴胺等多因素调节,使参与者产生“愉悦”“酣畅”“爽快”的感觉,借此提高运动者的幸福感;其次,体育能够帮助参与者提升个体自尊、提升社会支持、改善身体外观、获取成功体验、实现完善超越、领悟生命意义,从而满足运动者精神需要和自我发展等多方位需要,进而提升幸福感;最后,健康是人类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之一,而体育作为培育与呵护健康最积极、经济、有效、便捷、有趣的干预方式之一,能够通过产生“健康效应”而提高生命质量,给人带来幸福。
基于此,体育与幸福的深度关联,其幸福的“焦点”涵盖了运动(奋斗)过程与结果,并将“现实幸福”(运动愉悦)与“远景幸福”(健康提升)相统一,为奋斗幸福观“幸福都是奋斗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载体与体验平台。
3 高校体育融入奋斗幸福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体育融入奋斗幸福观教育的路径,要在充分理解奋斗幸福观深刻内涵、体育与奋斗幸福观深度关联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按照“理念引导—示范引领—具身参与—升华拓展”的逻辑主线开展实践,从而真正取得奋斗幸福观“入脑”“入心”“入身”“入行”的实效。
3.1 理念引导,认识入脑
高校学生奋斗幸福观的形成与践行,理念引导、认知提升是重要的第一步。针对当下部分大学生价值尺度紊乱、缺乏奋斗精神、误读幸福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同伴讨论、网络推送等多种方式手段,向学生强调他们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应该纠正狭隘的、功利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偏重物质享乐的庸俗奋斗幸福观,改变易患“佛系”“蜗系”“丧腐”等生活态度而自觉追求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让他们明白,熬夜刷剧不如晨起锻炼,手游升级一大步不比体能升级一小步。教学中,要多向学生介绍体能、技能提升的种种客观规律,强调强健身心、增肌减肥等过程中坚持奋斗、顽强克难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突出“健康”要素,帮助学生认识健康是福、是他们人生奋斗中的“压舱石”,明晰幸福的健康元素中的“加分项”与“扣分项”。这样,方能首先从理念入手,帮助学生明确新认知,注入正能量。
3.2 示范引领,榜样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高校体育融入奋斗幸福观教育若想取得实效,也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多利用体育运动员的拼搏故事、成长经历为案例,帮助他们了解体育明星取得荣耀、星光闪烁背后的多年坚持、精益求精、坚忍顽强、奋力拼搏。其中,特别要注重用好中国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体育奋斗史和贡献史中,曾涌现出大量不同年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楷模,可根据高校体育开设选项课的特点深度挖掘本专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如中国女排、篮球姚明、乒乓球刘国梁、羽毛球林丹、网球李娜等,号召学生见贤思齐,学习效仿他们的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除了专业运动员以外,无论是新中国历代爱好体育的领导人,还是抗疫先锋钟南山,以及影视明星吴京、彭于晏等,他们的“爱体育—强身心—促事业”的事例也非常值得与学生分享,从而以榜样示范为引领,促进“奋斗—幸福”的价值观入心。
3.3 具身参与,体验入身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为保证高校体育中学生的具身参与、体验入身,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学上要开足开齐体育课,高质量建设体育选项课“课程超市”,满足学生学习与运动需求,同时积极改变“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现状;(2)积极构建丰富多彩、多层多级的课外活动与竞技竞赛体系,增加学生体育参与的覆盖面与参赛率,力争通过“教、练、赛”循环让更多的学生深度体验体育的魅力,深刻感悟坚持的力量;(3)组织竞赛中要突出群体、团队运动项目,将学生个体的“自转”汇入集体的“公转”,发挥体育“成人成才成群”的作用;(4)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树立学生“最近发展区”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实践中去“够一够”“跳一跳”实现奋进超越;(5)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特别是那些“佛”“宅”“丧”的学生制订锻炼目标,在“善意的强制”“温和的强迫”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督促他们实现目标;(6)用21天定律、1万小时定律等指导运动,鼓励学生健身晒朋友圈、坚持各类健身软件的日常打卡等进行过程性数字及图像记录,达到“积累—比较—成就—领悟”的教育效果。
3.4 升华拓展,自觉入行
在学生体育参与中逐步形成“奋斗幸福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进行升华拓展,既避免将运动获得的幸福感沦为一种浅薄的快感体验,也防止将奋斗狭隘地拘泥于体育参与本身。升华拓展的部分不必拘泥形式,更不可空话套话。例如,当学生穿跑鞋、踏跑道坚持完1 000 m长跑后,讨论比较当年红军扛着枪、穿草鞋、翻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吃苦耐劳与勇往直前,感悟幸福的来之不易;当学生碰到困难遭遇低谷时,讨论中国女排巅峰不骄傲、困境再奋发的螺旋上升史,回忆学生自身某一次感动自我、刻骨铭心的运动拼搏经历,以此激发学生追求幸福、不断奋斗的勇气与信念。通过升华拓展,将体育中培养的“奋斗幸福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提升相联系,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时时坚定理念,处处自觉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