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庐剧的传承与发展
2021-11-24李青
李青
摘要:戏剧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庐剧则是中华戏曲宝库中的重要门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庐剧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重点对庐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庐剧,传承,发展,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庐剧被称为安徽的四大剧种之一,并且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安徽地区。与此同时,对于庐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顺利推进也是安徽省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庐剧传承,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以期能够运用较为合理的对策来促进我国庐剧的传承与发展。
一、地域风格
笔者通过对于我国庐剧所产生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到它主要的行程是在我国庐中地区而建立的,并以它为主向外辐射。因其流行的地域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风格。一类是西部庐剧,主要流行于皖西大别山区霍山、金安区、裕安区一带。这里民歌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有悠扬、高亢的山歌,有秀雅明快的小调,如:《花腔小调》《茶山新歌》等。而第二类是中路庐剧,主要是以周边的肥东、肥西等地渗透发展,并且地处江淮位置,经常发生一些洪涝灾害,造成了农民的收入差距,因此该地的庐剧的显著特征就是用悲凉的唱腔来进行演绎。最后一类是东路庐剧,在它的发展进程中主要是运用了多种道具,同时演员较多注重化妆,具有明显的水乡特色。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爱好戏剧的人多,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中青年专业人才少,90后、00后专业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在庐剧发源地的重点县也是屈指可数。没有人才,庐剧传承与发展都将成为一句空话,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迫在眉睫。
(二)创作与时俱进不够。从事庐剧作品创作创新团体和个人少,反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作品少,适应新时期广大受众审美的作品少,特别是如《山乡恋》《秋风里的小船》等易于表演、广受欢迎的庐歌类作品少。
(三)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戏曲传承发展,但各地的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戏曲进大中院校力度不够,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机制需要完善健全,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生动局面尚未形成。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戏曲教育工作,对中高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改善年龄结构状况。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戏曲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优秀戏曲创作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激发年轻人更好的投身于我国庐剧传承与发展工作之中,促进我国庐剧的可持续发展。
2.挖掘青年表演人才发展潜力。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重点地区的政策性公益演出要拿出一定的节目供庐剧演员或庐剧爱好者展示。
3.完善戏曲人才保障机制。通过从业人员福利待遇落实,营造更优良更纯粹的戏剧创作环境,激发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创造出更贴合人们实际的精品剧目开辟出更宽阔的道路。比如扩大职称评审范围,支持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戏曲相关工作的人才申报和评定戏曲类职称。同时,鼓励社会团体、社会资本等对戏曲武功伤残、患职业病等特殊人员进行救助。
(二)强化繁荣局面的开拓力度,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1.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建立剧本创作的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广大戏剧爱好者立足生活实际,多创作一些反映实际生活的作品,多创作一些反映群众心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多创作一些易学、易演、易推广的作品。
2.支持戲曲演出。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根据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为群众演出。把下基层演出场次列为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文化服务部门考核指标内容,把下基层演出作为中高等院校戏曲专业学生的青年志愿活动内容。
3.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戏曲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把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作为文化基础设施一项重要内容,把简易戏台纳入乡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范围。鼓励文化馆(站)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
(三)推动传承创新深度融合,走创造性发展道路
1.提高大众参与度。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要把庐剧的宣传推广普及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动员民众群体,尊重当地人对庐剧的看法,切实汲取民众的草根智慧,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立足各地实际,推动庐剧与旅游以及康养、文化等产业融合共赢发展。
2.发挥专家作用。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增加行业内部的艺术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把脉问诊,定期选派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青年戏曲人才到院校和剧团学习,培养出当地的“土专家”。
3.促进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齐头并进。剧目方面,庐剧的改编首先应做到内容的新颖,贴近现代化的生活;其次可以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改编古代历史题材。与此同时,在表演形式上也可以有一些创新。如庐歌就是庐剧表演形式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也不难看出,庐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庐剧的发展困难较多,压力较大。在我国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如何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庐剧是我国相关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庐剧从业人员,高度重视的事情。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庐剧传承与发展,就需要从实际的现状出发,从历史渊源和兴衰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来有效推动我国庐剧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涯.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庐剧艺术传承[D].安徽师范大学,2020.
[2]陈舒婷.皖中地区庐剧音乐的艺术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1-46.
[3]伍梦尧.我国庐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63.
[4]汤夺先.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2).17-24.
[6]张书圣编.霍山历史文化丛书 淠衡庐声[M].合肥:黄山书社,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