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保护探讨

2021-11-24邢宇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文化繁荣发展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和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化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就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和保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保护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劳作和智慧的结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古代中医技术、传统戏曲以及民俗文化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对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的展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和保护产生了较大的威胁。本文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强化其保护措施。

1、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现有的非遗传承人员数量不足

由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工艺性,需要传承人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增加一定的困难。根据我国颁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60岁以上,存在老龄化严重的问题[1]。另外,还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家族之间传承、甚至只传男不传女的现象,造成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数量少之又少,直接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逐渐消亡的问题。

1.2数字化技术存在落后的问题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逐渐消亡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对其再现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意识到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处于非遗保护的数字化初期时代,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从事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为非遗保护工作增加难度。另外,我国非遗文化数量和种类多、分布广泛,许多非遗文化都保存在没有被开发的山区或者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因为不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保存的比较良好。但是同样也存在鲜为人知的问题,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都用在我们已经知晓的非遗文化方面。导致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工作整体上受到制度、资金以及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再现和保护方法存在单一性的问题。

2、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保护措施

2.1加强数字化管理,提高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工作效率

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工作主要是利用影像、录音、文字以及数字化多媒体等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收集和记录,从而建立系统化、真实性的非遗文化数据库。虽然当前图文扫描、三维扫描、运动捕捉以及云盘储存等数字化技术相对比较发达,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大,地区分布范围广,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和复杂[2]。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其数字化管理,各地区要建立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部门,并且所有地区相关部门要建立相互联系和沟通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工作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管理,将各自地区现存的非遗文化进行收集和记录,然后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个完善的非遗资料数据库。并且各地区应该制定非遗文化保护制度,从而使得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工作具有法律保障,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2.2利用数字化技术,规范非遗文化分类标准以及检索技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类型丰富多彩,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主要分为:民间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传统美术、书法这六大类[3]。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工作中,我们要根据非遗文化的内容将其进行规范化的分类和检索,为非遗文化再现和保护工作人员提供具体的标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充分实现非遗文化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随着非遗文化数据库逐渐扩建,人们对非遗文化检索需求的增加,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对非遗文化检索技术的管理工作,提高非遗文化资源检索的功能性,将非遗文化资源在互联网中产生较强的关联性。比如,在以往传统的非遗文化检索中经常出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在人工注释中,检索内容也存在不够准确的缺陷。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文化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不同的类别整理成规范化的非遗文化检索系统。另外,还要根据非遗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非遗文化的演变时间、相关地区、内容形式以及表现形式和涵义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描述和介绍,方便更多的人进行检索和查阅。

2.3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文化进行再现

当前我国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逐渐发展成熟,我们可以利用VR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互联网上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三维动态展览馆,让更多的人在线上就可以观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向我们身边的人传递非遗文化知识[4]。另外,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AR技术进行重建和修复。比如,因为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影响受到损坏的历史性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管理人员通过先进的AR技术,将已经存在消亡的建筑进行重建和再现,也增强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4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我们对非遗文化物质的需求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又依赖于数字化技术,而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非遗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图片、录音等数字化技术,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途径。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的世界奥运会中的开幕式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向世界人民展现出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充满民族特色的京剧、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汉字唐诗等等,将不同类型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幕式中展现出来,然后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和推广到全世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和保护工作,既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和尊重,也是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文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和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使其再现和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昌敢.体验经济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策略探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01):25-31.

[2]曹琪琳,赵忠波.基于數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保护[J].戏剧之家,2020(29):207-208.

[3]田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创新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08):81-86.

[4]郭巍,梁徐静.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4):96-99.

作者简介:邢宇航(1992、1)女,汉,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