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自贸区背景下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4张春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张春萍

摘    要:黑龙江自贸区的设立对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提出了更旺盛的需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对俄经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着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也未能及时有效对接自贸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因此,应充分利用黑龙江省高校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培养服务于自贸区的对俄经贸人才。

关键词:黑龙江自贸区;对俄经贸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23-03

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2019年8月黑龙江自贸区正式设立,它肩负着促进我国向北全面开放、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历史重任。与其他地区的自贸区相比,黑龙江自贸区的特色在于突出的对俄合作传统优势,这就对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产生了更旺盛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标准。

一、黑龙江自贸区特色及对俄经贸人才需求分析

黑龙江自贸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明确,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经过3~5年的改革探索,努力建成营商环境优良、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黑龙江自贸区包括哈尔滨、黑河和绥芬河三个片区,每个片区既承担黑龙江自贸区的共同使命,又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主要功能划分清晰。哈尔滨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寒地冰雪经济,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增长极和示范区。黑河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旅游康养、沿边金融等产业,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區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绥芬河片区重点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标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目标,可以看出自贸区所需的对俄经贸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专业技能。

(一)具备战略性眼光与创新意识

自贸区的本质功能是制度创新。黑龙江自贸区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成立一年多以来,89项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形成了超百项制度创新经验,总结了67项创新实践案例[1]。这些制度创新举措涵盖了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俄全面合作、积极探索沿边开放经验等多个领域。可见,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层面,还是在企业管理层面,自贸区建设都需要具有战略性眼光的创新型外贸人才来引领制度创新,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掌握外贸实操相关技能

虽然黑龙江省是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但是对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亟待转型的瓶颈期。如今,借助于自贸区建设,将黑龙江省打造为我国对俄开放门户,这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对俄经贸的实际工作中去。这也要求外贸从业者除了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外贸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具体操作环节,如询盘报价、签约订货、制作单证、报关商检、装船运输、交单结汇等工作。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因此还要求从业者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掌握国际物流相关技能

加快跨境物流建设、打造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是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地处内陆地区,没有出海口等便利的交通条件,近几年陆续开通了哈俄班列和中俄韩“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的对俄电商货运包机、哈尔滨至圣彼得堡航线、哈尔滨—满洲里—莫斯科公路国际运输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但整体跨境物流运输能力仍然有限。在通关效率方面,自贸区内虽然推行“单一窗口”、无纸化通关等便利化措施,但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使得跨境物流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培养专业的跨境物流人才,并着重培养他们适应自贸区背景的无纸化通关能力、跨境电商仓储与配送能力、国际物流法规运用能力等。

(四)掌握对俄文化沟通相关技能

众所周知,中俄关系长期存在“政冷经热”的特点,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带有一些猜忌甚至排斥情绪。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活动中,也的确存在着公司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现象,非法务工、走私、破坏当地资源和环境等行为屡禁不绝。要想排除“中国威胁论”对中俄经贸活动的干扰,就需要对俄经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素质,了解俄罗斯的国情国策和文化风俗,掌握对俄文化沟通技能,用实际行动消除俄方对我们的误解和偏见,为对俄经贸合作顺利开展提供民心支撑。

二、黑龙江自贸区背景下对俄经贸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黑龙江省是传统俄语人才培养大省,拥有如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河学院等一些俄语人才培养强校。近年来,这些高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俄语精英人才。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俄语学院专注于“俄语+方向”培养模式,在精修俄语语言文学、强化俄英双语、熟悉俄罗斯国情三个方向培养战略型俄语人才,平均每年可以向国家输送50多名高端人才。2006年成立的中俄联合研究生院、2011年5月成立的中俄学院则紧扣“专业+俄语”的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上千名既懂专业又精通俄语的对俄战略型人才。同时,黑龙江大学还以部分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基础,形成了“需求+俄语”的应用型对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国贸+俄语”“法律+俄语”“考古+俄语”“电气+俄语”等实验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和非俄语专业学生开设了俄语零起点和高起点教学班,培养来自多专业的涉俄急需应用型人才[2]。作为省内唯一的一所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自1989年开始招收俄语系本科生,至今已培养俄语专业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与其他院校的俄语专业相比,“科技俄语”是哈工大俄语系的独特优势,哈工大也由此成为我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核心阵地,其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20年6月,哈工大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成立中俄联合校园,搭建中俄精英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两国急需的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俄语专业一方面坚持师范特色,以“精品师范”人才培养为使命培养俄语师资人才;另一方面设立以经贸、法律为特色的商务俄语专业,为发展对俄经贸和文化交流培养应用型人才。哈尔滨师范大学现有俄语系本科生687人、硕士研究生51人。位于黑河片区的黑河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位于中俄边境线上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依托区位优势,黑河学院与俄罗斯一些著名高校合作,积极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目前,黑河学院设有“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建设基地、我国第一个“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并成立了“黑河学院俄罗斯远东智库”,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

三、黑龙江自贸区背景下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年来黑龙江省高校培养了大批俄语人才,但是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传统的对俄经贸人才培养越发显露出明显的短板与不足。

(一)基础生源萎缩、师资力量薄弱

黑龙江省是我国俄语教育大省。20世纪90年代,省内俄语生曾占全国总数的2/3,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学全面普及英语教育,俄语生源急剧萎缩。2017年黑龙江省俄语考生不足千人,2018年虽然略有回升达到1076人,但相比2005年的8415人,仍然减少了7339人[3]。俄语基础生源的萎缩增加了对俄经贸人才的培养难度,零起点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俄语,从而减少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另外,生源的急剧萎缩还导致俄语师资力量的不足。据统计,2008年黑龙江省中学俄语教师约为1090 人,到了2016年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到80 人左右[4]。随着南方一些高校逐步加大对俄语人才的引进,黑龙江省高水平俄语教师流失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俄语硕、博毕业生留在黑龙江省工作的比例不足 30%[5]。

(二)现有经贸人才领域存在供需错配现象

一方面,近年来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外贸领域尤其是对俄经贸领域产生了较为旺盛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黑龙江省高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又相对过剩,专业就业率不高。以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该专业每年有一二百名毕业生,但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生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不高,这说明很多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从侧面反映出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现有经贸人才培养未能突出地方特色

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对黑龙江省经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研,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最后导致本地培养的经贸人才并未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俄罗斯,而黑龙江省高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以英语生为主,不懂俄語,也不了解俄罗斯的国情。由于俄罗斯属于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善的转型国家,其贸易规则和商业惯例也有别于欧美发达国家,而黑龙江省各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内容均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通用规则和惯例,没有考虑到俄罗斯国情的特殊性,因此毕业生难以达到从事对俄经贸活动业务的能力要求。

(四)现有经贸人才培养未能适应自贸区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自贸区建设既需要战略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决策型人才,也需要管理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虽然黑龙江省各高校在生源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区位环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是经贸人才培养方案大体相同,课程体系设置多以“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为主,授课内容也基本相同,导致各大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未能分出层次,未能凸显各自特色,难以满足自贸区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另外,黑龙江自贸区在2019年才获批准,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及时对自己的课程体系做出相应调整,没有针对自贸区建设进行适配性经贸人才培养。

四、黑龙江自贸区背景下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对俄经贸人才

自贸区的本质和核心是制度创新,推动实施创新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是创新型人才,因此,需要为自贸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创新型对俄经贸人才,使其具有国际化视野,能主动适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大变化,积极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服务黑龙江自贸区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为自贸区建设所需所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才扶持计划和人才工程,委托省内高校为自贸区定向培养一批高层次对俄经贸创新人才;同时要通过出台较为宽松的用人政策、给予人才较为优厚的待遇、制定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来留住人才。

(二)调整经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对俄经贸人才

黑龙江自贸区创新和发展了一系列对俄经贸合作模式,如设立了全国首个中俄边民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了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在俄罗斯设立离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境外法律服务及招商代表处等重要平台机构,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对俄经贸人才实操能力的要求。然而,现在一些高校在经贸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今后黑龙江省高校应在对俄经贸人才培养中普及外贸模拟软件教学,并根据外贸环境变化,及时更新软件内容,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保证学生企业实习环节落到实处,杜绝只盖章不实习的走过场、走形式实习,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最终可以很快胜任企业岗位要求。

(三)加强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对俄经贸人才

如前所述,黑龙江自贸区建设急需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各领域的人才,因此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对俄经贸人才。一要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通晓国际商务环境,熟悉和了解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二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三要加强双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实现贸易和文化的对接。四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扎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地区的奉献精神。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目前,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大多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尚难胜任为自贸区培养人才的重任。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水平俄语人才流失问题,适当放宽对俄语师资引进政策的门槛限制,使得更多的俄语人才能够补充到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中来。同时通过内培外引的途径来打造高层次应用型教师团队。一方面,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再培训,鼓励象牙塔里的教师“走出去”,甚至可以到自贸区相关管理岗位进行挂职锻炼,或者亲自参与外贸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聘请来自企业、政府以及国际一流商学院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和业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丰富教学团队,打造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培养、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黑龙江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 已形成超百项制度创新经验[EB/OL].(2020-09-11)[2021-02-13].https://m.gmw.cn/2020-09/11/content_1301552928.htm.

[2]王永清.服务黑龙江全面振兴,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对俄人才[EB/OL].(2019-02-21)[2021-02-13]. https://www.gmw.cn/xueshu/2019-02/21/content_32542782.htm.

[3]俄语生就业达98%! 黑龙江省俄语专业,陷供小于求窘境[EB/OL].(2018-09-17)[2021-02-13].https://www.sohu.com/a/254326087_172952.

[4]孙超,高伟,冯雅菲.黑龙江省中学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0(11):46.

[5]崔鲁江.“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高端人才培养探析[J].知与行,2017(6):157.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