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刑侦类网络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规律

2021-11-24邵一张婉宜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邵一 张婉宜

【摘要】 刑侦类网络文学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更加适应读者的需要。刑侦类网络文学作品以其通俗易懂,人物形象丰富多变的特色吸引着大量读者阅读。这类作品突破了以往受众对刑侦类文学中人物的刻板印象,带有更强的个性特征。本文以《法医秦明》为例,从刑侦类网络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规律以及影响形象塑造的因素。

【关键词】 刑侦类网络文学;人物形象;《法医秦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新时代辽宁形象的文化表达与艺术建构研究”(项目号:2020JYT12)阶段性成果;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影像建构与传播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Q202006L)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网络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在收获了大量的“书粉”的同时,也受到影视制作者的密切关注,相关影视作品的改编层出不穷,使网络文学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被更加广泛的传播。究其原因,在于网络文学的发展基于市场和读者,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连载作品中,读者的反馈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让作者及时调整写作方向,发现文章中人物,情节等的问题并加以修改。因此,网络文学能够更迅速的展示当前社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流行的文化思想,这种对社会发展变化机敏捕捉的特质,突出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刑侦类网络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往往更加鲜明且具有特色。本文以《法医秦明》为例,分析网络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规律。

一、女性形象的多面性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逐步提高,追求男女平权成为了现在的热点话题,这种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影响着网络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在《法医秦明》中,许多女性角色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她们在男女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男性角色的“附属品”,她们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重视,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也就促成了后面一个个意外的发生。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兄弟谋杀案”就是由于丈夫怀疑妻子与自己的弟弟偷情,继而起了杀心,引发惨案。反观妻子,她过得也并不快乐,糟糕的夫妻感情和混乱的生活都间接促成了凶案的发生。这其中的女性角色虽然不是凶手,但却是凶案发生的根源,通过一个个案件背后的惨淡故事来对当代社会进行一种警示,女性并非男人的从属品。[1]《法医秦明》并不是单纯讲述一个个的故事和凶杀案,观照现实,揭露人性,展现欲望是其深层目的,通过对这样的女性角色的塑造表达女性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法医秦明》电视剧中弥补了原著中女性主要角色的缺失,将法医助理李大宝的性别设定为女性。剧中的李大宝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坚强勇敢,专业技能过硬,打破了女性固有的标签和人们对女性身份的传统认知,使女性的形象不再只是拘泥于家庭中,而是能出现在职场上并展现自己的光芒。在李大宝这里,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她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做男性所做不到的事情。性别不再是评判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女性的形象更加丰满。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因为世俗的观念强迫自我,成了当代社会中独立自强,自信优秀的“新女性”。很多在过去完全无法想象的女性生活方式越发的被大众所接受,这不仅是对于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建构的突破,而且还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女性意识进一步觉醒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于生产优秀的刑侦探案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还能够促进建构新的文化现实,更新人们意识中的性别观念,最终起到建构新的性别神话,推动大众意识转变的作用。[2]

二、主角形象的“去神化”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在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网络学的“主角光环”明显的比传统文学强烈一些。许多网文中出现的主角都是三头六臂,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在困难面前从不畏惧退缩,形象无比完美,读完给读者以爽利之感。这样的人物形象能够促进读者参与感的形成,让读者跟随主角的视角做一回英雄,完成其在生活中所无法完成的事情,满足读者的虚荣心和好奇心。在网络文学发展初期,这样的人物塑造能够引来大量的关注度和点击率,然而现在读者对于网络文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人们从想要参与变为了想要深入了解,这也就要求网络文学创作者从细节入手,在人物塑造方面无需创造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而是力求真实,对人物形象进行“去神化”。

相比“神化”主角形象,“去神化”是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想要人物生动真实,有喜怒哀乐,就必须了解所创作人物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而不是单纯的对人物进行定义,《法医秦明》的作者秦明以其特殊身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法医秦明》的作者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经历者,对于自己的了解是最清晰可靠的,同时,他和文章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原型都有交集,并或多或少发生过故事,这就使文中的人物形象相较真实情况虽然有所美化,但也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法医这个职业。他笔下的秦明是个乐观主义者,面对死亡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但他也會害怕,会紧张,会和正常人有着相同的情绪和状态。书中的秦明有一个成长过程,从青涩稚嫩到经验丰富,从轻易断言到严谨细致,在这个过程中秦明免不了会犯错,比如前期的秦明经常由于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误判了案子或者推测错误案件的真实凶手,这对于读者来说其实是丰富认知的过程,从不了解到了解,循序渐进才能诱导读者逐步深入。

《法医秦明》中对人物形象的“去神化”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医这一职业,带给读者平等的阅读体验,拉近人物和读者的距离。减少对这一职业的“神化”,使作品中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不再过度苛求人物的完美特质,而是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不完美即是完美。

三、罪犯形象的复杂化

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日益淡化了意识形态,文学中所承载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态势。[3]在刑侦类作品中,罪犯是推動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罪犯的存在都是为了衬托警察等主要角色,小说结尾也通常以犯罪伏法和结束生命为标志,他们的故事以及形象的展示往往比较单薄,而且在展示罪犯形象时也有了固定模板和套路,然而人性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罪犯形象的多面性,在刑侦类网络文学作品中,罪犯不再是单纯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他们原来作为工具的符号真正地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实体,罪犯形象更加多元化了,他们的灵魂、人性复杂化了。[4]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喜好、人格特质被描绘出来,创作者也逐渐从审视人物的外部转变为关照他们的内心,让罪犯不再只是“恶”的代名词,对他们有了更全面的阐释。

《法医秦明》中《天谴者》故事的主线是围绕为亡弟报仇的海归博士古灵展开的,古灵的弟弟为了救援独自登山探险的驴友而意外丧命,然而被救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或感激之情,这激怒了古灵,成为了后面凶案发生的导火索。

《天谴者》的作为众生卷的第一季,更多的展示了犯罪者复杂的身份和心理变化,很多读者读完后对“终极boss”持同情态度。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也是刑侦类网络文学的一大看点,罪犯不是单纯的“恶”,他们身上背负了更复杂的东西,这种犯罪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为了“正义的伸张”。在法律层面上来讲这些为了复仇的罪犯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从道德层面来讲则有情可原,道德和法律为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双重标准,学者汤哲声认为:“中国的侦探小说一般具有两条标准,一是用法律标准判断是非,一是用道德标准判断善恶。”[5]这对于刑侦类网络文学仍然适用,罪犯形象的复杂性其实是对人性、善恶和命运的讨论,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

四、结语

人物形象的不断丰富侧面展现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提高,它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文学创作者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与读者的交互能够及时发现作品中的问题并修正,这是对于作者和读者的双赢选择,作者通过创作作品表情达意,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明事达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推动发展。网络拉近了文学与读者的距离,观念的双向流动要求网络文学作者更了解读者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客观环境,而文学作品中人物作为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受其影响最大。

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类媒介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关注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对网络文学的内容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今降速提质成为了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新要求。因此,网络文学作品的发展,更应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借助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打动更多受众,创作能够彰显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的优质作品。

参考文献:

[1]薄一欣. 《法医秦明》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塑造解读[J].戏剧之家,2017,(1):122+124.

[2]李超.当前我国网络刑侦探案剧的社会性别建构研究[D].宁夏大学,2018.

[3]梅红等编著.网络文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江秀廷.赛博空间的智性写作——网络侦探小说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汤哲声.等待超越:侦探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2):112-119.

作者简介:

邵一,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在读学生。

张婉宜,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