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croRNA-873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作用机制*
2021-11-24贾蒙岚廖沁欧阳凌云张娣袁安阳光
贾蒙岚 廖沁 欧阳凌云 张娣 袁安 阳光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眼科;2.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 610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未明[1-2]。现阶段研究已证实,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在DR的血管病变及视网膜损伤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3-4]。有研究报道,microRNA-873与IL-17的关系密切,且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过程。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IL-17诱导的microRNA-873可通过靶向A20泛素编辑酶参与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制[5-6]。但是,目前关于microRNA-873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microRNA-873的表达量,进一步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将所有的入组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78例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72例。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②正在接受降糖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肺及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患有1型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③存在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急、慢性感染者。④患有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或存在内眼手术史。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microRNA-873表达量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抗凝后离心(2000r/min,15min),选择miRNeasy Mini Kits提取总RNA,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总RNA提取后进行PCR反应,PCR反应体系:预反应(95℃,2min)-解链(95℃,5s)-退火(56℃,5s)-延伸(72℃,35s),共35个循环,运用2-ΔΔCT相对定量计算目标基因含量。
1.3 视网膜病变相关炎症指标及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 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5 mL,离心后留取上清液-80℃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7水平;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百分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美国毕地公司)。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DR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肾病者22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15例,其他者6例,NDR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肾病者17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10例,其他者5例;DR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NDR组(P<0.05),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DR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52例,增殖期患者26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microRNA-873表达量比较 相对于NDR组患者,DR组患者体内microRNA-873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icroRNA-873表达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结果比较 与NDR组患者相比,DR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IL-17表达量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结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DR组患者的Ecs水平明显高于NDR组,而EPCs水平明显低于ND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5 microRNA-873表达量与视网膜病变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microRNA-873表达量与TNF-α、IL-6、IL-17表达量及E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与EP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microRNA-873表达量与视网膜病变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成为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7-8]。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微血管损伤[9]。同时,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因微循环障碍导致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一半以上。因此,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大关注[10-11]。
现阶段研究发现,微小RNA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各个生化过程中。有研究报道,microRNAs 表达量改变在视网膜血管病变中占有重要作用,如microRNA-410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等[12-14]。本研究发现,在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存在microRNA-873表达量的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表明,microRNA-873不仅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的作用,还可参与炎症免疫反应[15-16]。
炎症反应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还发现,与NDR组患者相比,DR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IL-17表达量均明显较高(P<0.05),与既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7]。微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比较,DR组患者的Ecs水平明显高于NDR组,而EPCs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5)。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microRNA-873表达量与TNF-α、IL-6、IL-17表达量及E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EPCs百分比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与炎症反应介质和微血管内皮功能改变显著相关,考虑其可能原因有:①炎症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可直接影响血清IL-6、TNF-α等炎性介质的表达,而后者表达水平改变可造成视网膜炎性损伤、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导致神经变性等[18-20]。②引起细胞凋亡,肿瘤学研究中发现,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进程。动物学实验发现,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可参与NF-κB信号通路,后者p65亚基乙酰化后可激活MMP-9表达从而加快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21-23]。
4 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存在microRNA-873表达量改变,且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量改变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但是,关于microRNA-873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