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视域青少年文化安全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1-11-25李青屏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安全观教育者青少年

李青屏

(鞍山市第六中学 辽宁 鞍山 114000)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当今时代是信息交流的时代,作为文化传播新载体的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研究网络视域中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文化安全观,既有利于增进青少年文化自信,也有利于维护本民族文化安全,为建设文化强国保驾护航。

一、网络视域文化安全观的时代内涵

1.网络是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观的新领域

即时、开放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便捷的虚拟交互平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网络逐渐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主要阵地,其所承载的庞大文化体系给我国文化安全建设带来了挑战,也为塑造青少年文化安全观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对提升青少年文化辨别能力和不良文化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文化安全观的塑造是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将青少年培育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需紧随时代潮流,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制高点,掌控主流文化宣传的话语权,从而消解各种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引导青少年铸造坚定的文化安全观。

2.网络视域文化安全观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红色革命文化是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路灯,具有抵御不良文化威胁的重要功能。文化安全指的是“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3]网络视域文化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网络为媒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前提,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发展遵循,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引导、规范、整合其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利用网络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更为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二、网络视域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观的研究价值

(一)提升青少年不良文化防御能力

维护文化安全对增进民族凝聚力、保护国民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大力投身于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工作,借助网络伪装对我国网络群体进行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青少年尚未踏入社会,在良莠不齐的网络空间里难以辨别种种文化伪装。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借助网络平台讲述中国故事,在传递中国声音中不断增进青少年民族文化自豪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虚拟的网络文化是现实中形形色色文化的网络延伸,需引导青少年立足实践,学会看破网络文化伪装,自觉抵御不良文化侵蚀。

(二)增进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效用,广大社会成员依此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青少年正处在锤炼中华民族精神、增进民族文化热爱和自信的阶段。青少年擅长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在难以辨别真假、抵御不良思想渗透的情况下,青少年易出现文化自信减退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让青少年于潜移默化之中深刻感受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救亡图存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科学指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铸塑青少年的文化品格,增进青少年的文化担当,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三)牢铸青少年意识形态防线

意识形态是本民族经济基础和公共观念的映射,是维护一个民族、国家安全的文化旗帜。如果一个政党、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出现了问题,则会给敌方意识形态乘虚而入的机会,从而影响本民族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格外警惕落后腐朽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需坚定引导青少年学会科学辨别优劣文化、分析文化本质、坚决不给错误意识形态可乘之机,从而培养出政治信仰坚定、自觉维护本民族文化且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少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网络视域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观的路径

(一)掌握网络主流文化阵地,指明青少年文化方向

1.厚铸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国文化安全观教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领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文化安全观培育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网络科技融合,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通过动画、网络短剧、在线竞答、公众号推送、网络漫画、在线小游戏等形式,对教育内容加以精练和诠释,在网络空间中全方位、全领域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青少年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深化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2.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网站,大力培育传播主流文化的网络主体,逐步增进网络主流文化的质量与数量,见缝插针地弘扬文化主旋律,如加强模范人物、先进事例的信息推送;开展“寻找身边的爱国故事”图文活动;发起“传统文化焕新机”网络调研活动;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借助图片、影视、直播、网络讲座等形式树立文化专题;建立具有专职性的主流文化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对青少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引导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形成最基本的认知与认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二)深化网络文化价值引领,强化青少年文化甄别力

1.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引导青少年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网络文化进行辨别和筛选,学会透过复杂的文化现象看本质,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来驱散网络文化的乌烟瘴气,用科学的理论、生动的话语、丰富的案例来分析错误思潮的本质,如发起剖析文化本质的连线辩论;开展以“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文化侵袭”为主题的在线演讲活动;创设揭露不良思想文化的网络交流平台等,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使青少年能够明确辨别不良思想的伪装,自觉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纠正和防范,共同创建扶正祛邪的网络文化空间。

2.引导青少年树立网络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要求青少年能够发自内心地信任尊崇法律,在网络世界中自觉维护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网络主体枉顾法治精神散播不良思想文化,于无形之中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者既需协同网络执法人员对造谣源、肇事者严惩不贷,坚定维护主流文化的安全,培育青少年文化警醒和法治尊崇;又需强化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借助青少年喜爱的网络载体,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来引导青少年慎思明辨。如开展网络法治讲堂、法律专家线上互动、法治知识答题大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明确法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重大作用,共同建设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的法治网络环境。

(三)促进网络文化内容生活化,吸引青少年文化兴趣

1.切实了解青少年的需求

生活是教育的水源木本,部分网络主流文化内容存在理论过度、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使青少年认为主流文化晦涩难懂,产生逃避厌烦等不良心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牢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兴趣领域和思想动态,拓宽青少年的文化视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认知水平和审美境界,增进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过在线实时交流、网络匿名调查问卷、青少年喜好领域数据分析等形式倾听青少年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关联社会时代背景,向青少年传递本民族文化的最新理念,充分彰显文化安全教育的人文关怀。

2.创建热点文化网络主题

多元复杂的网络文化彼此之间争夺领导地位,网络文化空间缺乏稳固的主流文化讨论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抓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和国际时事,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和舆论热点预设网络讨论主题,从海量信息中选出充分彰显我国主流文化的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呈现新鲜、可议、灵活的文化探索主题,如“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主题;“结合生活实际牢铸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主题;“拆破伪装辨别不良思想文化”主题等。此外,网络所承载的资源并非都是优秀、可用或科学的,掺杂许多不良思想文化和反例,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提升筛选和辨别能力,过滤并排除腐朽落后文化。

(四)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感染力,增进青少年文化认同

1.提升网络文化话语亲和力

话语是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具有亲和力的网络话语可有效缩小文化安全教育与青少年的距离。部分网络文化话语是生硬刻板的说教和僵化冷漠的指令,是不接地气的“摆设”,青少年难以理解、接受。青少年群体乐意接受流行易懂、新鲜活泼的网络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密切结合青少年的网络个性文化需求,发掘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流行因子,并与文化安全教育内容相结合,使文化安全教育话语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接地气”,从而深化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激发青少年的文化共鸣。

2.提升网络文化话语平等性

教育平等体现为教育者认真倾听青少年的诉求,理解青少年的感受,尊重青少年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者需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应由“主宰者”转化为“交流者”和“引导者”。线上交流一定程度缓解了青少年与教育者面对面交流的紧张感和压力感,给青少年创设了更为自由、稳定且舒缓的受教育环境,也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发掘青少年的网络文化喜好,从而拉近二者距离。此外,网络提供了海量共享资源和教育媒介,为青少年展现个性创设了展台,既强化了青少年教育主体地位,也打破了上传下达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推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发展,如与青少年开展网络文化研讨会、共创主流文化影音文字作品、开展师生文化辩论等活动,在平等互动的网络场域中铸塑青少年的文化安全观。

(五)发挥网络文化载体新优势,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

1.充分利用各类软件

传统的文化传播载体是书本、报纸、电视等,缺乏时效性;而在网络载体优势下,教育双方可以快捷交流彼此的文化观点,共享海量的文化资源,更好更快地增进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尊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积极利用文化网站及软件,如学习强国App、央视新闻App、人民日报App等专业载体,为帮助青少年了解主流文化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协同网络技术人员大力创新网络主流文化的传播载体,在充分挖掘网络主流文化、密切关注青少年文化喜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拓展载体功能,使各种载体密切契合文化安全教育内容,激发青少年的文化兴趣,将网络载体的优势最大化。

2.大力推动数据驱动

大数据优势在于能够将复杂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直观的数字、图像和量表,有利于教育者从中得出行之有效的共性价值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树立大数据观念,利用各种符合研究对象情况的数据处理器对所要采集的信息进行调查、统计、筛选、分析、优化,将得出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到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观路径研究中去。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深入研究青少年的文化兴趣和需求,提出切实有效的数据统计主题和统计问题来提升采集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网络数据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如通过技术培训、研讨讲座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数据采集软件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深入分析青少年文化状况做好技术铺垫。

四、结语

网络给我国青少年文化安全观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掘网络的巨大优势和教育功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构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教育体系,如何更加全面有效地铸塑青少年文化安全观,这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乃至总体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安全观教育者青少年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品读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