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抗日根据地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
2021-11-25杜艳丽
杜艳丽 张 玮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近代意义上的展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缘起主要是基于商品经济与科技传播的需要。展览会在一定意义上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要素的结合,其科技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将科学技术产品与信息集中在一地,通过展陈,促进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山西抗日根据地①领导的展览会事业蓬勃发展,对山西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学界将抗日根据地展览会与科技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成果甚少,本文拟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介绍山西抗日根据地展览会上展示的科技成果,探讨其科技传播模式,阐明其强大的科技传播功能。
一、展览会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场所
山西抗日根据地大多地处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与近代科技几乎绝缘。中共在山西建立各根据地之后,充分认识到科技对发展工农业、科教文卫等事业有重要作用,因此,把展览会作为传播科技的一个重要抓手。1942年,太行区对各县举办农展会的命令中指出,办展的目的“除一般的为了提高生产情绪外,特别看重以科学的技术教育转变农民墨守成规的观念”②。1942年12月,在晋西北举行第二次生产展览会开幕前,《抗战日报》上刊登了对该展会提出的三点建议中,有两点就是“交换生产经验,推广生产技术”与“劳动竞赛和生产经验交流”[1]。1944年8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举办生产展览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机关部队生产技术,刺激生产品提高质量,并为将来边区大规模的生产展览会做准备工作”[2]。
抗战期间,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展览会事业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各类展会中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成为科技传播的主要内容。该内容又具体分为三类:工农业生产品与生产技术、军事武器与军事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展览会成为民众学习新科技的重要场所。
二、展览会的科技传播模式
“观察博览会中实际发生的科技、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该博览会本身,而必须扩大到它所构成的庞大组织系统网络,从上下左右的组织联系中把握其传播渠道。”[3]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系统中,科技传播沿着“主办方—观众—民众”的渠道,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传播模式。
1.“源扩散”:主办方—观众
从科技供给者的角度看,主办方是科技传播的“信息源”。主办方通过展览会将科技传给观众,实现了科技的“源扩散”。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多为“官办”性质,政府在展会中充当着供给者的角色。主办方在组织举办展览会时通常运用以下三种方式来传播科技:
一是实物传播。这种方式最为常见,几乎每场展览会都有实物展品。1941年11月,晋西北纪念十月革命展览会主要展示了三类科技产品:哈汽克式轻机枪、掷弹筒等军事产品;毛巾、洋布、纱布、毛线袜子等工业用品;咸菜、酱油、月饼等各种食品[4]。1944年12月,岳北战争生产展览会实物品颇为丰富,农业展览室有二十八斤的大南瓜、五斤的萝卜;工业展览室有沁县的毛巾栽绒氇子、安泽的花布、沁源的精致染料;山货特产室有象柴胡注射液、煅制美及茯苓、党参、茯参等药材;战斗展览室有自动步枪、掷弹筒、小手枪、沁县的各种石雷等自己军工的出品;最后一个展览室还有福田式纺纱机、两架水车[5]。
二是图表文字传播。这种方式对传播科技起辅助作用,具体又被运用在以下三种情况之中。第一种是专门的照片展,这类展会几乎全部是图片展出。1943年7月,晋绥军区政治部举行的巡回照片展览会,展示了抗战六年来部队战斗生产的具体情况、1942年参会的写真、陕甘宁边区的生产建设、民主建设等方面的照片剪辑将近三百幅[6],这无疑对观众了解八路军英勇作战的情形,以及向他们传达民主科学精神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种是展会运用一些统计表来展示相关生产战斗成绩。1944年12月,晋绥边区举办生产战斗展览会,其中农展室展示了边区一年来的农业生产成绩,专门的照片、图画展览室里陈列着革命领袖们的照片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7]。第三种是运用文字对新产品、新技术做必要的补充说明。1942年12月,晋绥边区第二次生产展览会的农产品展览室中,对展品有补充的文字说明,如“名称:西瓜。产地:兴县上滩沟。重量:二十八斤。”在工业品展览室里,“正中的方桌上,放着几十块石头和土块,下面小纸条上标写得很清楚,什么石头内边含着金和铁,什么土可以做染料,染什么布。”[8]
三是语言传播。最典型的就是以下两种:一是许多展览会现场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解说。1942年晋绥边区举办第二次生产展览会,“劳动英雄由专人引导列队进室,管理人员专为之说明解释,并进行技术介绍与推广。”[9]1944年年初,晋绥边区举办四三年度生产展览会,在工具展览室中,每架机器前都“站有对机器素有研究的技师,向参观者解说机器上的零件名目,以及各种机器的用处和好处。”在农产品展览室中,“在各类农产品跟前,都站立着对于某种产品有经验的人给参观者详细解说。”二是展会期间同时举办相关座谈会,“展”与“会”相结合,更好地促进了科技发展。1941年10月,漳西举行生产展览会,邀请各县参议员及各专门技术家参加,并在展会期间召开各种专门技术座谈会,以交流与汇集工农业的生产经验[10]。1942年,晋绥边区举办第二次生产展览会期间,“劳动英雄均抽暇举行种棉纺织等座谈会,交换生产技术与经验。”[11]
2.“流扩散”:观众—民众
从科技接受者的角度看,观众是科技传播的“信息栈”。观众将展会的科技信息传播到广大民众之间,实现了“流扩散”。
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不止于展会现场的传播,更在于展后科技推广的长远效应。而在这其间,劳动英雄承担了特别的角色,他们利用在群众中间的榜样影响力,对科技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2月,晋绥边区第二次生产展览会及劳动英雄大会召开期间,妇女劳动英雄郝尚英说:“离石今年比去年织布多,希望大家回去也发展织布,我们妇女们都织起布来,队伍就有穿的,老百姓也有穿的,大家的生活过得好,打鬼子就更有办法。”[12]1944年1月,晋绥边区四三年度生产展览会期间,一位农民劳动英雄在参观时感动地说道:“咱们政府叫咱来开会,能看这些好东西,学这些好办法,回去一定好好生产,再开会时也把咱生产的好东西,拿来叫大家看看。”[13]
三、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
近代展览会从诞生开始就是人类科技集中展示的舞台,具有强大的科技传播功能。山西抗日根据地举办的展览会主要围绕“根据地建设”和“为抗战服务”两个中心工作展开,因此,其科技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宣传科学技术,推动根据地经济发展。展览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技术推介会”。1943年3月,太行实业社举办生产展览会时,展陈了纺俄毯、西式绒毯、军毯等毛织品和纸、药、肥皂等自制品。柏华同志谈道:“实业社除积极将各手工业发展成全区群众性的生产外,今年还配合五六专区的救灾,把棉织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组成纺织指导所,进行纺织。现该社已组成二十余个纺织指导所,正进行工作中。”[14]由此可见,该展会不仅展示各种科技产品,还致力于研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944年11月,在太行区生产展览会期间,晚间霓虹灯照出“交流经验提高技术”八个大字,具体又分12个展室进行技术推广:“渡荒室”展出了22幅生产渡荒连环图画,向观众传达了生产与渡荒经验;“打蝗室”里呈现了大量打蝗的技术和各地群众的打蝗武器;“生产馆”陈列着太行全区各种可以推广的农产品品种;“手工业建设与矿产室”展示着各种工业产品、矿产及工业技术;“水利建设室”展示了根据地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取得重大开渠成绩的,等等[15]。这些科学技术与经验都对太行区之后的生产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第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科学文化水平。展览会又是“民众教育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民众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下,中共急需普及科学,而展览会是一个有效途径。1944年11月,太行生产展览会向观众普及了各类科学知识,以“金皇后玉茭室”为例,“从入口到出口的内容和形式,就像是一个课本,用实物和模型,配合着图表、漫画、沙盘、简明文字,按照金皇后的生长过程,说明它的特点、栽培、管理方法,直到选种、收获与农林局的推广计划……在技术教育方面,根据科学理论与特约农家的实际经验,用沙盘作业来表示正确的播种、锄苗、拔除病株、受粉、打种、选种等方法,对群众教育很大。”[15]1945年7月,晋绥边区举办“文化棚”展览会时,参观者成群结队涌到会场,把它当作觅取知识的大宝库,年轻的男女喊道“到文化棚学习去!”展览会上陈列着一张能吃野菜的表,大会还对该表各类所含成分和营养价值做了科学的分析;另外医药卫生展览部分展览了七十六种西药、四十四种中药、三十三种标本、图解等,同时还讲解了妇婴卫生知识,吸引了大量妇女观众。[16]整个文化棚成了群众的“学校”和“娱乐场”。
第三,展示科技成果,增强民众抗战胜利信心。展览会还是“成果展示会”。展会经常展示丰硕的生产与战斗成绩,民众看了各种科学教育与技术成就之后,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必定能够克服困难和争取抗战胜利。1942年9月,抗大总校举办教育成绩展览会,陈列了四个月来文化教育、整风学习、时事、策略教育、军事教育、政治工作、生产卫生建设等成绩,敌占区同胞参观后说:“八路军确乎有力量,有办法,二年胜利不是假话。”[17]1944年12月,晋绥边区战斗生产展览会展示了边区丰硕的战斗与生产成绩,战斗馆除有我方作战的四个沙盘和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大量战利品外,还展示了八路军和民兵自己的创造、发明及代用品[18];在生产馆中,农业展览品旁边的统计表说明了一年中边区农业生产和精耕细作的巨大收获,还有纺织成绩及各业工人的新发明与创造[19]。观展后,英雄代表们对抗战胜利均表现得信心满满。战斗英雄刘蔚英说:“这次看了展览会,看到了对敌斗争生产建设的成绩,咱们有这样大的力量,准备反攻不成问题了!”杜保元说:“看了那些东西,我们的胜利前途已看出来了,国民党不给我们枪弹医药,单独的也可以把日本鬼子打出去。”[20]可见,展览会上展示的种种科技成果,增强了民众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结语
展览会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科技传播方式,既是山西抗日根据地科技事业的缩影,又对根据地经济发展、民众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及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展览会作为科技传播平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如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传播的科技还是相对粗陋与传统,社会的封闭性导致科技传播的范围有限等。但无论如何,利大于弊,展览会对当时及后来根据地的科技传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传播模式与办展经验对当今会展业与科技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对晋绥边区的晋西北与晋西南、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区与太岳区的统称。
②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涉武左黎农展特刊(D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