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及其时代价值
2021-11-25张天华
张天华
(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随后,在第二、三章中围绕阐述科学社会主义,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性规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不仅有了新的发展且出现了深刻变化。在科学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并且有效地丰富了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更好地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应科学地吸收优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坚持这一伟大信念,使科学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523。一个新思想理论的出现,不仅要基于当时的社会实践,还要看到前人的思想成果。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由此诞生;其后,1601年托马斯·康帕内拉发表《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空想社会主义到18世纪发展为共产主义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现,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们深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理性、自由、平等、正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19世纪已不再单纯地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形态,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断加大的社会贫富现象使他们痛斥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他们看到了资本家对穷人的剥削。在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同时,他们还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圣西门认为最理想的制度是实业制度,在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劳动,按劳动获得报酬。傅立叶首次提出衡量社会解放程度要以妇女的解放程度为标准,主张建立和谐制度,把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宗法和文明四个发展阶段。欧文注重社会改良,提出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创立“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试验。
恩格斯在肯定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带有先天的局限性。首先,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从理性出发,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其次,只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苦难,并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的关键力量;再次,未能有效地发现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仅将完成未来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才人物”和统治阶级的身上;最后,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只有从头脑中生产出来。”[1]528因此,当时的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刚建立,资本主义大工业还未充分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还未充分显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还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运动还未充分展开;另外无产阶级还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经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练,这些不成熟的条件注定了空想社会主义从产生开始就是空想,他们只是在头脑中想象美好的蓝图,并不能真正实现。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渊源,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使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失去了支配地位,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797,科学社会主义有了哲学基础和经济学理论,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2]443以往的哲学家们,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容易坚持唯心主义,马克思第一次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引入历史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是一条新的探究社会历史的道路,解释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之间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性规律,并提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得以实现的主体力量,从客观存在出发,使唯物主义不仅在自然观实现了转变,而且彻底地在历史观上实现了转变。
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解析了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弄清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资本家对工人无情地剥削,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主义积累,财富越来越多地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越来越贫困。当两者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无产阶级发现用改良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改变自身阶级状况是行不通的,为了解放自己阶级斗争无可避免。剩余价值学说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学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3]212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中,科学地探究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必定要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带来资本主义的消亡,即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而无产阶级革命可以有力地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掉。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逐渐暴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生产行为不再是单个人的行动,而是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动,全社会逐步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伴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和生产出的产品理应是全社会共享,这种生产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实现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仍由资产阶级占有,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化的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它没有能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1]808,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矛盾聚集到顶峰,无产阶级革命必定产生,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了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来就没有过时,同样也不是教条和一成不变的,科学社会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今,科学社会主义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摆脱了俄国“城市中心论”的影响,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科学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虽有坎坷,但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取得了新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4]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虽有挫折,但一直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面对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我们必须坚信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真理,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2.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的灯塔,为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共产党人能经受住考验的精神支柱,是保持党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一直以来,正是靠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我们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指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化改革,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回答;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立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行了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实现,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默默无闻,坚持奋斗。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近代国情正确的革命道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来看,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一定要与国情相适应。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来看,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新的篇章。
一百多年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问世,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应如同其他社会制度,将其视为时常变革的社会”。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时刻闪耀着光芒,照耀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因此,要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