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路径的实践维度
2021-11-25杨祥冰
杨祥冰
(闽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大学生参与网络诈骗案件,四名本科生参加犯罪团伙利用网络从事诈骗活动,涉案金额高达几十万元,最终被河北省某公安机关逮捕。这个案件让我们联想到近些年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杀人案”,甚至是更远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北京大学安然杀人案”,从这些真实的案件中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当前全面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做到尊法懂法守法用法,是青年大学生能否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顺利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的关键环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形成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必然要求。[1]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当前对大学生的法治理论教育开展得较好,但是法治实践教育几乎是缺失的,这就导致理论学习得不到实践的有力支撑,所以,大学生的法治实践教育亟待加强。当前,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建设呈现出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入手,把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四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构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开展以校园法治教育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校法治教育实践氛围
新时代高校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提高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第二课堂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其主要形式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实践途径,所以各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融入更多的法治教育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实践氛围。
(一)成立以法治教育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组织,诸如:法律协会、法学社等,以社团为依托有组织地开展校园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这是营造校园良好法治教育实践氛围的关键性环节。笔者所在高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起成立了“知行法学社”学生社团组织,该社团有明确的组织章程,健全的管理机构,由学生担任社长,由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专门聘请的当地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相关法律专业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其中,校内指导教师经常性地对社团成员进行法律知识辅导和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外聘指导教师不定期来学校开展专门的法律讲解和宣传,并组织学生到其所在单位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社团成员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展法律理论学习和各项法律实践活动。该法学社团成立初期为校级学生社团组织,吸纳各二级学院爱好法律和热衷于法治宣传的学生加入,逐渐形成了一个精英团队。当前,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之一,并逐渐在各二级学院都建立法学分社,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二)以学生法律社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加深学生们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以此提升法律素养和养成法治思维。学校的法学社团可以开展如下一些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法律讲堂我来讲”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全体社团成员轮流担任主讲人,跟大家分享相关法律案例和法律故事,主讲人可以提升法律表达能力,听讲者可以学习法律知识、受到法治教育;法律志愿者活动,社团成员每个月开展一次志愿普法宣传,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比如:艺术设计类学生可以用设计和绘画进行宣传;经管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经济法》的宣传,在宣传中对每位社员自身来说既是实践也是学习;法治教育情景剧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体悟法律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法律辩论赛,不定期开展,以当前社会法律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分组辩论,以此提升学生们的法律思辨能力,养成关注现实法律问题的习惯。
二、推动形成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家庭法治教育模式,创造家庭法治教育实践条件
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环境日臻完善,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我国家庭教育中法治教育非常薄弱甚至是缺失的现实,必须深入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法治教育实践因素,创造家庭法治教育实践条件,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一)推动形成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家庭法治教育模式。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家庭法治教育,必须推动形成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家庭法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对孩子法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全程参与,不论家庭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论父母文化程度如何、工作情况如何,都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法律知识、一起接受法治教育、一起参加法律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既起到影响带动作用,又起到朋辈协同交流的作用,父母与子女互相带动,共同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有效的家庭法治教育实践条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二)开展与家庭日常生活相关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父母和子女要利用寒暑假经常性地开展家庭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诸如:在家庭日常生活和消费中探讨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就“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实践讨论,可以使家庭成员共同提升维权护法的意识;孩子可以从父母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中了解和领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民法典·继承编》的相关内容,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家庭父母子女关系;家庭成员共同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法律节目,针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家庭辩论,提升家庭整体法治素养;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相关的法律实践,诸如:“六一”儿童节,开展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倡导家长偕子女共同参与社区法治宣传和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活动是家庭活动的延伸,参加社区法治宣传是家庭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父母要经常带着子女深入社区进行法治宣传,形式可以是发传单、宣讲等,从中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社区法治宣传中也可以就社区法律事务、婚姻家庭矛盾、义务教育实施情况、承包合同纠纷、农村社会治安等与法律相关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从而接触和了解相关领域的法律,积累法律知识。[2]当然,家庭在农村的大学生,也可以进行村里的法治教育宣传和实践调查,特别是家住边远山区农村的大学生,更应该以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对村民们进行普法宣传,既锻炼自己的法治宣传能力,也可以为家乡法治建设作出贡献,会产生更好的实践效果。
三、合理利用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社会法治资源,打造社会法治教育实践课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各类法治资源不断丰富。社会法律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提升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必须利用好各种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打造出生动的社会法治教育实践大课堂。
(一)学校要和所在地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监狱等机关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大学生法律实践基地。合理利用这些专门的法律机关的法治教育资源,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法律实践活动。诸如:组织大学生到法院开展“旁听审判”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了解相关的诉讼法律程序,培养法律程序意识;在法院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实际参与角色扮演,置身法庭之中,感受和体会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性,锻炼审判程序操作和实体法律知识运用;在检察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法律监督实践,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依法行使监督权,用实际行动培养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3]协助公安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制止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旁观警察对违反交通法规人员的处理,从中加深对交通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培养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好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开展相关的职业法律实践活动。职业活动在人一生中占据很长的时间,每个职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走上职业岗位之前,应该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开展职业领域的法治教育实践,增长职业法律知识,锻炼法治思维。一方面,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工作中要用心体察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是否符合本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强度、薪资待遇等方面是否符合《劳动法》和《民法典》合同编的基本精神;[4]并同单位的法务人员或者相关劳动仲裁机构人员多交流学习,了解“劳动仲裁”相关规定和程序。通过这些职业法治教育实践,加深大学生对职业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法律素质,培养法治思维。
四、发挥互联网法治教育资源大数据的优势,建造网络法治教育实践空间
新时代网络迅猛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已全面实现网络化。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必须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5]学校和法律社团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法律资源大数据的优势,建造网络法治教育实践空间,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一)组织大学生在日常使用网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培养网络法律自律意识融入其中,做到开网既自律。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做得最多的几件事就是: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刷抖音和影视剧、查阅资料。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要践行《刑法》关于网络安全的规定,不做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也要做到适度游戏,不沉迷于游戏当中;在网络购物时,要不毁信誉,合法进行买卖活动,践行民法的原则,学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刷抖音和观看影视剧的时候,要文明观看、理性发表言论、不传播不良视频,遵守《互联网文明公约》,拒绝网络暴力行为;[6]在查阅和使用网络资源时,要做到不剽窃、不侵权,践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范。
(二)组织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法治教育资源,发挥网络大数据的优势,开展多种网络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参加网络“法律诊所”,对自己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就诊”,通过提问、讨论、模拟、反馈等方式,获得法律经验、培养法治思维,当前发展得比较好的网络“法律诊所”有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浙江大学法律诊所、北京大学法律诊所等;参与网上立法讨论,我国国家或地方的很多立法都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或者进行听证,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网上进行的,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参加这些立法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利用好这些网络法治教育资源,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造有效的网络法治教育实践空间。
五、结语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中也包含着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容。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形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必须形成有效的实践路径,把学校实践氛围、家庭实践条件、社会实践课堂和网络实践空间等四个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实践资源优势。当然,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成效,才能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