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

2021-11-25武艺群

现代交际 2021年6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资本主义

武艺群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9)

卢卡奇于1923年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直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而物化理论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线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既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探析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我们反思当代的物化、探索物化克服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时代背景

《历史与阶级意识》贯穿了卢卡奇旨在恢复被“第二国际”所遗忘和歪曲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诉求,由此展开了他对物化问题的解释,因此卢卡奇的思想也必然受到了第二国际破产的影响以及对其原因的深入思考。他深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及列宁革命理论的影响,其思想立场也有了一定变化。当然,他的物化理论也离不开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1.第二国际的破产

19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人数激增,工人运动热情高涨,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陆续建立。为进一步凝聚工人阶级力量,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在恩格斯的积极努力下第二国际建立,但恩格斯去世以后,第二国际内部矛盾凸显,分裂为三个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右派分子以“保卫祖国”为借口主导战争走向,造成了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的结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停滞不前。资产阶级和平收买的策略又导致修正主义的泛滥,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程度加深,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第二国际各政党纷纷支持本国,第二国际走向破产。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的破产既影响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进程,又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来自时代的质疑。随后,卢卡奇开始注重结合革命实践,“设法掌握真正按共产党人意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十月革命的胜利

20世纪初,俄国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深受一战阴影笼罩的俄国人民强烈渴望和平。1917年11月7日,俄国工人阶级在以列宁和托洛茨基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于彼得格勒发动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实践推翻资产阶级新途径的有力证明,同时奏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曲,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虽然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各国重燃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热情,但是不加思考的盲目套用又造成了西欧国家膜拜俄国十月革命的后果,欧洲各国陆续爆发的革命均以失败告终。卢卡奇对此进行了反思,在全面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日渐被资产阶级收买和同化,革命的意愿日趋削弱,因此恢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愈加重要,卢卡奇主动承担起这一艰巨任务,开始试图从理论方面重新获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

3.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规模日益扩大;世界政治格局随各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不断变化,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日渐成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浸染了人的思想。生活在“拜物”思想笼罩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都在从众的追求物质利益,尤其是出卖自身劳动力的工人,其思想被运转的机器体系所控制,个性受到极大的压制。卢卡奇指出,由于普遍采用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经过合理化精确计算的工人在生产中就被“原子化”了。面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们会愈发无力,工人似乎只有服从,无须进一步思考和发挥,这就是物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长此以往,工人的心理、意志都被整合到机器体系当中,无产阶级意识也就彻底淡化了。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尤其是美苏冷战,经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卢卡奇不得不思考物化的社会现象了。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启发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给了卢卡奇很深的启发,他的物化思想就是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延伸而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伊始就对商品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提出了商品拜物教。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商品似乎能够决定商品所有者的命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将商品拜物教直接等同于物化现象,而要对商品拜物教有全面的认识,必须对商品产生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是构成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细胞,只有从这个细胞出发才能进一步清楚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继而摧毁它。因此,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沿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思路,展开了对商品的特性及其发展历史的探讨,进而形成其独特的物化理论。

2.新康德主义学派思想的熏染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受新康德主义熏染的产物。首先,卢卡奇深受狄尔泰“整体性”思想的影响,卢卡奇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立足于“整体性”思想,他认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历史中的确认,从整体的具体统一性去把握变化不拘的社会现实”。其次,卢卡奇师承齐美尔,自然也深受齐美尔“客观文化”思想的影响。齐美尔对历史的把握基于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二元分裂。主观文化作为本来意义的“生命”流露受到“货币”系统客观文化的压制,这种文化的客观化就是异化。此外,“客观文化”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还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伦理生活都被“计算”的概念充斥,经济关系的准确计算贯彻到实践的方方面面。最后,卢卡奇从齐美尔式的异化观转变为独特的物化理论还深受韦伯的影响,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科技、艺术、宗教、伦理等都表现了理性的精神,而这与卢卡奇从齐美尔处认识到的消极的“异化”观有很大不同,卢卡奇通过对韦伯的“合理化”加以“逆转”从而推出了自己的物化概念。

3.黑格尔的影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卢卡奇用黑格尔的哲学解读马克思主义,进而提出了“物化”理论。异化理论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他认为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是观念的客观化,即外在的表现。他所谓的异化,就是客观化的过程,包括两个要点:一个是客观事物是观念的外在表现,一个是从观念到客观化再到回归观念的三段论。在论证物化的消除时,卢卡奇认为应回到黑格尔的总体性辩证法,而要取得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马克思的总体性范畴,才能消除物化。卢卡奇与黑格尔都强调主体所具有的总体性的基础意义,但二人也有所区别,黑格尔所谓的总体是一个绝对精神自我运动变化的圆圈,而卢卡奇立足于现实,以总体性方法分析社会现实,尽管略有一些唯心主义的色彩。

4.现象学思想的影响

在卢卡奇借助黑格尔式的马克思进行概念转换时,还有一个重要中介加快了卢卡奇的立场转换,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物化理论,那就是现象学思想的影响。卢卡奇受现象学的影响,更早在一战前,他在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之时认真研读了胡塞尔的著作,胡塞尔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影响在直接性和深刻性上意义重大。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确实存在着规范的现象学因素,其分析运用了他所熟悉的现象学观念和方法。《历史与阶级意识》不仅体现着现象学的一些特有表述形式,还有明确的现象学主题,即涉及意识的本体论意义部分。现象学的主题就是探究意识的本质,它对意识本质的探究是在完全排除了意识之内的“多余之物”后进行的,是不可再还原的“极限”研究,因此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研究。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深刻阐释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物化的分析是从物化现象的阐述开始的,这些物化现象被卢卡奇归入生产、政治和文化三个社会基本领域。在生产领域,卢卡奇结合当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展开对物化的分析,并将泰勒的管理理论纳入他的研究中,当泰勒制与流水化作业结合在一起,工人工作效率极大提高,但这正是在生产领域的物化形成所依托的机制,它彻底促成了时间的空间化。工人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只能按照规定完成要求的工作。在机械化生产的计算下,工人被原子化、孤立化,工人自身的个性越来越被机械化消除,工人被迫成了过程的客体,忍受着他的商品化,被迫把他自身放到了一种被机械化的过程。

在分析政治领域中的物化现象时,卢卡奇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根本缘由上分析物化,二是以韦伯合理化理论具体分析被物化的政治组织的运作。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并通过严格合理的劳动组织形成巨大的机器体系,资本主义各领域的组织都按照如此的合理性和计算性运转生存,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缺失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导致政治领域物化的典型——“铁笼”社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似乎被统一的普遍规律所控制,社会成员的命运由这些统一规律来支配。意识形态上的物化特别体现在官僚身上,官僚制本身就是一个物化系统,它比流水线作业对人的影响更深刻。在客观方面,愈发明显地按照合理化、计算性原则处理所有问题,同官僚处理方式具有的“物”的本质相分离;在主观方面,现代官僚制以服从关系为核心通过一整套程序化命令运转。官僚面对这一庞大的政治体系,似乎也只能像工人阶级一样屈从,但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官僚的价值取向同资本主义社会一致,对政治体系运转的合理性持信任态度并无条件服从,因为他们的价值与这一政治领域的物化系统牢牢地绑在一起,在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出卖劳动力甚至出卖灵魂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了。因此,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各组织的物化系统预先决定了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作用的方式,作为主体的个人面对自己或他人,都采取工具化的客观立场,使自己成为其他行为者的处理对象,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彻底丧失。

在文化领域,卢卡奇对物化的分析思考主要集中于社会学术领域物化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后果。对资产阶级学者们而言,由于工作的分工和专门化,他们放弃了整体性的研究方法,缺乏总体思维和整体眼光,故而总是孤立地看待并研究问题,他们像生产领域的资本家们一样,专注于眼前的学术范围。卢卡奇特别分析了经济领域和法学领域物化的影响,经济领域的学者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出发点看待经济活动,一是着眼局部、忽略整体,二是缺乏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完全被物化思维所禁锢;法学领域的物化则更加明显,法律体系被合理化、计算性、形式化所充斥,其产生的真实基础——各阶级权力关系的变化被彻底抛到一边。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文化领域物化最典型的体现是整体性思考和动态性思考的缺乏,通过形式上的合理性,物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每一学科的真正事实基础都被掩盖了。

卢卡奇不只对物化现象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刻剖析,还尝试提出了克服物化的路径:无产阶级意识、总体性辩证法以及革命。无产阶级要突破物化思维,必须以总体性眼光看问题,培养总体性的辩证法思维,还要有觉醒的阶级意识,因此,阶级意识理论也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必要部分。卢卡奇非常强调阶级意识的重要性,阶级意识是一种非经验的意识,其本质被卢卡奇归结为“理性的适当的反应”。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被物化“铁笼”笼罩,如果没有阶级意识,就不会有革命实践,就不会突破物化“铁笼”,而与其他阶级相比,无产阶级意识具有“归属”的特点,这是无产阶级克服物化的保障。然而,卢卡奇基于物化理论的阶级意识理论将革命实践的唯一出路全部寄托在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问题上,使社会历史中的每个成员都已经失去其本真属性,最终导向一种政治浪漫主义。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空前物化的时代,物的体系已经压碎了人性的尊严,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越来越迷茫,在这样一个时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然具有震撼性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资本主义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工人阶级概念的变化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