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25章舜粤

政工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决议依法治国初心

李 夏 章舜粤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决议》总结的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中,“坚持人民至上”这条宝贵经验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熔铸在党的建设中。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征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奋斗史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百年奋斗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一百年来,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提供的重要经验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长期坚持。对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再次作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阅卷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检视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兴国方式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基础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执政兴国的方式,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势。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依法依规行使可以造福人民,违法违规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党的建设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这一目标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初心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的二大关于组织章程的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猜你喜欢

决议依法治国初心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永远的初心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论“不忘初心”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