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品格

2021-11-25杨志慧李守超

政工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谱系共产党人爱国主义

杨志慧 李守超

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重大命题,并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品格,既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的基本前提和关键要害,也是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现实课题和实践要求。

一、始终坚守革命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灵魂支柱

习主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共产党人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而赢得胜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走向成功,化解各种矛盾难题而铸就辉煌,最根本的就是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着探寻和不懈追求。

百年党史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灵魂支柱。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改革开放“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求真务实,我们党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党员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闪耀光芒。方志敏在敌人的百般折磨下大义凛然,“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帅孟奇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信奉“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林俊德……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勇于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和坚决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坚守。革命理想信念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已经完全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血脉。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革命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革命理想信念支撑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需要革命理想信念指引中国人民奋勇向前、不懈奋斗,需要革命理想信念激励中华民族开新图强、实现复兴。

二、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纯正底色

习主席指出,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根于中国这片丰沃土地之上,是在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百年党史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纯正底色。从红船精神中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到抗美援朝精神中的“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再到“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已经融入中国革命精神之中、注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血脉之中;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到杨靖宇“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刺骨反问,到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的铿锵回答,再到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无一不饱含着对祖国深沉热烈的爱,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雄壮史诗。爱国主义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高扬的主旋律。

时空转换,爱国不变。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成就,更要依靠爱国主义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拼搏向上的意志力量,更要依靠爱国主义激发华夏儿女奋斗创业的热情豪气,更要依靠爱国主义唤起中华民族奉献牺牲的血性担当。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立场

习主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行动目标,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标注了这一精神谱系的人民属性和价值取向。

百年党史充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立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再到“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无论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还是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我们党始终根植于人民,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己任,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人民利益。通过长征途中红军女战士仅有一床棉被也要留下半条给群众、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八路军把救命的树叶留给群众、解放战争中41 军战士们忍饥挨饿也不摘群众的苹果等一件件具体的事,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黄文秀、张桂梅等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联动、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深度交织,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进展。

四、始终传承拼搏奋斗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特色

习主席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靠“拼”而不靠“等”,靠“干”而不靠“喊”,是共产党人最质朴的“奋斗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胜利的“公开秘籍”,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贯穿始终的核心基因。

百年党史充分说明,拼搏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特色。从嘉兴南湖的红船一路走来,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历史。万里长征中,多少次“死尸堆高了,小河变成了红流”,红军依然向死而生、勇往直前;抗日烽火中,前辈们“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英勇气魄,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放战场上,面对“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军队,我军凭着“小米加步枪”,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用胜利的捷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击过后,中国军人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拼命抵抗”,正是靠着“气”的锐不可当,成为世所公认的“无法复制的军队”;和平建设时期,不论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进行改革开放,不论是打破“核讹诈”搞“两弹一星”,还是打破高科技垄断实现“北斗组网”“墨子升空”“蛟龙探海”……从纵身一跃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到用身体掩护战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从抗洪抢险英勇牺牲的李向群,到“你退后,让我来”失去双眼双手的杜富国……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个个拼搏奋斗的身影,充分印证拼搏奋斗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血脉,成为这一精神谱系中最为亮丽的独特内涵。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拼搏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是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新时代的奋斗时间表已经标绘: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有的伟大目标都要靠拼搏奋斗去实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大力传承拼搏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五、始终弘扬求是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制胜优势

习主席指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求是与创新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建立在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只有不断在创新中求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统一,把求是创新贯穿于革命、建设实践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

百年党史充分说明,求是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制胜优势。回望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历程,我们跨过一道道沟坎、战胜一次次挑战,一步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每个脚印都镌刻着创新的激情、创造的伟力。三大起义失败后,我们党打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模式束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中,面对“速胜论”“亡国论”,我们党提出了“持久战”,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正确战略理论;抗美援朝战争中,把近战、夜战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创造了“零敲牛皮糖”等战略战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我们党实事求是、不等不靠,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新创造,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新时代,从“玉兔”探月到“天问”探火,从“悟空”寻求未知到“天宫”飞天巡地,从“复兴号”高铁驰骋神州到“天和号”核心舱遨游太空,中国共产党人用求是创新书写了探索未知的新篇章。不管如何解码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方程式”,求是创新是蕴含其中的“常量”。求是创新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求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精神力量。当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用创新培育新产业、发掘新动能,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猜你喜欢

谱系共产党人爱国主义
神族谱系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初心如磐
共产党人的感情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究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