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育人:大学生“键盘侠”现象透视分析及引导傅耀茗
2021-11-24刘旋周志猛万寄昆吴牧凤李逸凡许志勇
刘旋 周志猛 万寄昆 吴牧凤 李逸凡 许志勇
摘要:当代大学生“键盘侠”是在“互联网+”为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本课题小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于大学生“键盘侠”的特点,现象和成因进行分析引导,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具体到每位大学生言行合一,价值评判,理性与感性并存等诸多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提升自己,多参与到实践中来,对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和培养能实现祖国伟大复习的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育人 大学生“键盘侠” 现象 分析 引导
“键盘侠”在2014年6月4日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一文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变迁,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憧憬着自由不受约束生活。这一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络言论发表的随意性以及主观性很强,一旦网上言论与他们意见发生冲突,很大可能将催生“键盘侠”的产生。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课题小组采用了调查问卷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咨询课程老师和咨询有关专家,课题组制作了调查问卷,从此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认为“键盘侠”这一现象是存在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提升自己,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全中国各界人士需要关注的。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我们针对目前大学生“键盘侠”这一现象作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型引导思路。
一.大学生"键盘侠"时代背景
自1994年4月20日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27年过去了,我国全面进入互联网社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狀况统计报告》[1]勾勒出当代网民特征: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86亿,即时通讯用户规模达到9.83亿,网购用户规模达到7.92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7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占50%以上,学生网民占21.0%[1]。
现今大学生群体是在“互联网+”浪潮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网民的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然离不开手机,从微信、QQ到微博、抖音、b站、淘宝等等,这些手机应用已经涵盖了大学生社交、娱乐、学习以及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而高频度的网络渗入势必造成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另一重心。时代浪潮下,“互联网+”带来了许多福利和便利,也给青年大学生和国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大学生们能否利用好网络,在虚拟与现实中平衡好自我发展的道路,社会监管平台能否真正意义上做到净化网络环境,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值得课题小组们深思。
二.大学生"键盘侠"特点
1.三人成虎的盲目性。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相信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三五成群,盲目跟风,且这种行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传播性。大学生们常常打着青春正义的旗帜,不论是对某一网络事件发表过激言论,还是自身观点被反对等,都缺乏自己理性的分析和个人的思考,太过浮躁。“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或是受侠义玄幻小说的影响,又或是某些社会人士的蛊惑,大学生们常常被他人利用,成为他人“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的帮凶。
2.大众心理的不平衡。
“键盘侠”本身的定义并无对错之分,当然社会上的“键盘侠”往往都是带有贬义色彩。而大学生“键盘侠”以惩恶扬善为制高点在网络上侃侃而谈,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却有明显双标的行为。近日的河南灾情,收到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持和捐赠,明星们也纷纷捐款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然而有人轻描淡写地认为,明星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罢了。将明星的志愿行为视为分内之事,没捐少捐,捐了没说捐了说了都会被骂上微博,这些无外乎也是一种道德绑架。某些群体占着“我穷我理”的标准,实际上也是心里差异的表现。
3.个人认知的局限性。
对步入社会之前的大学生们而言,保护“弱势群体”,惩恶扬善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们的行为准则,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巧舌如簧”,然而大学生“键盘侠”由于个人认知和社会阅历的局限性,缺乏法律修养,对待网络上的问题很容易片面化处理,被人引导利用。
4.有恃无恐的无脑黑[3]。
网络上常常能看到键盘侠的身影,不论什么事件似乎他们都能“插一脚”,他们往往“敢说敢言,不计后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仔细了解弄清事件的真实经过就肆意发表自我看法,这种不需要成本,不用承担责任让极具“正义感”的键盘侠们有恃无恐,畅所欲言。
三.大学生"键盘侠"现象分析
为了更深层次地分析大学生“键盘侠”的成因并有效净化网络环境,课题小组采用了线下访谈、线上交流、查询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键盘侠”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到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键盘侠”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看法:
注:影响程度的强弱以分值形式体现,分值采用十分制。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看,促成“键盘侠”的原因如下
1.受不良风气影响,从众心理趋使。
大学生正在完成从学生到社会的一个过渡,自身人格不断完善,价值观、政治观也逐渐成型,但是在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下,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对于步入社会的人来说较少,往往非常容易在网络营造的舆论环境中下意识地跟从大众。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键盘侠“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前,其对于特定事件的态度往往是摇摆不定的,就拿江歌案为例,通过采访在江歌事件网络评论下的“键盘侠”得知,从众式”键盘侠“在其中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发泄在刘鑫身上的愤怒并非全部来自于对刘鑫经历的心痛与愤怒,评论里表达的态度也不完全是他们在刚看完新闻时的态度,他们随着不断翻阅他人的评论,逐渐接纳了他人的观点,被大部分人的态度所同化,在从众式”键盘侠“的自我认知里的经过了思考而做出的个人行为,恰恰是从众的体现。
2.基本国情下,负面情绪的宣泄
中国在转型期显现出来的社会矛盾与民间人民之前产生了一股戾气,这里仅以大学生为例。很多大学生将对现实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宣泄在互联网中,这也是导致网络暴力泛滥的原因之一,这种负面情绪来源于考试压力、求职压力、情感失意、与人交往等方面。而大学生们通过网络宣泄自身情绪,当负面情绪被恶意放大时,为网络舆情等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
3.虚拟网络下,多元文化[4]的冲突使媒介素养缺失
“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人人在网络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没有现实社会中的高低贵贱之分,人人言论自由,甚至“口无遮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转型期,多元文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的碰撞一触即发。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5]。而对当今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一出生就置于互联网的环境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潮流下,反精英、反权威的民粹主义思想深入部分大学生的内心,这种平民价值理念使得大学生内心中充斥着矛盾心理。或是出于情感的共鸣,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边缘人心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愈演愈烈。不仅仅是民粹文化,西方文化中及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或是个人英雄主义、拜金主义等也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崇洋媚外的思想运动,当这种非理性的表达充斥于大学生群体中,活跃于网络中,“键盘侠”的出现也就应时而生了。
4.法律意识淡薄,应试教育下的道德缺陷
大学生们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基本不会去学习与高考无关的知识,相应的法律知识匮乏。而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知都停留在自我亲身经历的感知上,导致其法律意识十分薄弱。在互联网不断更新迭代下,人民对于物质追求越来越多,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国人的传统道德失范愈发严重,国民素质不良发展。在中国某些大学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系里几乎没有有关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是应试教育缺陷的体现,也是有关高校育人成才的重要课题。由于大学生们法律意识淡薄,明辨是非能力弱,然而自身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度较高,使得大学生“键盘侠”行为持续增多。
5.网络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制度还存在某些漏洞,比如未实名化等,所以有让很多人钻了空子。1993年彼得·施泰纳的一幅漫画中指出,在互联网上,你的真实身份无人而知。在VR(虚拟现实)里,你的身份具有隐蔽性。因此,键盘侠们就可以永远隐藏在虚拟社会中,站在道德制高点“挥斥方遒”。网络奖惩体制的不完善助长了大学生“键盘侠”的不良风气,这也是大学生“键盘侠”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大学生"键盘侠"引导及高校网络育人任务
2014年,《人民日报》在《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一文中说到,如今万物互联的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成为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必定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面对热点热搜事件,我们不能陷入一个怪圈:人人在网络上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行动的矮子。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对自己和别人设置两套截然不同的道德标准,那么這个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而青年是一个国家最朝气蓬勃的力量,加强和优化对大学生“键盘侠”的教育和引导,对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和培养能实现祖国伟大复习的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1.汲取先进思想,勇立时代潮头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多读书多看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理性思考,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键盘侠”的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加强自身道德认知学习,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造过硬本领,以小我之力成就大我中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不懈奋斗。不怕吃苦,具有实践精神和责任感,将自身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 媒体需要真实报道,不传谣不误导
在这个网络媒介时代,追求流量是大部分自媒体公司的共同目标,这导致很多自媒体公司为博网民眼球对事件进行过度报道,没有立足于现实,可以说某些媒体的过度报道为大学生“键盘侠”的产生推波助澜。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热血,但因为其自身经验的不足、对事件的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某些人或者某些文章的蛊惑而发表过激言论或做出过激行为。因此,作为依靠网络发展的自媒体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事件进行真实的报道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媒体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任何言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或者是某个公司,更多的是引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风向。
3.完善相应规定,提高成为 “键盘侠”成本
完善法律法规,剔除“键盘侠”夹缝生存的可能,将“键盘侠”扼杀在摇篮中。我国目前对于“键盘侠”仍没有清晰的定义,且“键盘侠”现象产生的恶劣影响,相关治理的法律并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空白的状态。所以落实当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确实遏制“键盘侠”现象刻不容缓。实施网络实名制度,提高违法违纪成本,净化网络环境,赏罚分明,真正意义上让大学生们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4.高校网络育人及立德树人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发展相融合,网络上下保持一致,加强网络上正面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现今青年大学生在网络平台通过微信、QQ,微博、知乎、贴吧、百度、b站等进行社交和学习。高校需要多提供积极阳光向上、蕴含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资源给大学生。大学生们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提升自己,多参与到实践中来,对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和培养能实现祖国伟大复习的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五.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冯方."键盘侠"现象的透视及引导-基于20名在校大学生访谈的梳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10):91-97.
[3]贾浩雨,刘博."职业黑"与"无脑黑":网络键盘侠行为认知[J].东南传播,2020(07):110-112.
[4]邓榕.多元文化视域下网络暴力的本质、成因与文化对策[J].求索,2015(05):183-187.
[5]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05):11—13.
作者简介:
傅耀茗(2002.05),男,重庆市开州区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
刘旋(2001.03),女,江西省瑞金市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
周志猛(2001.12),男,江西省吉安市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
万寄昆(2003.01),男,江西省上饶市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
李逸凡(2002.08),女,江西省赣州市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
吴牧凤(2002.08),女,江西省景德镇人,汉,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