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1-11-25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跆拳道下肢体质

曹 卉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2206)

学校体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的任务,大学体育工作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仍不容乐观,申请免修体质测试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的现象也表明现阶段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急需提升。针对这种现象,各大高校应积极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改进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安排,丰富运动种类,以满足大学生需求,提高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跆拳道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自2000悉尼奥运会后,多名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登上领奖台为国增光,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并在民间掀起了跆拳道学习热潮。跆拳发展势头迅猛,形式变化多样,主要包括竞技、品势、特技,竞技技术炫酷,比赛激烈;品势内涵深厚,修身养性;特技观赏性佳。以上特征使跆拳道具有实用性与趣味性而深受学生喜爱。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通过体育课程安排调动大学生参与兴趣是目前高校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手段。跆拳道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方面,还体现在其具备较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属性。练习跆拳道具有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还具备修身养性、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等作用。跆拳道技术简单实用,大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可以快速掌握;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将应用规范和礼义教育融入课堂,帮助大学生德育、体育均衡发展。基于此,跆拳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并终身受益。

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分析

分析大学生体质测试逐年下降问题的根源,可集中归类为认知存在偏差、缺乏习惯养成2个主要因素,归根到底是内部认识出现偏差。传统观念“重智轻体”至今是家长与学校主流思维观念:大学生以学业负担过重,家长重视大学生成绩,学校重视升学率,这三方主要影响使体育课程不受重视成为常态化。进入大学后,首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帮助大学生转变错误观念,方可为后续习惯养成奠定基础。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大学生未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也是大学生不能在闲暇安排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自然使大学生无法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体质健康水平。长此以往,使大学生在对体育课程主观认识上的薄弱带入大学后,更加影响大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心理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体质健康状况。大学生进入全新的校园,具有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他们更乐意将时间安排在社交、学习或外出游玩等活动中;部分女大学生受青春期影响,自卑感较强,害怕别人的目光,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当代大学生心理更加敏感,患有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大学生逐年增长,对于生活较为消极,更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影响了其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2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通过从事跆拳道运动能够强身健体,调整内心情绪,增强个人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下肢速度与力量

速度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跆拳道项目以使用下肢技术为主,要求练习者快速提膝出腿并利用足部准确踢、击目标位置,动作干脆利落,故对大学生提高自身速度显著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横踢、侧踢、双飞踢等腿部技术对大学生机体进行外部刺激,可充分锻炼大学生下肢力量。踢击脚靶是跆拳道练习中最常见的对抗性练习,练习初期要求大学生熟练技术动作后对脚靶进行击打,巩固动作熟练度的同时体会下肢发力,进而刺激下肢力量增强;中期脚靶训练中要求大学生踢击脚靶动作连贯,下肢击打脚靶发力顺畅并声音响亮,通过踢击脚靶声音和击打效果可以判断出大学生下肢速度力量有无很好地表现出来;中后期对专项速度进行提高,如规定时间内完成多次快速提膝练习或连续极速击打练习,这类反复多次的跆拳道专项技术练习可使大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相融合,从而提高大学生下肢速度与力量。

2.2 提高大学生灵敏与协调能力

跆拳道属于同场格斗对抗型项目,要求练习者步伐移动快速灵活,比赛时注意力集中,可以快速进攻或防守躲避,对场上判断有清楚认识。在日常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增加脚步灵敏度训练,如绳梯练习,要求大学生熟练运用步伐快速移动以达到进攻或防守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灵敏能力。除腿法学习外,在跆拳道练习中可以安排与技术具有相似特征的动作练习,如肢体旋转、跳跃等动作发展大学生的协调能力;在腿法技术学习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提高战术意识,在使用腿法技术进攻的同时学会利用格挡防守,通过对方的行为对自己的技术作出调整,这就要求上肢与下肢的协调配合,在反复的协调训练中领会跆拳道。

2.3 提高大学生柔韧素质

跆拳道比赛中击打不同身体部位有不同的得分分值,击头动作得分分值高于击打躯干部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注重动态与静态拉伸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在准备活动中增加对关节肌肉的拉伸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技术学习如下劈,高位横踢动作的完成度,另一方面对训练中受伤起到预防作用。有研究显示,跆拳道练习使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提升,并且身体整体协调性也获得提高。

2.4 提高大学生有氧与无氧能力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生面临着肥胖、营养过剩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跆拳道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练习时间较长,能够有效调动机体有氧系统供能,增加有氧训练,帮助大学生增强耐力,配合跆拳道技术练习,有效帮助大学生降低体脂率并提高大学生心肺能力,达到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和提高代谢能力的目的。跆拳道运动幅度大,调度活动肌肉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短时间内高频的腿法和步伐移动练习,调动机体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增强机体无氧代谢能力。

2.5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光体现在外在体格外形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关注。引导大学生学会生活生存是现阶段教育理念及趋势。而公共体育课中的各项运动项目可将技能与“知、情、行、意”深入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中教学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的增强。跆拳道课程以传递内在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先,跆拳道课程强调练习前后同伴之前互相敬礼,培养大学生团结友善的价值观;教师在指导练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练习,也要向大学生强调提高“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在跆拳道课程中可以安排大学生进行木板击破的练习,利用这一过程让大学生体会失败与挫折,学会正视压力,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压力,长期内心郁结造成大学生心理和生理造成负面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跆拳道本体特点,帮助大学生利用发声、击破等消除不良情绪,舒缓压力。利用跆拳道课程能够挖掘学生主体情感需求,磨炼大学生精神品质,提升大学生内在道德修养,以收到并达到育心知礼的效果。

3 科学构建跆拳道课程

目前各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形式多样,主要以公共选修课和社团为主,这一现象体现了跆拳道项目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深受大学生喜爱,这为加强跆拳道课程科学构建奠定了基础。

在跆拳道公体课程设置中切勿照搬专业院校教材,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结合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制定适宜教学大纲,提升课程与大学生融合度。教学内容中要融入跆拳道理论、技术、身体素质的学习,丰富教学方法,以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直观帮助大学生学习技术,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完善跆拳道公体课程内容及评价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侧重大学生课堂平时表现与主观努力,激发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或以赛代考、以赛代评,激发大学生兴趣。利用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健康干预,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饮食结构、作息规律,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与训练。注重学生“内生动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驱力,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并树立“终身运动”意识。构建跆拳道课内外一体化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创造第二课堂,以生动活泼的俱乐部、社团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跆拳道学习,有助于运动氛围的构成,带动其他大学生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中去。

4 结 语

跆拳道运动有助于强化大学生整体的自我认知,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了解个人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认识。通过练习跆拳道,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无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耐力,增强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跆拳道运动可以作为大学公共体育课主流项目在各大高校推广。

猜你喜欢

跆拳道下肢体质
中医“体质”回答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下肢最怕“凉、麻、痛”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