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纵论

2021-11-24夏琳云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传统文化

夏琳云

【摘要】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频率越来越快,人们所能接受到的信息类别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海量信息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以及意识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如果人们的自主意识不强,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些思想甚至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如何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向着更加健康、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可针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一些美学内涵,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相应的引导,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现代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57-02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文化体系,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人們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中,传统意识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传统文化思想的美学内涵的认知直接促进人们的思想意识完善。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加健康的思想文化以及精神面貌,可以向大众传输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美学内涵,让人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导向。

一、美学思想的内涵分析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出于自身的一种生理本能,主要源于美可以使人们情感愉悦。一般来说,美的概念是包含两层含义的,一是外观形式的美丽美观,二是与善良含义类似的。在部分古代的哲学家们的观点中,美的本质在于理念上的认知,只有真正理解到了美的概念才具有客观意义。对美学思想内涵分析,需要以人作为载体,参照一些其他客观物体,主要源于人是一种非常感性的生物,对于美的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存在主观能动性,不同个体的美学意识存在差异。例如,某些人认为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就属于美,在这个范畴之内,再对相应的事物进行不断的筛选,选取出人们认为美的事物即可,且将这种美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从中得到更多愉悦感,让人们在对美的鉴赏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美学思想的传播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是直接相关的,其对于人们整体素养的提升以及人生未来的导向十分重要。从宏观方面来看,美学思想的传播和具体内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颇具价值意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人民的力量,而人民的素质则决定了人民力量的大小。为了保证国家和民族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美学传播过程中,要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美学内涵,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人们进行传播,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正美学内涵。

二、自然之美,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获取自由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所衍生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是重要外在产物。中国人历来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与西方国家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做一个对比,西方国家所讲求的理念是以人为主体,往往忽略了自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主要指物质世界,而非一种状态,它非常侧重直觉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从自然中获取认知自由与人格独立,以摆脱世俗的束缚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帮助人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儒家的自然观分析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比较重视“仁”这一最高人格境界。在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将外在的道德准则内化为人性的自然欲求,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本质上便是一种自然之美。一方面,自然观外在的体现在于以真为美的人性自然,强调人性,要求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在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获取可使自我发展的有利条件。儒家认为,要想达到这样的道德自由感,首先要进行教育和训练。不管是天子还是庶民都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才能够意识到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才能顺应自然发展的条件,不断地提升自我。其次,要讲究事物的原理,要求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高尚的品德,应当顺应人性,不能束缚人性,在这个过程中,要追寻最真实的自我,获取最真实的感受,真诚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二)道家的自然观体现为一种审美自由

道家对自然观的理解体现为一种审美的自由,它追求的是随心所欲、无为而治,认为自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顺应、一种人生境界。

通过对庄子的一些著作分析中可以得知,他们认为真正的快乐,是去掉形体上一切束缚的快乐,真正的荣誉是抛弃一切美好的荣誉,所讲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随心而活、随心而欲的生活,要求解放人的天性。只有人感到自由和舒适,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美的内涵;只有达到了真正自由状态,居民才能够意识到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娱乐,通过欣赏事物的美达到内心的快乐。

(三)佛学的自然观体现为一种修行顿悟

在中国古代,影响比较大的另一种思想是佛教思想。自佛教传入到中国以来,就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追捧。在佛家思想中,强调的是内心体验的心理知觉,要求自然与心灵之间要进行完全的互通,不受到任何的阻碍。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思想是天地人格在其微的一种本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应当顺应世间万物法则、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只有这样,人才能够在特定的位置上去感受其给自身所带来的一些美感,以其为导向以人自身为对象的反思性思维,并不是以自然为对象的认知性思维。自然界不是外界的衣服,而是人内心情感的有机感性,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在不同的位置感受自然,达到不同的审美境界。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境界主要来源于自身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感知,因此,若是想要达到特定的审美状态,必定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三、静态之美在于自身的独处中净化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内涵不只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更体现在外界环境之中存有的静态自然美,讲求内心的镇静,体现人格修养的方法与思想情感的统一。

(一)儒家讲求通过内修已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

通过分析儒家思想,可以得到,在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讲求“静”。只有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达到至善的情感境界。一般来说,儒家将止定看作是静的逻辑前提。一个人要想达到内心真正的静态,就需要停止或者入定。通俗來讲,便是要求某个人在静观和静坐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一些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然后对反思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总结分析完成以后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以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这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成来说,影响颇大。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三省吾身,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且进行及时的改正,有利于让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道家强调凝神而去智,虚静无为而通于万物的心灵状态

道家所强调的“静”是要求人们在“静”的过程中达到去除内心杂念,全神贯注的一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首先要抛出一切功利心,考虑自身的人生,解放自身的思想意识,理解人生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对于某一件事物的态度,可以摆脱和抚慰一个人在竞争压力之下的疲惫,保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另外,通过特定的心理过程,在宁静的思绪中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活动的意义,保障各项工作更加贴近生活。

(三)佛教通过冥想静修来达到心静的境界

佛家思想中非常讲究冥想和静修,要求修行者断绝与外界欲念的联系,摒弃心中杂念,将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自身的心性。想要超越自身对某些事物的欲念和追求,可通过洗涤自身心灵来追求高尚人生品格。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完善。其中,儒家、道家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影响相对来说,比较深刻,所以在当代为了让人们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意识,可以通过传输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美学内涵,让人们充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含义,从中获取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本文也针对一些传统的思想文化展开了相关的论述,希望可以给我国国民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谷利民,李瑛.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美学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4):33-34.

[2]涂途.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从鲁迅的美学思想谈起[J].美与时代(下),2015,(02):10-14.

[3]匡迎辉.“和声”之“雄浑”——百年中国合唱与美颂关系的文化、美学解读[D].暨南大学,2014.

[4]张秦.林语堂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阐释中的美学意蕴[D].安徽大学,2014.

[5]孟慧清,孙立涛.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08):10-13.

[6]殷玉静,蒋振刚.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美学思想[J].作家,2010,(12):277-278.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