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策略
2021-11-24廖莉
廖莉
摘要:在幼儿园各个活动区,材料是实现区域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投放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时,老师要以丰富的材料为基础,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以为幼儿探索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手段,为幼儿提供探索支持;以合理的记录材料为辅助,不断改善材料投入的合理性、科学性,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引言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展优质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满足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欲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是重要的载体。 教师合理地进行材料投入,将有效地推动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关于科学活动材料投入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依照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的年龄相似,但心理素质呈现不同的特点,材料的利用意识也有很多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小班幼儿刚接触科学内容,对材料运用意识非常不足,教师应注意给幼儿准备直观的材料资源,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材料运用意识,教师应对科学区域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处理 小班幼儿在科学地域活动中有比较多的积累,可以创造性地活用地域材料。 教师应注意开展幼儿学习思维安排,提高社区活动质量,给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认知积累。 幼儿对科学缺乏积极的认识,教师要科学利用材料开展教学安排,为幼儿提供探索科学的途径。 小班排列游戏活动时,教师会给幼儿准备不同长度的彩色纸条,让幼儿先按颜色分类,然后按长短顺序排列相同颜色的纸条。 幼儿对彩色纸很敏感,小组成员合作进行了分类操作。 教师深入幼儿群体,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顺利分类后,教师请幼儿使用这些笔记编织器皿。 为了使幼儿有清晰的操作思路,教师首先让幼儿跟着编织。 幼儿掌握操作要领后,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操作,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的交流局面。 针对幼儿年龄偏低的特点,教师给幼儿准备比较简单鲜艳的材料,让幼儿先分类后进行编织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幼儿对游戏有特殊的兴趣,教师以此为科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调整幼儿的学习兴趣,成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二、结合活动目标
每次科学教育活动都有具体的活动目标,传统的活动目标以传授知识和掌握技能为中心,但自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以发展幼儿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的。
在以“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只是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而是如何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如何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以及与模拟声音材料的 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探索活动。 如果一个幼儿在选材上犯了错误,教师应该给幼儿犯错的机会,让他在试错中找到真正能发声的材料。 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在材料的投入和使用方面采取了“高级控制”的策略,从而使幼儿失去了探索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班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材料是基础工具,必须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在小班的科教活动中进行材料投入时,必须以活动目标为核心,结合幼儿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材料投入,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
三、材料难度适中,不宜太难或太易
根据皮亚杰“近期发展区”理论,幼儿最佳发展水平介于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 因此,投入科学区的材料难度也应该介于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成人指导下达到的水平之间。 换句话说,材料的難度必须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如果投入太多难的材料,幼儿多次努力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会损害幼儿的探索欲望,难以感受到探索的成就感和喜悦,长期以来对活动材料失去兴趣。 相反,如果投入太简单的材料,幼儿只需要用肉眼观看或试探一会儿就知道答案,活动材料的挑战性完全丧失,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消失。 那么,如何把握材料难度适中的“度”呢? 首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性投入活动材料。 《指南》对3岁至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不同领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以及相关的教育建议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说明。 教师应自觉学习《指南》精神,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向科学区投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必须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的个体差异投入材料。 在有共性与个性并存、同年龄段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考虑特殊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材料投入时不仅要满足大多数幼儿的兴趣,也要满足少数能力过强或能力过弱的幼儿的需要,并且要兼顾.
四、保证材料的安全可靠
在开展科学实验之前,需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可靠,以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将废旧材料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在实验操作环节,需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动态,避免幼儿吃实验中的材料。此外,还需要提醒幼儿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同伴和自己。最后,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各种应急措施,防止实验过程出现安全问题,例如在玻璃片或坚硬的东西上贴上胶布等。此外,还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保障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改革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特别重视幼儿与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通过投入有效的活动材料,使材料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材料能否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和真正的价值,如何有效地投入是很重要的。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入策略仍需要教师结合教育实验活动不断探索、总结,以提高材料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吉顺梅.探析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22.
[2]王晓敏.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原则[N].发展导报,2019-06-14(022).
[3]李娜.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