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能力”强化机制新探

2021-11-25

法制博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学导师规则

刘 彬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重庆 401120)

我国的法学研究生教育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约40年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法律专业硕士(在我国习惯称为法硕或法律硕士)。2009年,两年制法本法硕的学位制度也得以设立,从而使中国法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年制学术型法学硕士(以下简称法学学硕)、两年制法本法律硕士、三年制非法本法律硕士。后两类为专业型硕士,定位以实践技能强化为主,而法学学硕其定位则以学术能力训练为主。但是,我国法学学硕的实际培养过程却存在学术硕士“不学术”的现象。[1]对此笔者认为,法学学硕学术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文献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本文试就此作出若干探讨。

一、“文献能力”在法学学硕培养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界有学者指出:学硕培养缺少理论指引,无法回应培养目标泛化的痛点问题,亟须深入探究其学术素养的框架结构与发展机制。[2]本文认为:法学学硕的学术能力包含文献能力与写作能力两个环节。对“文献能力”首先作出认识与界定,可作为消除“培养目标泛化”的起点。

(一)“文献能力”与法学学硕培养质量的高度关联

“文献能力”这一提法并不多见。国内明确以此为标题的教育教改类文章为数不多,典型者有两篇。其中一篇对“文献能力”语焉不详。[3]另一篇则将“文献能力”与“文献意识”相挂钩,指出:所谓文献意识就是人们对文献或文献资源的敏感、重视、获取、利用并加以妥善保存的直觉程度。文献能力是文献意识的实践过程。文献能力实质上是立足文献意识对文献追踪和获取、加工和处理、开发和利用能力的综合体现。[4]应该说,以上是对“文献能力”较好的概括。笔者所理解的“文献能力”则立足于法学教育领域,包含规则跟踪、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运用四个方面,其具体界定将在下文中说明。

以规则跟踪、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运用为核心的“文献能力”本应是法学学硕的核心技能。但目前许多学硕迟迟不掌握此类技能,处于“放羊”状态。相当多的学硕到毕业都不了解本学科领域内法律规则发展及相关文献的跟踪途径,不能熟练检索文献,不能快速理解文献尤其外文文献的内容和观点,甚至视为畏途。这其中既有培养机制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惰性较大、动力不足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培养机制的问题。对此,亟须实施教改措施,创设特色机制进行强化,以确保法学学硕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法学学硕“文献能力”的要素界定

本文试提出,法学学硕的“文献能力”包含以下四方面要素:

1.规则跟踪能力:即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法律规则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此类动态多数可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与其他学科专业略有区别,这是立足于法学专业的一种特定表达。规则跟踪能力为何也属于“文献能力”?因为在法学专业中,法律规则是极重要的基础学习对象。没有规则跟踪,就没有文献跟踪。如果学生对法律规则都不熟悉,“文献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对法律规则的跟踪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文献能力”以下三个方面的运作。

2.文献检索能力:即能够迅速检索本专业领域内与具体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通过本校馆藏、馆际互借、电子数据库等手段获取文献。文献检索与规则跟踪的区别主要在于:(1)对象不同。规则跟踪的对象是法律规则,文献检索的对象是法学研究文献。(2)手段不同。规则跟踪主要是通过各类通识性网站,往往不需要太大难度。文献检索主要是通过学术期刊、电子数据库等专业性检索手段进行的,需要通过专门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检索水平。但是,如果是对国外规则、国际性规则的跟踪,则需要通过国外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国际组织等各种专门性网站,这就超越了通识性范畴,也需要通过专门训练才能驾轻就熟。因此,文献检索能力与规则跟踪能力固然有区别,但也不是截然割裂。通过国外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国际组织等专业网站对国外规则、国际性规则的跟踪,既是规则跟踪,又是文献检索,这一点在国际法或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突出。

3.文献阅读能力:即通过对本专业领域内典型文献的浏览和学习,能够理解、熟悉、掌握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在学硕三年学习过程中,这主要依靠学生积极阅读、导师适度指导等方式实现。文献阅读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比较高,也是“文献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文献能力”四个方面中,文献阅读是最“吃毅力”的一环,需要学生长期持之以恒,才能为最后的文献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文献能力”这一概念无论如何阐发,其核心终究离不开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4.文献运用能力:即能够就已经阅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有关问题形成一定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在学硕三年学习过程中,这主要依靠学硕举一反三、导师积极引导学硕参与研究活动等方式实现。在“文献能力”四个方面中,文献运用是最“吃天赋”的一环,需要学硕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创造性,在掌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定的问题有所分析。文献运用以形成实践能力、解决一定问题为目标,是“文献能力”培养的最终依归,也是学硕赢得学习获得感的关键一步。学习获得感无疑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风向标。[5]

上述四个方面绝非彼此孤立,而是辩证一体、相互渗透的。这可从下面关于法学学硕“文献能力”现状的分析中进一步得到揭示。

二、法学学硕“文献能力”的现状

(一)规则跟踪能力的贫乏

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变革期,世界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法与国际法都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中。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法学学硕的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陈旧,对规则发展动态了解不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身处信息时代却对信息途径极为陌生,有一定的学习欲望却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亟待教师引领。这是研究生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对规则不熟悉,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对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学说争论、流派竞争不熟悉,导致高校各类法学讲座中学硕旁听度爆棚但真正听懂者寥寥无几的局面。对规则发展动态的了解是法学学术研究的起点,离开了规则跟踪技能,其他一切方面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文献检索能力的蒙昧

无论在校从事学术写作,还是日后从事实际法务,都需要熟练掌握、高效运用法律文献检索。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法学学硕的文献检索能力处于蒙昧状态,表现在对本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工具书和刊物不熟悉,对以往经典必读文献不熟悉,不知道如何获取高质量的期刊论文和行业报告。其中,法学学硕对外文资料的检索能力尤其值得关注,有的学硕直到毕业都对LexisNexis、Westlaw、Proquest等著名电子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所知甚少,对本学科领域内主要的英文专业网站更是几无浏览。

(三)文献阅读能力的薄弱

相当一部分法学学硕在文献阅读上存在若干常见障碍:一是对法律规则、制度不熟悉,从而不知道文献在说什么,这一点与规则跟踪技能的贫乏有关;二是对学科内常用术语、缩略语、引例格式不熟悉,从而影响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这一点与文献检索技能的蒙昧有关;三是对外文文献中的特有长句子或表达习语、表达思维、表达方式不适应,这一点属于综合性问题,与上两点有关,更与平时读得太少有关。以上障碍的克服没有捷径,唯有依靠学硕平时勤奋阅读、不断积累,并辅之以导师适度的指点。

(四)文献运用能力的缺失

法学学硕的文献运用能力的缺失,是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必然结果,是法学学硕学术能力培养目标遭遇挫折的标志。我国法学学硕培养工作迄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当一部分学硕的文献运用能力不佳,学术能力的不佳状况也普遍存在,这导致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培养出现模糊化或趋同,未能达到研究生制度设置的初衷。[6]

三、法学学硕“文献能力”强化的新路径探索

(一)强化重心

本文认为,法学学硕“文献能力”以上四方面中,规则跟踪能力与文献阅读能力是最需要强化的两个方面,教改措施易于见效,最值得高校教学部门进行深入研究,而文献检索能力、文献运用能力则不同。原因在于:1.文献检索能力虽然也需要导师的一定指点,但还可通过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培训讲座、学生代表等途径以及学硕自己的平时摸索得以获取,相对易于掌握。2.文献运用能力因学硕个体天赋有别而不同,而且是建立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学硕平时如果没有大量、有效的文献阅读,又何谈文献运用能力?即便学硕具备一定的文献运用天赋,但缺乏对文献素材的掌握,也会使文献运用成为“无米之炊”。据笔者观察,相当一部分法学学硕的主要问题恰恰在于平时缺少持之以恒的文献阅读习惯,才导致规则跟踪、文献检索的动力不足,文献运用能力更成为空中楼阁。

(二)路径探索

为强化法学学硕的规则跟踪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本文结合现有的培养经验,建议设立“导师牵头下的规则信息半月报机制”和“导师引领下的文献概要撰写机制”。这两套机制既着眼于目前需要大力强化的两大重心,有助于法学学硕走出“放羊”状态,同时又不会给学硕造成过高压力,符合“为研究生创设恰当的学业挑战性环境,在唤起学生高度兴奋的同时使其保持低度的压力”的教育思想。[7]两套特色机制的具体设想如下:

1.“导师牵头下的规则信息半月报机制”

详言之:首先,导师结合学硕的兴趣和专长,在他们入学之初就以落实到人的方式,为其分配相对固定的规则跟踪方向;其次,导师告知学生主要的规则跟踪途径(如主管部门网站、重要学术网站、典型国际组织网站等);再次,建立“规则信息半月报”机制,由导师牵头,由学生分工,每两周制作法律规则信息周报,按照学术方向合理设定栏目,从各种专业性网站上广泛搜集近期的学术热点资讯,并进行合理编译,形成本学科领域的法律规则信息半月报,在同门中乃至学院更大范围中予以散发和推广,仅供单位内部学习之用,不产生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问题。

目前,笔者立足于自身学科,已经专门制作了“国际经济法方向研究生常用学术网站一览表”和“国际经济法规则信息半月报的制作规范”,所带领的国际经济法方向的学硕团队(共7人左右)已经在持续制作规则信息半月报,包含“特别关注”“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等栏目,每期篇幅在50页左右,总字数在3~4万字。负责各自栏目的学硕在多期半月报的制作中可以进行栏目人员的轮换调整,以发挥更充分的学习效果。

2.“导师引领下的文献概要撰写机制”

详言之:首先,导师在学硕入学之初,就明确告知本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工具书和刊物、以往经典必读文献、主要数据库使用方式;其次,导师结合课题需求,定期给学生分配文献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撰写一定篇幅的文献概要,提交给导师作评点,完成一篇后再进入下一篇。如此,导师分流了文献阅读负担,提高了科研效率,学生则分担了文献梳理任务,并在阅读和评点过程中切实提高了“文献能力”。

目前,笔者已经初步制定了“学硕文献阅读概要的撰写规范”。文献阅读概要分为“文献亮点”与“内容概要”两个部分。“文献亮点”应记录文献中令撰写人印象特别深刻之处,供导师参考,贵在简明扼要,通常不超过三个,以200~300字为宜。“内容概要”应按照文献原结构,对原文内容进行精简和浓缩,重在把握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文献概要的文笔应高度凝练,并突出重点法律问题。中文文献的概要总字数在1800字左右为宜,英文文献的概要总字数在2800字左右为宜。笔者在自己所指导学硕范围内试行这一做法已有一段时间。从实践情况看,学硕呈现出较高积极性,导师科研压力有所减轻,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强化与导师研究精力节省的双赢效果。其次,导师指导学硕选择待阅读文献的过程,实际也锻炼了学硕的文献检索能力。因此,这一机制事实上具有侧重文献阅读能力、兼顾文献检索能力的双重强化效果。

3.小结

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学硕培养机制过于偏重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对学硕的过程性投入的研究较少。学硕的科研时间投入会产生累积效应。[8]本文提出的以上两方面机制正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彼此存在有机联系:规则动态跟踪是前提,文献检索与阅读是核心,共同服务于当代法学学硕“文献能力”强化的目标。对于学硕,这是一种学术综述型的学习方式;[9]对于导师,这些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应得到重视。总体而言,这两套机制渗透着导师对学硕手把手的学徒式训练理念,这种理念已被国内外法律教育界证明行之有效。[10]

(三)风险评估

以上两套机制的实施风险很低。首先,就实施成本而言,两套机制的实施落实到经济成本上,仅仅是一些打印与耗材的费用。其次,就实施内容而言,规则跟踪、文献检索与阅读本来就是研究生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本职所在,并未让他们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承担与学习无关的任务。而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便在于看似简单的基础性工作做得并不扎实,“放羊”状态即为佐证。“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套机制设计的意图,就是让学硕回归其应有本质。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自无风险可言。

两套机制唯一可忧之处,在于其实施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对此本文认为:教学相长,该问题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贵在“获益激励”。首先,导师的负责精神很重要,必要时还可引入集体导师组共同指导;其次,学生需要从中获取实际收益,即“获得感”,他们从规则信息半月报制作和文献阅读概要的撰写中,感受到获取了知识进账,开阔了眼界视野,增进了专业信息量,没有虚度三年校园时光,才会有动力长期坚持下来。因此,如能紧紧围绕“获益激励”开展工作,这一隐忧可望得到化解。

四、结语

法学学硕“不学术”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与“文献能力”薄弱有关。目前一些现有教改文章将希望寄托在若干倡议性行动上,而忽略了培养机制的约束效果及其合理设计。[11]法学学硕的“文献能力”包含规则跟踪、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运用四个方面,其中又以规则跟踪、文献阅读为培养重心。为此,“导师牵头下的规则信息半月报机制”“导师引领下的文献概要撰写机制”可望发挥有效作用。如果说“规则信息半月报机制”还较难转化为高校研究生管理制度,本文建议高校可至少就“文献概要撰写机制”作出明确规定,例如:法学学硕三年就读期间,应完成至少20篇本领域专业文献(其中含外文文献至少8篇)的阅读,并按照学校格式要求,就每篇文献撰写阅读概要,由导师进行批阅,并在修改后形成定稿存档,作为毕业必备条件。学硕应在自己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明确说明选题来源与自己三年期间在本机制下所阅读文献的思路联系。这样,就可以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效挂钩。

猜你喜欢

法学导师规则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