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浅析林
2021-11-24朱鑫
摘要:对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回答是判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庄子思想由于其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而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笔者认为笼统地把庄子思想归结为“唯心主义哲学”有失妥当。实际上,庄子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在其中。
关键字:庄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道
对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回答是判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世界的本原是“道”,“道”仿佛是一种抽象物,既不能被感知察觉,也不能被理性认识,只能用直觉去体会。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学者认为“道”是以精神或者说是思维的方式存在的,因此,他们把庄子的思想归结到唯心主义阵营里面。笔者认为这并不完全准确,庄子的思想中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还富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万物之本—“气”
在庄子这里,“气”具有三种特点。首先,“气”与“道”一样,都是万物本质的体现,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即都是不具有差异性的“一”。庄子认为:“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十分强调世界万物存在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老子是以“道”来论证万事万物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而庄子除了把统一性归于“道”之外,认为“气”也具万物统一的特性,如在《知北游》中提到:“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其次,“气”是“道”与万物得以连接起来的具体煤介,它使万物与“道”联系起来成为可能。在庄子这里,从某种程度上说,“气”是构成万物的具体的存在。再次,“气”是事物产生与消散的根源。庄子认为生命的产生是由于“气”的聚集,生命的死亡是由于“气”的消散,“气”离合决定万物的生灭。“气”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生存,正所谓“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万物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离合,并没有什么灵魂的存在。同时,生命的运动也是由于“气”的作用。《知北游》中提到:“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耶”。可以看出,庄子不仅把世界的本原“道”“气”看成是物质性的存在,也强调了“气”自身的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规律性,这与唯心而动恰恰相反。
二、世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庄子的书中也透着“运动”这层意思。根据庄子“合则成体,散则成始”,“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判断,庄子认为生灭取决于气的离合聚散运动,是气的运动决定了事物的形成或消散。且庄子在《秋水》中也提到:“道无始终,物有生死,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为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万物都一样,都在变化,有始有终。从这一点看,庄子虽然不承认“道”是会变化的,但是坚持了自然万物运动的绝对性。同时,庄子也进一步坚持了万物的运动并非依靠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在主宰,而是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他说:“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道”是无欲无为的,或者说天地是无欲无为的,其相合是没有目的性的,但是其相交后便产生了万物,而万物如何运动并非是“道”的控制,完全是事物自己在运动。最后,庄子虽然没有明确说出运动变化不能离开物质,但是他的言论里已经包含了这层意思。“道”的运动产生自然万物,“道”作为产生万物的根本,它是不变的,而变化的是由“道”产生的自然物,自然物会不断变化。“变”必须有承载它的物质,否则就无从发现它的变化。庄子不仅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他同样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他说“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义徒”,时代的兴替都是社會中的自然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庄子的运动发展观有着辩证法的倾向。
三、世界是无限的
对于时空有限或无限的思考是判断唯物主义倾向或唯心主义倾向的依据之一。时空有无开端,即世界有无开端,承认世界有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一开始就不是物质的,是某种神力的作用。就庄子来说,从空间角度来说,他曾说过“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且在《逍遥游》中,庄子借棘之口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在郭象的《庄子注》中对庄子的世界观也有过解释:“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宇宙有上下,但是宇宙没有穷尽的边界。因此,很明显,庄子认为时空是无限的,世界也是无限的。从时间角度来说,庄子认为:“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从古至今的时间都没有开端,也没有末端。他还说:“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凡事都有其根本,但根本的背后又有其根本,如果要追究下去,那是无穷无尽的,凡事也都有结果,但结果之后还有结果,也是无法追究到最后的。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从此处看,庄子认为时间具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特点,即时间无限。
庄子用他的方式证明了时空的无限性,拒绝有神论,具有辩证法色彩。
四:结论
庄子认为“道”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而存在,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精神而存在,具有物质性,也否认了上帝和神创造了万物、支配自然界。庄子思想中含有辩证唯物主义元素,但由于其理论唯心主义色彩过于浓烈,尤其受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影响,因此读者常常会忽视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元素。只关注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而选择性忽视其辩证唯物主义倾向部分是不准确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中国哲学史(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78.
[2]杨建峰.庄子[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77.
[3]杨建峰.庄子[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203.
[4]杨建峰.庄子[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159.
[5]杨建峰.庄子[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106.
[6]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中国哲学史(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80.
作者简介
林朱鑫1996年,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