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4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大学生

陈 佳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23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发展也要符合时代的潮流,不断探索多元的发展方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创新体育教学方式,重视体育教育,让高校体育教育成为高校的亮点之一。本文结合高校的实际教学模式,研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新方式,总结体育教学经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加快体育教学创新,努力完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体育活动,并将体育课成绩计入学分。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有:(1)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都结合到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对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积极意义;(3)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不同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思想情况,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以大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4)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学习。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

2.1 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具特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趋于多样化,但很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育课程大多是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没有涉及大学生喜欢的瑜伽、滑轮、武术等课程。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比较单调,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学习,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很多高校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都流于形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大学生。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不足,因此,需要强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不断促进该教学模式的发展。

2.2 课内外一体化经费不足,渠道单一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很多时候需要和社会上的俱乐部等合作,开展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训练,因此相关的经费必不可少。但目前很多高校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且高校合作的渠道也比较单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建设经费主要是靠校内拨款,极少部分是由校外企业资助的。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建设的经费来源单一,导致教学模式的创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且因学校经费有限,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不利于高校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2.3 课内外一体化缺乏有效的实践与活动支持

我国的教育环境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许多大学生更加注重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只有学好专业课程才有利于自己的考研、就业等选择,因此多数大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参与度较低。通过实施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原有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和校外单位合作,增加了很多校内无法进行的体育教学项目,增加了大学生选择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且通过将体育成绩计入学分可以督促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从而实现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4 高校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高度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很多高校的领导对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经费、课外活动场地建设和校内体育运动设施更新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在很小的范围内开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并不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达不到提升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提升的目标。另外,有些高校的体育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认为开展课外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件非常麻烦且复杂的事,需要进行多方的联系,还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没有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方便,因此无法很好地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该模式的优势展现出来。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建立

3.1 采用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一般都是4年制,学校应将这一基本情况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制订每学年的体育教育计划,在确保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学时充足的情况下开展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在制定公共体育教学课程的时候要遵循“加强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兴趣、进行综合考核、鼓励学生进步”的原则。针对大一学生,可以耐力跑、跳远和体操等基础体育项目作为基础必修课,使大学生有一个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且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能的目的,并将每学期的体育成绩计入学分。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可以篮球、足球、游泳、网球、瑜伽等体育项目作为必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调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特长,通过教授大学生专业的体育技能,有效提高其运动能力。另外,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给大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并将体育成绩计入学分中。针对大四学生,高校可以开展选修课程,根据大学生的意愿,对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瑜伽等体育课程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大学生将体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进行激烈运动的大学生,高校既可以开设如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等具有保健效果的课程,让大学生通过练习,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3.2 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设置的重要部分,体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使大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改善且提高运动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科学健身和娱乐结合,并把健身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既要传承传统体育教学的精华也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认真研究当今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公共体育教学体系。

3.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目前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是男女分开上课,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公共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需求,开展多个班级混合或男女生混合的上课形式。有的体育课程学生人数较多,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以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运动兴趣。随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内体育教学和校外体育训练比赛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引导,形成以课内教学为核心、课外教学为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另外,不仅要进行校内学生、师生之间的竞技切磋,还要进行学校间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学校与俱乐部或者体育部门的互动,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交流模式,逐渐形成多元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3.4 建立体育理论网络课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都采用以专业课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公共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留给公共体育教学的时间很少,既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锻炼需求,也不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技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体育教学应运而生,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公共体育教学的缺陷和不足。网络的体育教学资源比较完善,而且还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大学生讲授体育知识,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首先,高校应该开设以关心大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基于校园网络的公共体育理论知识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生活需求、职业需要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课程,如体育健康知识、体育运动规则、体育竞技知识等课程,让大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网上体育课程可以开设反馈功能,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反馈情况,既不对网络课程进行优化和更新,还可以定期解答大学生的疑问。高校应经常举办体育文化节,通过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来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学校可以举办运动会、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讲座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模式大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