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梦泽里的“长江守护神”

2021-11-24阳光

妇女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艳荆州市荆州

阳光

湖北荆州,900里云梦大泽,两岸青山巍峨,长江滚滚东流,犹如一幅宏大的水墨画卷。14年前,一叶扁舟入画来。小舟的主人孙红艳、陈景旭夫妇,在这滚滚长江上默默收着垃圾,倾尽全力守护着这一江碧水。

背水一战,卖了房子收垃圾

53岁的孙红艳是湖北省荆州市人,从小喝着长江水长大。2002年,已婚生子的她从荆州市轴承厂下岗。精明的她开了一家副食品批发店,生意做得如鱼得水。2003年,丈夫陈景旭也从石化公司下岗,憨厚的陈景旭和能干的孙红艳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生活渐好,陈景旭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生命危在旦夕。孙红艳用全部积蓄及卖掉副食品批发店的钱给丈夫做了两次手术,前前后后共花了20多万元。陈景旭的命是保住了,但家里的日子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孙红艳自信地安慰愁眉不展的丈夫:“钱没了还能再挣,只要你还在,我们的家就是完整的!”

下岗前,陈景旭是石化公司船队的一名船员。一次,他听前同事说,在上海、安徽一带的长江上,有专门回收垃圾的船只,一艘船的垃圾收费一两百元,能挣不少钱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红艳开始留意在长江上回收垃圾的信息。她跑到荆州海事局,问当地有没有专门在长江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人,询问后得知,荆州市目前还没有人做这个工作。

孙红艳感觉机会来了,她想:老板们干这个事得雇工人,成本高,但她和丈夫两个人做,没有人力成本,起码不会赔钱吧。她不求发财,只想干几年挣点钱买套房子给儿子娶媳妇,也让父母们安享晚年。

根据港航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在长江上回收垃圾需要有一条长18米、宽4米的机动船,还要有一辆运送垃圾的皮卡车。购买这些设备需要一大笔钱,可给丈夫治病已花去了他们的所有积蓄。于是,孙红艳便想把农村老家那几间房卖掉,可是又不知道公公婆婆是否同意。

两人支支吾吾地和老人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人爽快地答应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他们早就看出了这个儿媳妇靠谱。孙红艳又找亲戚借了一笔钱,这才将船和皮卡车订了下来。

作为荆州回收长江垃圾第一人,孙红艳决定大干一番。船虽然是小小的一只,却承载着孙红艳一家人的未来。她给小船起名为“荆长净1”,寓意保护长江洁净。

2007年1月1日,“荆长净1”下水了。但还没等孙红艳体验到乘风破浪的快乐,她就开始随着小船的颠簸泛恶心,她没想到自己竟然晕船。

她趴在船舷上吐得天昏地暗。陈景旭心疼地说:“实在不行,咱回去吧!”坚强的孙红艳却摇摇头说:“我没事,继续走!”

尝尽心酸,依然要做“清道夫”

当吐得天昏地暗的孙红艳要回收过往船只的垃圾时,船上的人愣住了。“我们在这一带行驶了多少年,也没有人要回收我们船上的垃圾啊!什么时候冒出来个收垃圾的,还向我们要钱?”

孙红艳一边给船上的人讲政策,一边出示自己的证件。船上的人气愤地问她:“回收垃圾要多少钱?”当时收垃圾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孙红艳看船上的人气势汹汹,心里没底,于是说:“30元钱一吨。”“30?你倒是挺会赚钱的,这不是跟拦路的土匪一样吗?”

孙红艳不顾船上的人的抱怨,强忍着晕船的不适,拿出绳子,她要把绳子甩到大船上,把自己的小船和大船固定在一起。刚吐完的她,没有一点点力气,但她仍拎着又粗又重的绳子,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扔,不仅没扔上去,还差一点把自己甩进长江里。船上的人抱着双肩斜着眼嘲讽地看着她,她一次次把绳子抛过去又掉下来,终于,绳子抛上去了,孙红艳的眼里含着屈辱的泪水。

她把一只小梯子放到了驾驶舱顶,搭在大船的弦上,然后拿着垃圾袋摇摇晃晃地爬了上去。孙红艳开始从垃圾桶里往外倒垃圾,再一次被攒了不知道几天的垃圾刺激得干呕起来……

可日子要过下去,垃圾也要去回收,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半年的时间里,晕船始终困扰着孙红艳,但她始终咬着牙坚持,不肯言退,直到症状消失。

在江上的这些日子里,孙红艳才知道,原来哺育了数代人的长江水污染已经很严重。随着经济不斷发展,来往船只如过江之鲫,摩肩接踵。没有监管,大小船只随意往长江里倾倒垃圾,江面上随处可见塑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甚至还有动物尸体。孙红艳很心痛,因此,她让丈夫做了一个抄网,在回收垃圾的间隙,只要看到漂浮的垃圾她就用抄网捞起来。

可喜的是,一段时间后,过往的船只开始理解她,尤其是看她在江上捞垃圾,都会对她竖起大拇指。

倾尽所有,一江碧水是我家

陈景旭心疼妻子每天从驾驶舱爬上爬下,他们尝试通过杠杆原理用竹篙把大船上的垃圾送到小船上。这个简单的办法一下子降低了孙红艳的劳动强度。

体力解放出来了,但是船上的生存条件还是很恶劣。“荆长净1”上面没有电,也不具备生火的条件,几年下来,夫妻俩都是早起煮一锅粥带着,午饭喝着凉粥就着干粮。冬天太冷的时候,他们就用暖壶里的开水泡馒头吃。

令人欣慰的是,因为有了孙红艳夫妇回收打捞垃圾,荆州区、开发区、沙市区三区江上的垃圾明显减少,水生态逐渐改善。船主也不再讨价还价,主动把垃圾交给他们,还有船专门绕道找到他们,说垃圾给他们放心,他们肯定会处理好。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从荆州港码头登船考察长江,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荆州市随即出台一系列长江保护政策,分区域实行垃圾回收,孙红艳被分配到沙市区。此时的“荆长净1”已经不能满足港口的需求使用标准,建造一艘达标的新船迫在眉睫。一条长31米、宽6米、载重100多吨的新船需要150万元,国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孙红艳80万元,但是还有70万元的缺口,孙红艳再一次想到了卖房子。

这次卖房子遭到除了儿子陈庆以外的所有人反对。因为陈庆大了,唯一的房子卖掉后,他找对象就难了。丈夫陈景旭也很犹豫,只有孙红艳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年逾古稀的妈妈被孙红艳安置在荆州石化公司那几近废弃的老出租房里。晚上,偌大的生活区只有零星的几个窗户有灯光。妈妈摇摇头说:“红艳,你年纪也不小了,混到现在连个窝都没了,旧债还没还清又添新债,你图个啥啊?”

那一刻,孙红艳心里很酸楚。自己一把年纪了,不仅没有居身之所,还要让年迈的老妈妈租房住,她愧为人女。非要问她图啥,她图的就是子孙后代能看到鳇鱼、看到江豚、看到盘旋在江面上的水鸟和一江碧水吧!

新船造好了,起名“荆长净6”。新船具备了厨房、卧室等基础生活设施,卧室还安装了空调。船上有了吊机和污水舱,孙红艳再也不用扛垃圾了,她可以通过操作吊机把垃圾箱吊上船,船靠岸后,装满的垃圾箱换成空垃圾箱,污水也可以用压力泵直接抽走。

最关键的一点是,垃圾回收全免费,国家为垃圾回收“埋单”。孙红艳夫妇在手机上安装了“船壹行”软件,监管部门每天用软件就能看到他们的运行轨迹,然后根据他们回收的垃圾数量给付他们相应的报酬。

儿子陈庆已经30多岁,在武汉的一家银行工作。周末,他经常会帮着父母到长江上收垃圾。

2021年春天,孙红艳和丈夫被评为“荆州好人”“中国好人”。当天,52岁的孙红艳站在船头,她粗略算了一下,14年,她和丈夫打捞回收了1000余吨垃圾,如果这些垃圾堵在长江里,会导致长江断流。

夕阳斜照,半江瑟瑟,轮渡的鸣笛声在远处响起,水鸟飞旋。她回头看了一眼驾驶舱,陈景旭也探头看过来,夫妻俩对视一下,会心地笑了。

编辑/倪萌

猜你喜欢

红艳荆州市荆州
刘红艳作品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
筋骨强 腰身壮
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不曾改变的呼吸
North Pole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