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

2016-10-29孙梦舒

2016年29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

孙梦舒

摘要: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的时候,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关键词: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感性直观

一、引言

马克思一生中的全部思想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与马克思自身的研究探索是分不开的。此外,马克思思想之外的一些领路人在这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不乏马克思的老师、对手,还有马克思的战友和合作伙伴,而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早期思想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思想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一个经典的命题,学界基本的共识是马克思是站在费尔巴哈的肩膀上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由此可见,费尔巴哈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把握马克思进入费尔巴哈思想的原始语境是分析马克思思想形成史的一条路径。

二、费尔巴哈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费尔巴哈对于德国思想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影响了整整的一代人。费尔巴哈的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两个核心词汇概括——自然和人,其思想的价值取向是人本主义,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中所渗透的异化的逻辑影响了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和巴黎时期的思想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诞生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些著作,但是随着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接触,马克思逐渐的发现费尔巴哈思想中的局限性,并在《神圣家族》中对唯物主义史研究的基础上,把握了唯物主义的实质,发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困境,从而创作了《费尔巴哈提纲》这部马克思主义上的经典性著作,转变了对费尔巴哈的学术态度,开始反思费尔巴哈思想的问题,与费尔巴哈进行了最后的道别。因此,《费尔巴哈提纲》就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思想转折点上的著作,从中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是一个不够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半截子唯物主义者。

三、费尔巴哈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只是感性直观

以前我们所说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他们的主要缺点是: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也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从能动的方面出发,然而也只是抽象地发展了此思想,因为唯心主义无法从本质上去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费尔巴哈想要研究是与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 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概括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局限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缺少能动性的因素,而这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最大的局限性,我们知道在唯物主义史上唯物主义主要有四种形态: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它们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在于超越了之前唯物主义缺失“人”的特点,回归到了人本身去把握世界,这是它的创举,同时也是影响马克思思想最根本的地方,回归人本身是那个时代的任务,但是费尔巴哈的回归只是回归到了人的感性层面,而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地方在于人是一种理性动物,是理性让人成为了万物的灵长,因此,精神性,即能动性是人的最根本的特点,费尔巴哈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也只是抽象的理解,并没有把人的能动性之于现实世界的工作上升到核心的层面,轻视在理性指引下的实践工作,所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一种感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我们还可以看出费尔巴哈不理解实践的意义,虽然费尔巴哈是在以人的感性作为把握世界的根本,但他根本没有找到解释世界的关键因素,对于人的理解也是有局限的。但是我们要承认,费尔巴哈发现人的中介性因素,转变了视角已经足以在思想史上标注姓名,对于实践的轻视带来的是不能合理的解释社会历史,陷入了另一种的唯心主义特点,从人的某一个因素出发解释世界,而这是马克思批判的。

(二)费尔巴哈在现实中回到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这在现实中回到了唯心主义。他并没有意识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并没有对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而是撇开了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理解为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他把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对人的本质的经典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马克思超越其他思想家的地方。马克思把社会性理解为是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的本质要么是自然人,要么是经济人,都是局限在人自身谈自身,而马克思打破了这个视角,通过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即他人谈自身,这种视角的转变在我看来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地方所在。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就在这里,费尔巴哈表面上通过宗教中的爱联系每个人,但是这种爱背后所渗透的还是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虽然他也谈类概念,但是这种类是依靠爱不是依靠现实的、外在的东西而达到的。费尔巴哈主张用“爱”来解放人类,这种空谈本身就是贫乏而肤浅的。恩格斯有言:“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正因为费尔巴哈在现实中回到了唯心主义,他才无法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批判费尔巴哈的重要意义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人们生存其中的现实世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审慎和批判的态度,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超越当下的种种不完满的状态,改变现实的不同种类的困境,而是追求当下世界的一种比较完满的理想未来。另外又因为,我们每一代人、每一群体、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显然,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哲学(这已是一种无须赘述的理论事实)的话,那么这些现实世界都应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对象的题中之义,也就是说,每一种具体的现实都应该接受批判,都是一种需要改变的对象。马克思哲学革命就拥有了世界的和历史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单纯的局限于某一时代、区域或者阶级中。对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的成熟时期的名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明显地,作为一种改变现实的运动,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具体实践样态——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五、结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而才能更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整意义,最终才能更加“圆融”和统一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改变世界”之要义。并避免一些无须有和不必要的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困惑和谬误。(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3).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浅析费希特的知识学三原理
认识“合法马克思主义”及列宁对其的批判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
观念的唯物主义是唯心主义的特殊形态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