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役女性冰雪运动员职业发展分析
2021-11-24孙靖雯
摘要:由于冰雪运动的社会普及度不高、运动员培养模式单一,而且女性相较于男性存在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处于弱势。本文以中国退役女性冰雪运动员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她们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美、日等国家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经验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为运动员的自身发展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退役;女性冰雪运动员;职业发展;就业
在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中,女性运动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女性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却令人担忧。由于女性运动员相较于男性存在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其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处在弱势,急需得到社会关注及政策的扶持。本文以中国退役女子冰雪运动员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她们退役后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表现,以期为女性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提出一些有益参考与借鉴,期望为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的延续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退役女子冰雪运动员职业发展基本状况
长期以来,中国冰雪运动员培养体系是一种“金字塔”的层级形式,只有少数、具有顶级竞技能力的优秀运动员才能进入到塔尖层面,才能代表国家参加重大国际级别的比赛,淘汰下来的运动员则继续留在各省市运动队发展,直至退役。根据调查对象和研究目的,本文制定了中国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20份。并通过邮件、电话或者面谈等方式与相关人士进行联系,通过他们了解中国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前后职业转变的相关现状、就业情况等。
女性冰雪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一般在16—20岁,不同的运动项目会有差异。一般来说,运动员会在认为超过了黄金阶段后,身体、竞技状态下滑时选择退役。通过调查,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之间,共占81.9%,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退役人数较少,分别占4.8%和13.3%。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方向并间接影响了就业机会和质量;调查发现,高学历的女性退役冰雪运动员人数较少,本科及以上仅占15.2%,主要集中在中专学历,占比为56.2%。另外,省市级运动队的女性运动员在退役时,从事冰雪专业训练的年限大多数集中在10-16年之间,16年以上的占比4.4%,从事专业训练年限10年以下的运动员人数最少,占比3.3%。
二、中国退役女子冰雪运动员职业发展分析
对中国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之后期待再就业的职业类型调查显示,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如省市体育主管部门;进入教育系统担任体育教师;或者担任体育教练员,还有11.6%的运动员选择了自主创业,其中前两项之和占比56.6%。到体育主管部门工作是运动员的首选,如杨扬、申雪等世界冠军,这说明多年的运动生涯经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出台各种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学习的政策,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把退役后成为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有11.6%的运动员选择自主创业,如著名的花滑运动员庞清成立了冰上艺术中心,说明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各种自主性创业行为,对其他运动员退役后职业类型的抉择也会起到激励效应。
近10年来,中国消费结构呈现升级态势,民众展示出对教育领域、娱乐性消费产品的极大热情,2015—2019年,人均消费水平从18929元提升到27563元;不考虑价格因素,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8%。经济实力的提升促使民众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体育带来的身体健康优势让民众增加体育类消费产品的支出,这不仅成为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中国退役女子冰雪运动员就业状况和问题
目前中国女性冰雪退役运动员就业的主要途径包括:政策性安置、进入高校深造、自主择业和其他,但是能够享受政策性安置进行就业的女性冰雪运动员少之又少,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塔尖”上的少数优秀运动员,她们在体育赛事上取得过优异成绩,达到了政策上的硬指标。另外,许多女性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后选择合适的领域实现再就业。但是能在高校就读的也是少数高层次优秀运动员,如第25—28届奥运会中夺冠的女性运动员超过半数选择进入高校进行继续教育。1大部分女性冰雪运动员在退役后或因个人能力不足无法考取理想的院校,或因名额不足而无法实现高校进修的职业发展发展目标。
虽然近几年体育类消费产品呈现上升的态势,除了北方城市外,南方很多城市也都建设了室内滑冰场、滑雪场等冰雪娱乐场地,但是无论从建造费用还是日常保养来看,冰雪运动场所的花销都是巨大的;从数量上来看,冰雪类体育馆占比不大。此外,开展冰雪运动项目训练的学校较少,有条件的学校一般只开设滑冰课程,滑雪课程几乎没有。女性冰雪运动员退役后,即使安排工作到中、小学任职,也无法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浪费了自己的专业。冰雪运动的全国普及率要低得多,社会需求量也就较小,所以退役女性冰雪运动员在专业项目上再就业的竞争力不占优势。
四、国外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为退役运动员提供了人性化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多种类的体育保险和完善的俱乐部形式,运动员职业转化保持良性循环。取得过优异成绩的职业运动员在社会上会有更高的地位,可以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或投资;业余运动员通常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竞技体育仅作为自身的一种爱好,当他们竞技能力衰退时便会放弃体育比赛,转而继续自己原本的工作。2日本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之间的课程必须按照学校要求学习,通过考试最终毕业。对于考核不合格或无法顺利毕业的人,即便体育成绩优异也会取消资格,无权报名参加体育比赛。所以,日本学生在保证体育训练的同时格外重视课程的学习,不会因为锻炼放弃学习的时间。由于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问题。3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的经验,我国应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角度建立培训体系,为运动员的自身发展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彤,侯艳伍.中国女性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對策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28(1):94-97.
[2]王铭聪,陈伟.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209+211
[3]白银龙,舒盛芳,聂锐新.日本备战东京奥运会主要举措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89-96.
作者简介
孙靖雯(2003-),女,满族,天津市人,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