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2021-11-25陈希强
陈希强
(河北崇业律师事务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当前,不良资产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进行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贷款等业务也面临很大的发展风险。如果管控不当,可能会出现坏账等问题,给商业银行的资产带来风险。因此,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表现,探讨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对此展开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指的是坏账和死账,是那些无法全面实现账面价值的呆滞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如果经过合理处置,也能够很好地控制损失。对于当前发展形势而言,商业银行在发展自身业务过程中,借贷业务仍然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而相关不良资产的产生也很大程度上与借贷业务相关联。从这一点来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同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状况有直接的联系。
而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可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如今面临很大的压力。[1]其次,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瞬息万变,市场的风险不断增大,甚至出现了多样性和突发性表现,在这种状态下,商业银行自然也面临非常大的道德风险,如果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或者内部控制机制较为缺失,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法制规范出现偏差等,都会造成企业出现不良资产风险。因此,强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较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资金体制变革加剧不良资产形成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为系统,市场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也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一方面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一些国外银行的引入也加剧了竞争,使得一些银行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在面对客户时可能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2]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撑减少甚至不再拨款,使得部分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做好转型发展。为此,向商业银行寻求资金支撑自然成了重要途径。国有企业的体量往往较大,实力相对较强,商业银行自然降低了贷款标准。而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就会形成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发展受到严格规范
我国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在强化管理过程中,为金融机构设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规范。特别是在投资和融资环节,我国央行采取了政策收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的自主经营受到了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是政府部门进行决定的,而计委则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财政审批,财政部门和银行则要负责相关财务的支撑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银行自然处于不利地位。当出现决策失误或者立项不当以及政策调整等问题时,可能会造成项目投资的增大,问题严重的,甚至项目无法进一步投产,后续的效益也大大降低,造成银行贷款无力支付,出现了逾期和呆滞等问题,进而让银行出现了不良资产。
(三)短贷长用造成不良资产出现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一些贷款为短期贷款。这类贷款看起来风险不大,且周期较短。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些资金往往是商业银行垫付的流动资金,并且被一些企业采取周转的方式持续应用,也就是说虽然贷款周期短,但是通过相应的运作往往到期后出现借新还旧的状况,会计核算对此也采取了认可,造成了较为严峻的“短贷长用”问题。[3]而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此的警惕性不足,甚至惯常处理,而一些短期贷款到期申请展期期限累计不能超过原贷款期限,经批准展期后的贷款,如到期无力还款,次日起即属逾期贷款等规定的出台,让展期受到了控制。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原本就存在的贷款逾期问题自然就暴露出来。
(四)经济发展的影响
客观而言,我国目前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造成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疫情的冲击,使得部分企业无法有效推进生产和服务工作。在企业发展面临不利局面的过程中,作为提供贷款服务或者相应支持的商业银行,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如果实体企业出现了问题,商业银行自然也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会更为严格,不会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会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务总需求势必会受到影响,银行不良资产仍然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策略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推进。
(一)多渠道补充资本
相关部门要引导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可以相应地发行优先股、永续股或者二级资本债,不断补充自身的资本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对此要给予必要的引导,通过放宽部门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来提升银行资产的良性发展水平。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考虑相应地下调贷款拨备率以及拨备覆盖率等,对于资本工具条款做好全面建设和创新发展,对于赎回条款、减记条款、转股条款等进行细化设定,并立足企业发展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流动水平,进一步拓展投资的主体。尤其是当前商业银行注重理财市场的发展,因此资产中增加了较大的二级资本债,且往往为存量交叉持有。面对这种状况,商业银行要立足共同利益诉求,相应地推进增量资金参与到投资环节中,可以结合市场发展需要相应地放宽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条件,进一步拓展投资主体的覆盖范围,积极引入民间和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实现资本债券在保障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中的作用。
(二)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补机制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同地方政府的沟通和交流,立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要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持有部分地方政府的融资债务,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补充资本金进行灵活应用,据此进一步拓展专项债的应用范围和内容,并据此认购和直接发债注资来不断补充资金,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不利后果。
(三)优化不良资产处理方案
立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诉求,要进一步优化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案。从现实诉求来看,可以考虑完善股东出资购买模式,有效消化大量不良资产。同时,也可以推进债转股方式来处理不良资产。通过放宽核销、转让和处置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不良贷款转让的范围,将中小银行纳入其中,优先给予帮助,从而有效化解部分不良资产。不仅如此,也要注意推进对不良资产的剥离操作,进一步强化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转化的质量。
(四)强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对于一些实力较小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引导其进行重组发展。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要对其股权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结构质量,强化对银行不良资产管控的质量,形成更为均衡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形成内部制衡效果,提升贷款的审批严格度,避免因为治理结构不完善而造成相关风险出现。其次,也要注意进一步推进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形成严格的制度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对银行业务的管控,最大化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出现的概率。
四、结语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也会对一些较为稳固的客户关系产生冲击,对于银行的常规贷款业务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充分重视不良资产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设定防范方案,从而更为有效地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